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然,一群文人而已,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不必引为大患,到时候我自然有办法来应对其他的局面。”
李俊业肯定的道,刘有为听着点了点头,原本额头皱在一起的眉毛,渐渐地舒展而开。
“刘叔今日就先聊到这里吧!你做事我放心。”李俊业看向刘有为。
刘有为本来还以为李俊业会借机问下四海商会在今年的经营的状况,谁料李俊业对此只字不提,这即是放心的一种表现。
对于四海商会李俊业大概情况也是清楚的,虽然行销的货物大行于世,但是资本金太低,赚取的利润主要用来开设分哈布局全国,另外还和登莱镇一样欠了四海钱庄一大笔钱,初期为投入期,没什么好讲的。
李俊业说完后起身,刘有为也跟着起身,打开门后,李俊业猛吸了好几口新鲜的口气,开玩笑的埋怨道:“刘叔,你当初给我家做老宅的时候,怎么就忘了将这密室开一个小窗。”
刘有为猛拍了额头,惭愧地笑道:“当时只想着防火防盗,想着怎么坚固怎么来,还真忘了将这里开了小窗。”
“要不等过完春节之后,我再派人来将他改建一下。”
李俊业想了想后,道:“不必了,我估计以后也没有机会再用上了。”
李俊业带着刘有为走出了房屋,外面阳光灿烂,金色的阳光洒满了皑皑雪面。
“俊业,我看时候也不早了,现在就去和老夫人请安告辞,提前祝福你全家在这里过个好年!”
李俊业看了看天色,虽然才是未时,但古代交通不便,纵使如此,刘有为也很难在天黑之前赶回登州城,便点了点头,“刘叔和刘婶慢走,我就不送了。”
刘有为点了点头,拱手离去。
李俊业则派人取回文房四宝,继续回到暗室,将自己关到屋内,开始写起了什么东西。
待自己出房时,日落西山,红霞满天。
李俊业自己独自在屋内转了一圈,发现家中的人都不在,问了仆人,说是到附近游玩去了,估计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回来。
李俊业便孤身来到赵氏的房间和徐氏说一些闲话,李俊业明显感觉到徐氏这两年明显衰老了很多,身体也越来越不如以前,心中难免也有些担忧。
到了晚饭时,他们一大帮人终于回家了,下厨早已做 一顿丰盛的晚餐在等着他们。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欢声笑语,热热闹闹地吃完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饭后,小蕊和俊秀兴高采烈地带领着大家来到院子里,准备放烟花。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烟花摆放好,然后点燃了引线。
刹那间,只听“砰”的一声巨响,一朵绚丽多彩的烟花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紧接着,一朵朵烟花相继腾空而起,五颜六色的火花在空中交织、绽放,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五彩斑斓的烟花再次在夜空中绽放。有的如金色的垂柳,摇曳生姿;有的似银色的流星,划过天际;还有的像彩色的花朵,争奇斗艳。
自李家烟花响起的那一刻起,仿佛整个城堡都被点亮了。那璀璨的烟花吸引了堡内几乎所有人的目光,人们纷纷从家中走出来,仰头凝视着天空中那绚烂的烟花。
每一颗美丽的烟火都如同人们心中的希望之种,冉冉升起,照亮了整个夜空。它们在空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然后缓缓飘落,如同一场梦幻般的流星雨。
人们沉浸在这美妙的时刻,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喜悦的笑容。烟花的美丽让他们忘却了一切烦恼和疲惫,只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
李家人欢声笑语的一直玩到夜色深沉,方才兴犹未尽的散去。
现在的李俊业苦啊!每日都会被摊派任务,今日该是他要到碧环的房间了,老家没有暖阁,虽然碧环依旧非常的配合,但是天气实在是太冷,两人始终放开手脚,草草结束了事。
翌日是除夕,天刚刚一亮,就有数位顶盔披甲的亲卫冒着凌晨地寒气来到了靖海堡,李俊业还未起床,他们耐心的在门口等待。
昨夜和碧环虽未有想象的大战,但回家之后,李俊业整个人如同绷紧的弦一般,彻底松弛了下来,除夕日,他依旧是睡到自然醒,到巳时方才起床。
在碧环的殷勤体贴的侍奉下懒洋洋地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已经是日上三竿了。
“李总兵,昨日耽罗方向已经发来信鸽,有消息了。”
李俊业刚刚开门,从登州来的亲卫,赶紧递上了从信鸽腿下取下的小纸条。
李俊业接到手上,看了卷成圆筒的纸条头部一眼,发现并未上色,这并不是一个封急情,李俊业便知道刘大壮在耽罗肯定一切进展顺利,稍微宽了一下心。
李俊业打开纸条:“于腊月二十八日,兵不血刃收复耽罗,俘兵一百八十七。”
“这刘大壮还是不错啊!初战告捷,就兵不血刃的重新收复耽罗。”李俊业对着周峻笑道。
周峻微微一笑,“还不是李总兵英明,经过与我登莱镇交战之后,高丽人面对我军早已吓破了贼胆。”
李俊业微笑的点了点头,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不战而屈人之兵,让这些高丽人,面对王师胆寒。
他看向周峻,将手中小信条递给了他,“麻烦亲兵营的兄弟,大过年的再跑一趟,将此好消息送予刘府大掌柜的。”
一听要到四海商会刘大掌柜家报喜讯,旁边的几个亲兵顿时 跃跃欲试,谁都明白去四海商会刘大掌柜家报喜讯,那赏钱还会少了自己的不成。
周峻当即派遣了两名亲兵去刘家报信,从登州送消息来的亲兵本来就一人两马,歇息了这么久,马也蓄好了力,飞一般的向登州的刘家报信。
未料他眼中不成器的儿子,也终于像模像样了一回,心中开心,当即吩咐管家给两个亲兵一人赏了一锭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