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这个影帝不务正业 > 第801章 发言,扯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目前,乌镇已经有近400余家商户支持三家的钱包付款。

其中微博支付又走在了前面,二维码支付收款还有语音提示,这能提醒商户付款是否到账。

不然每一次都要看一看手机,这太麻烦了。

在未来,微博支付将覆盖和延伸到全国的住宿、餐饮、娱乐、特产等多个板块。

杨简在年中的时候也做出了安排,要求在今年年底之前,微博支付要覆盖全国半数以上的零售、民宿和餐饮商户。

作为参会的互联网大佬之一,小马哥在紧接着的发言中表示:“藤讯将专注于做互联网的连接器。藤讯的优势是在通讯、社交大平台上,现在整个战略是回归本质,做互联网的连接器,不仅把人连接起来,还要把服务和设备连接起来。”

“从全球来看,十大互联网公司有四家来自华夏。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过去国内外互联网市场只有少数几个巨头,现在则有很多中大型企业在各个领域开始蓬勃成长,并且不局限在搜索、社交、通讯、电商等几个传统板块,而是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成长出比较大的行业领军者。”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人和人之间的双向连接越来越重要。现在qq有8.2亿月活跃用户,手机qq有5.42亿月活跃用户,微信则有4.68亿月活跃用户,每个人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比过去长得多,这其中就产生了很多新的机会。”

小马哥还强调:“互联网对人、服务和硬件的连接才刚刚开始,不可能由藤讯一家提供所有服务,必须与尽可能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才能打造一个更高级的互联网生态。藤讯的第二大发展原则是开放。目前,腾讯开放平台上有500万开发者,来自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合作伙伴总估值超2000亿元......”

杨简在台下看的直开心,藤讯越厉害,他和柳亦妃的股份越值钱呐。

加油哦,小马哥,再接再厉,做大做强!!

轮到杨简发言,在万众瞩目,杨简缓缓来到台上,他也没像别人那样准备发言稿,不是他没准备,而是他不需要。

脱稿发言对他来说,压根没什么难度。

“说来有些惶恐,我参加过各类电影节颁奖礼、体育盛会,这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高等级的互联网盛会。我也没想到我还有机会参加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我混娱乐圈,拍电影才是我的主业,不混互联网这个圈子。”

杨简几句话让台下的众人啼笑皆非,有些也是无语失笑。

麻蛋,你不混互联网这个圈子,那里那些公司怎么比我们还要厉害?这还有没有天理啊。

即便他们的学历比杨简一个艺术学院本科学历要好很多很多,可没有人敢轻视杨简。毕竟普通的艺术学校本科生能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挣的了1000多亿美元的身家?

开玩笑,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他们读的都是国内乃至全球的名牌大学,有的人连杨简媳妇的身家都没有,他们怎么敢轻视杨简?

“刚刚阿里的马董和藤讯的马董以及各位互联网公司的老总们发言里都提到了互联网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提到了对于我们生活的改变与互联网安全的一些看法。他们都是专业人士,肯定比我专业。那我就说点我这个业余人士对于互联网发展趋势的一点点浅见。”

“未来十年,互联网将突破屏幕边界,让万物开口说话——你的汽车会预订早餐,你的冰箱能调度电网,甚至农田的土壤湿度数据将自动触发灌溉系统。物联网不是科幻,而是下一个基础设施革命。我想这就是大家常常说的万物互联。这是一个被互联网施展魔术的时代:工具创新,产业革命,电子商务之路,网络强国......漫卷世界的互联互通技术,与开放融合的互联网思维一道,改变着华夏,也在改变着世界。”

不是杨简不想要给点干货,而是有些东西不能说,要是他说了,有的人真的按照他说的去做了,那他的公司未来还怎么占据先发优势?

