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骏得知扬州已经被成功攻下,心中大喜过望。不仅如此,其他地方也不断传来捷报,让他感到无比兴奋。
尤其是蜀中地区,由于大宋已经灭亡,其抵抗力明显不足。大部分州县都直接选择投降,因为他们深知继续抵抗已无济于事。
然而,在荆南的丰城县,情况却稍有不同。辛兴宗竟然将不愿意投降的王禀捆绑起来,并打开城门归顺了华军。
相比之下,秭归城中的吴玠则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他宁死不降,甚至妄图效仿田单,以寡敌众,坚守城池。这使得秭归城成为了天下唯一仍在抵抗的宋军据点。
吴用见状,向徐骏进言9道:“陛下,如今只剩下吴玠这一股宋军了,是否需要加派兵力去攻打他们呢?”
吕将则不以为然地回答道:“他们不过是自不量力的螳臂当车罢了。长期坚守必然会导致失败,他们现在基本上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秦磁那里有六万大军,完全足以将他们消灭,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徐骏听后,沉思片刻,然后说道:“目前只剩下方腊这一方割据势力了,朕打算亲自率军出征,彻底消灭方腊。”
众人闻听此言,纷纷表示要劝阻徐骏。毕竟亲征存在一定的风险,他们担心徐骏的安全。
虽然徐骏确实有绝世武功,但是现在,能征善战之将很多,也用不着皇帝御驾亲征,天下还没完全平定,皇帝还需要坐镇朝堂,诸臣纷纷的开始劝阻。
丞相闻焕章说道:“陛下,亲征之事万不可行。如今虽多有捷报,但天下尚未完全平定,局势仍有变数。您乃一国之君,当坐镇中枢,统筹全局。且方腊势力盘踞已久,必然有所防备,亲征风险极大。秦磁处六万大军对付吴玠,待其解决后,再调派精锐前往征讨方腊,胜算更大。陛下若此时御驾亲征,万一有个闪失,天下将陷入动荡。还望陛下以社稷为重,收回亲征之令。”
徐骏听了闻焕章的话,反驳道:“丞相所言虽有道理,但朕意已决。自起兵以来,朕身先士卒,与众将士同甘共苦,才换来如今这大好局面。
如今方腊未灭,天下未宁,朕若只知坐守朝堂,何以激励将士?秦磁所部对付吴玠尚需时日,若再等其调兵征讨方腊,不知又要拖延多久。朕亲自率军出征,必能鼓舞士气,速战速决。再者,朕有武功傍身,又有诸位猛将护驾,岂会轻易遇险?天下初定,朕更需亲自了解民间疾苦,知晓各地实情,方能更好地治理国家。朕此番亲征,不仅是为了消灭方腊,更是为了让天下百姓早日过上太平日子。卿等不必再劝,朕意不可更改。”
言罢,徐骏眼神坚定,扫视众人,众人见此,也只好不再劝阻。
五日之后,阳光明媚,徐骏身着战甲,站立在点将台上,他的身后是一面巨大的龙旗,随风飘扬。在他的面前,五万大军整齐地排列着,气势磅礴。
徐骏站起身来,高声喊道:“今日,朕御驾亲征江南,誓要消灭方腊,还天下一个太平!”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广场上回荡。
接着,他下令赵立为先锋,率领一万骑兵先行出发。赵立领命后,率领着骑兵如旋风一般疾驰而去。
徐骏看着赵立远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自己当年上梁山起兵的情景,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热血青年,如今却已经成为了一国之君。
时间过得真快啊,徐骏不禁感叹道。距离自己上梁山起兵,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年。这八年里,他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风雨,也失去了许多战士,他们都没能看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
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反而越来越坚强。如今,他的女儿都已经是一个十岁的小姑娘了,聪明伶俐,让他倍感欣慰。
徐骏深吸一口气,将思绪拉回到现实。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消灭方腊,统一天下。只要方腊被消灭,天下就会迎来真正的和平。
到那时,他就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陪陪家人,享受一下天伦之乐。然后,再用两三年的时间来休养生息,让国家恢复元气。
等国家强大起来之后,他就准备出兵攻打西边的西夏和南边的大理,将这两个国家纳入自己的版图。最后,再北伐金国,消除这个最大的隐患。
想到这里,徐骏的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这些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就在徐骏准备出发的时候,夏霜前来送行。夏霜走到徐骏面前,关切地说道:“这次出征,你一定要小心啊。千万不要盲目的去冲锋陷阵,你现在可是皇帝,不能有任何闪失。”
徐骏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放心吧,我不会那么冲动的。我都已经身经百战了,这点道理我还是懂的。这次朝中的大事,就交由皇后和丞相处理了。”
徐炫煜实在是还太小了,现在不过才四岁,没有处理朝政的能力。
夏霜看着徐骏,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她还是强忍着泪水,说道:“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凯旋而归。”
徐骏拍了拍夏霜的肩膀,然后转身登上了自己的战马。
徐骏御驾亲征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方腊那里,看着徐骏让他投降的信,方腊去的是破口大。
“岂有此理,实在是岂有此理啊,“他徐骏不过是个草寇出身,如今竟敢来让我投降!”
方腊怒目圆睁,将信狠狠摔在地上。他身旁的娄敏中赶忙劝道:“大王息怒,徐骏如今势力强大,不可小觑。但我军占据江南之地,地形熟悉,又有百姓支持,未必不能一战。”
方腊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下情绪,说道:“传我命令,全军戒备,加固城防。同时传令太子还有邓元觉得兵马全部都撤回来,我们要集中兵力和徐骏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