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缀满《珍珠塔》, 归途犹闻燕呢喃。
最终站是赤道城,这里刚建成全火星最大的水循环系统,居民多是科研人员。
钱盘春决定演全本《珍珠塔》,并在结尾加一段原创唱词,将“方卿见姑”的故事,改成地球艺术家向火星科学家请教:
“如何让乡音传得更远”。
演出到“赠塔”一折,舞台上方的穹顶天窗缓缓开启——
经过特殊处理的星光洒下来,与台上演员手中的全息珍珠塔交相辉映。
当唱到“塔内明珠照九州”,天窗突然滑过一艘货运飞船,舱体上刷着的红色标语正被星尘拂过:
“地球是根,火星是家”。
临别前夜,赤道城的孩子们用3d打印做了座微型“珍珠塔”,塔尖嵌着块火星赤铁矿。
钱盘春将它与祖传的檀板并放在行李箱里,飞船升空时,他听见通讯器里传来杂糅的声音——
有沪语的“再会”,有火星通用语的“保重”,还有那把用钻探管做的琵琶,弹着《燕燕做媒》的调子,像极了地球春天的呢喃。
舷窗外,红色星球渐远,钱盘春摸出光脑,记下新构思的戏名:《火星燕》。
随着飞船逐渐远离赤道城,钱盘春的心情异常复杂。
他望着窗外那片曾经生活过的红色土地,心中既有不舍,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赤道城,这个建立在火星赤道上的奇迹之城,见证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勇气与智慧,而他,一个来自地球的戏曲艺术家,有幸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飞船进入深空航行模式,钱盘春打开了光脑,开始构思《火星燕》的剧情。
他想,这部剧不仅要展现地球与火星之间的文化交流,更要传达出人类共同的梦想与追求。
在《火星燕》中,他将设定一个跨越星球的爱情故事,主角是一位火星科学家与一位地球艺术家,他们在赤道城相遇,共同研究如何让地球的文化遗产在火星上生根发芽,同时又探索着如何将火星的科技带回地球,促进两地的共同繁荣。
剧中,火星科学家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帮助地球艺术家修复古老的戏曲道具,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而地球艺术家则通过戏曲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向火星居民传递着地球的文化精髓和人文关怀。
两者在相互学习与交流中,逐渐萌生了深厚的情感,成为了跨越星球的知己乃至恋人。
在创作过程中,钱盘春不断回想起赤道城的点点滴滴。
那里的人们,虽然身处异乡,但始终保持着对地球的深厚情感,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让地球的文化在火星上绽放异彩。
而孩子们赠送的那座嵌有火星赤铁矿的微型“珍珠塔”,更是成为了他心中最宝贵的记忆。
飞船继续向前航行,钱盘春知道,这次返回地球,他将带着满满的收获与灵感。
他要将《火星燕》打造成一部能够触动人心、跨越星球的文化力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地球与火星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人类探索宇宙、追求梦想的伟大历程。
终于,飞船缓缓降落在地球的怀抱中。
钱盘春走出舱门,呼吸着熟悉的空气,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知道,虽然自己回到了地球,但赤道城的那段经历,以及那座象征着地球与火星友谊的“珍珠塔”,将永远铭刻在他的心中,成为他艺术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从此,钱盘春不仅是一位戏曲艺术家,更成为了一位连接地球与火星的文化使者。
他用自己的作品,讲述着人类探索宇宙、追求梦想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这场伟大的星际征程之中。
而《火星燕》,也成为了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