所以只能说说一些堂而皇之的东西,不过人工智能可以聊一聊。

人工智能谁都能做,但也不是谁都能做的。就算杨简不提,过几年大家都会知道,或许有的人早就知道,只是现在没拿条件而已。

如果像阿里这样的也去布局人工智能,那么京东超越阿里的机会就来了。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天眼科学。”杨简顿了顿,扫视了一周。

这话一出,现任微软研究院院长沈向洋一拍大腿,他可太知道天眼科学了。

这些年,杨简的天眼科学从微软研究院挖了不少人去,不说是挖空吧,但是也有些伤筋动骨。

在座的各位大佬虽然不知道天眼科学具体是干什么的,不过从名字就知道这家公司是杨简的公司,而且绝对在干什么大事。

所有人都好奇的盯着台上的杨简。

“我成立这家公司最初的目的是做人工智能,可是我发现人工智能需要庞大的数据支持,于是我们又发展大数据,建立起规模庞大的数据库。后来我们又发现,除了需要庞大的数据支持,还需要又相应匹配的芯片。于是我又投资了几家芯片公司。”说到这里,杨简再度顿了顿才继续说道:“有人肯可能会问了,为什么不找国外的公司买?”

杨简轻笑两声,自问自答道:“我怕国外卡脖子,我怕哪天我们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起来,人家会想方设法的卡我们脖子。华夏的各方面发展十分迅速,我们拥有这个世界最大的人才库,我们想要发展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只会是时间问题。而我认为未来的互联网发展方向不但在移动端,人工智能也是我们需要争取的一个行业。我不知道大家对于人工智能的前景怎么看,不过我只是想以我们天眼科学为例子,为我们华夏的人工智能行业去探探路,如果成功了,那说明这条路是对的。如果没成功,也不能说这条路走错了,就算是走错,那也是宝贵的失败经验......”

台下的所有华夏人都是给杨简送上热烈的掌声,而出席论坛的各位高层与外国的一些代表都是若有所思。

不过大家都是心思各异。

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尤其是华夏,除了杨简,还没有谁会愿意在人工智能上投入那么多的资金和精力,因为目前别说人工智能以什么方式盈利,连成功运用的可能性都还有很远很远的一段路要走。

互联网是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每天都有不同的成产品被研发出来,每天都有互联网公司死去,所以尽管有一部分人其实也认同杨简说的一席话,不过大家都没想过在人工智能这个行业加大投入,都是想着先看看杨简的天眼科学能不能先趟出一条出来。

还有一部分人是直接不看好杨简说的,要是人工智能能行,人家谷歌、微软等一众美国的大公司不早就弄出来了吗?

但是肯定有拥有战略眼光的人存在,当天晚上的时候,杨简就被马大佬喊了过去,与一位大领导聊了足足三个多接近四个小时。

连丁垒攒的饭局杨简都只能婉拒了。

丁垒在乌镇峰会举办的饭局很出名,前世杨简每年都会看到一次。

丁垒的饭局除了邀请杨简以外,还邀请了李宴宏、张超阳、华夏宽带资本基金竹席田溯宁、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中金公司前总裁朱云来、华夏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微软研究院院长沈向洋八人。

杨简知道,丁垒的这场饭局开启了乌镇峰会的饭局传统,此后逐年扩大规模,成为乌镇峰会标志性事件。

之后还会出现大东子和美团王欣的“东欣饭局”,不过这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早期的丁垒饭局强调行业情怀而非商业合作,而后期“东欣局”则是在商业上有更多的合作。

前世自从丁垒饭局带了个头,乌镇峰会期间各种饭局兴起以后,华夏互联网的各路大佬都参加了丁垒的饭局,但是一直都没见到杰克马的身影,这也在那些年引起了外界的各种猜测。

当然,前世杰克马也回应过:“饭局本身不重要,关键在于交流内容、避免被贴标签。大家来了应该多关注表达了什么信号,学到了什么,分享什么东西可能更重要。”

这话杨简是赞同的,还是要更重视实质性交流而非形式化的社交活动。

不过嘛,大家都是互联网的大佬,平时都很忙,借着这个机会加深一下关系,小聚一下也无伤大雅。

要不是有大领导相招,杨简去见识一下这群人私底下是个什么样也不是不行,毕竟他是「行走的八卦百科全书」,o(n_n)o哈哈~

要是能把一群超级富豪喝躺在那,好像也挺有意思的。?

