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己是不是领兵的这块料,周大吉心里自然跟明镜一样,他能成为武官,身上的这份官身,完全是凭祖上的余荫,如果真让他去战场上,一刀一剑杀出军功来,他肯定会望而退步。

虽然现在已经五十了,但他一直还是想在有生之年能再进一步。

回到青岛之后,就开始埋头苦干起来,他先是以最快的速度的拿了城中最好的一块地,去四海钱庄作为抵押,贷了一批款,然后再开始网罗人才,招募工匠雇人盖房子。

城外尽是求食的流民,他能把人力成本做到极低,从开始破土的那一刻,就在李俊业的指示下,开始到处做宣传。

第一批乃是城中最好的黄金位置商铺,因为杨延麟那边催的紧,资金实在紧张的周大吉只得豁出去了,在地基刚做好的时候,就开始售卖。

起初心中还没底,结果没想到,刚投向市场,李家的人就找上了门,第一批最好位置的商铺,全部包圆了。

大乱之世,为了防备大量的投资在乱世到来时打水漂,所以四海商会现在已经大大减缓了对外扩展投资,所以今年的分红非常多,年底时李家获得了十万两白银。

所以想也没想,将这十万两白银,全部用来购买商铺,第一批三十六间,前铺后院的商铺,合计也才十一万两白银,折合下来也就三千多两一间,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那肯定不便宜,如果以未来的眼光来看,那肯定是非常划算的买卖。

这十一万两白银,其中大部分都是李家拿出的现银,一小部分来自四海商会的抵押贷款。

没想到李家这么给力,一口气就把自己第一批三十六间商铺全部包圆,着实是在周大吉的意外之外,拿到李家付给的十一万两白银之后,首先向杨延麟那里解送了六万两。

这么爽快就拿到了八万两,杨延麟也不怎么催他了,剩余的五万两白银,周大吉留下后续盖房所需资金之后,继续投向下一个区域开发。

很快第二批楼盘也被推出了市场,鉴于之前地基刚被打完,所以得商铺就被李家给包圆了,吃到甜头的周大吉打算如法炮制。

这次推出的不仅有商铺,还有住宅,一共一百六十套,位置虽然和第一批比还略差一些,但是价格还是一样的,意味着实际卖的比第一批要贵。

起初周大吉心中还没多少底,但是市场的反应让他大吃一惊,这一百六十套很快被市场抢购一空,但让他惊喜的是,抢购这一百六十套的并非主要是登莱镇的军官群体,而是山东各地的富家。

他立刻把这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向李俊业做了报告。

李俊业看完了他的信之后,立刻就知道是什么回事:大乱之世,最重要的是安全,青岛不仅城墙修的非常高大雄伟,最重要他是登莱镇以后重要的城市之一,不仅各种学校、工坊悉数都在迁往青岛,扩军之后的军营,大数也在城中或附近。

他不仅是登莱镇的地盘,城防坚固,还驻扎着重兵,这是这个乱世中不可多得的安全之所了。

在这里买个房子,等于为一家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庇护所。

一旦房子完工交付,他们就会把自己的家小和金银全部送到青岛城中,一万两白银,就是六百多斤,乱世中虽然只认黄白货,但是真让你带着一万两白银逃难,你也背不动啊!

最好的方式就是寻找一个绝对安全的存放,登莱镇所修建的青岛城,无疑是当今最理想的地方。

李俊业分析完之后,也大喜过望,一直竟然把这种情况没有考虑进来,那么就意味着,光是靠青岛城的房地产,登莱镇就开始从这些富人手中获取大量的资金。

对于赚富人的钱,李俊业一直很有成就感。

他想也没想的立即回了一封信给周大吉,让他开始大涨价,并且还教给了他涨价的方式,就是要摒弃以前一口买卖的那种信念。

而是先将价格定的高高的,然后再给予各种各样的折扣优惠,然后按照一个楼盘及时的市场销售情况及时调整各种优惠策略。

说白了,先定高价,高价高卖怎么也不吃亏,如果房子好卖,那固然好,如果房子不好卖,就开始做调整,以折扣的名义降价,如果降价之后市场反应好,立即调整折扣力度。

周大吉看完信之后,心中暗自大骂了一口奸商,直觉得李俊业就是多智尽妖,这种人在大明肯定干什么都能成功。

只是周大吉并不知道,他哪是什么奸商,就便是在另一个时空,房地产开发商常用的伎俩而已。

很快到第三批房子上市的时候,周大吉一口气直接涨了三成售价,然后又用李俊业的方法给出各种优惠折扣,买到手的人,还以为自己捡到了大便宜,开心的不得了。

第三批虽然提高了售价,但是市场反应也非常不错,很快就售卖一空,售完之后,周大吉复盘算了一下,虽然是位置比第二批的还要差点,但是售价却真的提高了将近两成。

这一涨,不仅利润更加丰厚,竟然还起到了让周大吉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防备后面继续涨价,买房子的人更疯狂。

以至于后面每开一次,一次比一次抢的更疯,周大吉逐渐领悟到了诀窍,原来房子是越涨价越有人买的东西,那还有什么考虑的,一个字干。

仅仅半年不到的时间,新城的房价就涨了一倍,而内城还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没有来得及,登莱镇已经赚的盆满钵满。

房地产的繁荣,还带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盖房需要大量的木材,铜铁,砖石,这无疑又提供了很多下游的工作岗位。

北方中原地区木材缺乏,但是大湾和吕宋最不缺的就是木材,甚至为了遍地的原始森林开荒也发愁,无疑又促进了大湾和吕宋等地的发展。

这真是一业兴,百业兴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