以后有机会要试一试,嘿嘿(*^▽^*)

乌镇峰会结束的翌日一早,杨简就返回bJ。

而这次峰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各位互联网大佬的发言,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争相报道。

国外媒体的报道焦点大多在“华夏争夺互联网话语权”这上面。

英国bbc指出:“乌镇峰会主题「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直指美国主导的互联网治理体系,是华夏试图在国际互联网管理中提升角色的标志。拥有全球1\/4的网络用户和世界一流的互联网公司,华夏现在认为,它可以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拥有发言权。”

英国bbc中文网则认为:“华夏在浙省乌镇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试图在国际互联网管理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小日子“外交学者”网站发文称:“华夏已经不满足于其他国家尊重其严格的网络管理方式,而是希望他国承认并加入具有「华夏特色的互联网」,希望推广「具有华夏特色的互联网”治理模式」。

李家坡《联合早报》:“华夏参与全球互联网规则制定的强烈意愿,呼应其作为全球最大网民国家的地位。”

《福布斯》杂志网站报道称:“举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赋予了华夏一定的信服力。阿里、藤讯、微博、京东、番茄和百度等华夏互联网公司在国际上高歌猛进,这也让华夏正府更具信心。体现其从‘追随者’向‘规则倡导者’的转变。”

美国彭博社报道:“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华夏在互联网方面不断增长的影响力已经显现出来。此次大会其中一个目标就是为了显示华夏已经准备好在互联网管理和发展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

彭博社更多的是肯定华夏互联网公司在电子商务和移动技术领域的发展。

其实在本届大会开幕前,就有多家外媒记者与国内媒体探讨了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意义与华夏互联网发展牟其中有一位俄通社-塔斯社记者阿列克谢·谢利谢夫。

阿列克谢这样说:“这次乌镇的互联网大会提供了一个各国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契机。”

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浙省乌镇,每年一届,持续举办。

乌镇有望成为“东方达沃斯”,国际舆论也对此进行了解读。

“乌镇成互联网世界的中心。”德国全球新闻网在报道中这样写道:“距离魔都120公里的乌镇是古老华夏的写照。不过,这个古镇19日却引起全球互联网行业的关注。这里正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来自华夏和世界互联网行业的1000多名领军人物进行了非常具有深度且巨头建设性的对话。”

小棒棒的韩联社报道称:“此次大会之所以选在浙省乌镇召开,是因为浙省是长江流域以南典型的‘鱼米之乡’,不仅具有独特的传统和文化,也是互联网活动比较活跃的地方。”并指出这是象征华夏对技术与传统融合的追求。

美国媒体还着重报道了杨简关于人工智能的发言。

纽约时报:“杨的天眼科学在数年前就布局人工智能,这体现了这位全球首富不满足于现有行业的发展。他将眼光投向了未来......”

美联社:“人工智能是否能实际应用还存在未知因素,不过杨这位全球超级富豪显然不在乎在人工智能的耗费......”

尽管由于杨简的关系,“人工智能”这个词成为华夏乃至欧美的热门词汇,不过这也没引起各大巨头的重视,毕竟在2014年这个时候你提人工智能,那真是重视不起来。

谷歌、微软和苹果这些巨头都还未实现,何况杨简这个天眼科学。

杨简虽然是世界首富,可是和巨头所能调动的资金和资源比起来,那还是差几个量级。

他个人很强,合适人家是一个势力或者多个势力合作。

国内媒体的报道核心则更多是在历史意义与国家成就上面。

央视网以「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为题,从1987年首封电子邮件开始,回溯华夏互联网发展史,强调从“羊肠小道”接入到举办全球峰会的跨越。

新华网则是突出“网络主权”、“多边治理”的主张,定位大会为华夏搭建“国际互联互通平台”与“全球共享共治华夏平台”的开端。

中外媒体均认可华夏电商、移动支付的全球影响力。

其实这也挺尴尬,在杨简看来,这也是人口红利的一种体现。

从国内外媒体的报道差异就折射出互联网治理的复杂格局——

外媒的视角更多是聚焦权力博弈,将大会视为华夏与美国数字竞争的分水岭。

所以说,这些都证明了未来的华夏与美国必然爆发一定的争端。

华夏想要求发展,在全球各行各业提高自己的话语权,可美国肯定不这么认为,他肯定认为华夏永远在改开之前那种水平甚至原始社会最好,那样他们就能予取予求。

只不过那样的时代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华夏与欧美,尤其是美国在一些领域的争端只会越来越多。

前世总有人问为什么华夏不能像隔壁的小日子、小棒棒那样和美国做朋友呢?

这得有多么幼稚的人的人才会这么问啊。

也不看看小日子和小棒棒在美国面前是个什么货色,那真是予取予求。

全球的资源就那么多,华夏想要发展,想要过上好日子,就是要尽力去争取,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我们倒是想和人家做朋友,但是人家不愿意啊,不是抹黑就是各领域的针对,那只能是自强不息了。

可是华夏一旦发展起来,美国就会认为我们会威胁到他的全球霸权,威胁到世界中心在西方这一西方的论调,所以他们只

再看看国内媒体的报道,更多是强调发展共享,以乌镇为缩影展示技术赋能传统社会的“华夏方案”。

而且你以为小日子和棒棒没遭受过自家主子的毒打吗?

历史上,美国就曾在经济与金融领域对小日子和小棒棒进行收割,通过战略压制、协议操控和危机干预等方式,削弱其经济自主权并获取长期利益。

上世纪70到80年代,小日子的经济在美国的帮助下,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加上小日子在华夏掠夺的大量财富资源,所以小日子的经济在那一时期发展很迅猛。

还有就是遇到了“朝鲜战争”的军事特需刺激,为他们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

美国通过“ 道奇计划 ”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并在“朝鲜战争”期间向小日子采购军需物资,直接刺激了工业复苏。越战期间,小日子又承接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军需订单,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

同时,小日子正府主导制定倾斜生产方式等产业政策,重点扶持钢铁、汽车等行业,推动出口导向型经济。在1960年实施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从1946年的1.7%升至1973年的5.4%。 ?

小日子正府长期重视基础教育和技术研发,引进消化西方技术并进行创新。在1950到1973年期间引进500多项关键技术,比如晶体管、数控机床等重要的技术,形成“雁阵模式”。 ?

所谓“雁阵模式”,就是强调通过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的产业升级路径。该理论认为,东亚国家通过进口技术设备提升国内产业能力,再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形成类似雁群飞行的产业梯队发展模式。

典型例证包括东亚国家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经济腾飞,也就是在那一时期,小日子、小棒棒以及后来的湾省半导体发展都是得益于这个模式。

但该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后逐渐暴露出对区域经济脆弱性、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

小日子投降后,踏马的作为一个战败国,劳资们华夏历经困难,还要和以美国为首的17个国家打一场,他们却趁着战争大力发展经济,真该死啊。

不过美国扶持小日子也没安好心,也是为了养肥后宰了吃肉。

1970到1980年代,小日子的经济高速增长,半导体、汽车等产业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1979年美联储为抗通胀大幅加息,导致美元5年内升值60%,严重削弱美国出口竞争力,制造业失业率激增。

1985年美国贸易逆差高达1200亿美元,其中对小日子的逆差占其中的40%,约462亿美元。

那一段时间,小日子成为美国最大逆差来源。

而且当时的里根政府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5年累计赤字达到了8100亿美元之巨,超过此前200年总和。

要知道,华夏的外汇储备总额达到8000亿美元还是在2006年,而在1985年,华夏的外汇储备也只有26亿美元。

为了弥补赤字,美国大量发行国债,使小日子得以通过贸易顺差积累美元资产,成为美国最大债主。

同一时间,小日子的汽车占美国市场份额达20%,通用、福特等巨头亏损裁员;小日子dRAm芯片全球份额超80%,英特尔被迫放弃存储业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