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难以言喻的巨大惊喜,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铺天盖地地席卷了紫鹃的整个身心。
这份惊喜仿佛是一阵突如其来的春风,吹进了她心底那片原本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想到这里,紫鹃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差点就笑出声来。
她忙不迭地转头看向宝钗,只见宝钗也正静静地闭着眼,仿佛沉浸在一个遥远的梦境之中,进入冥想状态。
见此情形,紫鹃这才缓缓放下心来。
她的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开始不由自主地继续回想林姑娘在贾府时的情形。
听到鸳鸯姐姐说起林姑娘马上就到贾府的时候,紫鹃那原本还沉浸在朦胧睡意中的精神瞬间就被提了起来。
她就像一个被突然惊醒的孩子,眼中闪烁着急切的光芒。
毫不犹豫地立即从床上爬了起来,全然不顾自己此时正光着脚,头发也随意地披散着,就风风火火地朝着门外冲去。
“死丫头,真是睡迷糊了。”鸳鸯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紫鹃,脸上露出又好气又好笑的神情,笑骂道:“你瞧瞧你这副模样,就像个疯子一样,要是就这么去接林姑娘,看老祖宗不狠狠罚你才怪!”
“是,鸳鸯姐姐。”紫鹃此时也意识到自己此刻的形象实在是有些狼狈不堪,可她却丝毫不在乎这些。
脸上洋溢着一抹忍不住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灿烂而明媚。
她笑嘻嘻地说道:“鸳鸯姐姐说的对,妹妹一切都听鸳鸯姐姐安排。”
鸳鸯看着紫鹃那副急切又难掩欢喜的模样,心中也满是欣喜。
嘴上却仍不忘叮嘱着:“千万别冒失,林姑娘的母亲可是老祖宗唯一的女儿,老祖宗宝贝得很呢。咱们得先收拾齐整了再去,林姑娘远道而来,咱可不能失了礼数。”
说罢,鸳鸯轻轻地拉着紫鹃坐下,动作轻柔而娴熟地给她梳理起头发来。
那梳子在发丝间穿梭,仿佛在编织着一份美好的期待。
紫鹃乖乖地坐着,一双热切的眼睛却按耐不住,不时地朝着门口瞟去。
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林姑娘这一来,咱们贾府又多了一位姑娘,以后的日子肯定会更加热闹有趣啦!”
不多时,头发梳好了,鸳鸯又寻出一件得体的衣裳给紫鹃换上。
这件衣裳穿在紫鹃身上,显得格外合身,将她衬托得更加精神抖擞。
待一切都妥当之后,紫鹃就如同一只欢快的鸟儿般,迈着轻快的步伐,快步走向门外。
她一路小跑着,风声在耳边呼啸而过,仿佛是她内心激动情绪的一种宣泄。
她满心都是即将见到林姑娘的期待,那份期待如同燃烧的火焰,在她的胸膛中炽热地燃烧着。
刚到二门门口,就有一个小厮匆匆忙忙地过来传话道:“琏二爷派人传话,让老祖宗莫急,林姑娘的船还有半个时辰才靠岸,到府差不多要一个时辰呢。”
“好,老祖宗念叨了好几遍了,我们先去告诉她一声。”
鸳鸯说完,便转身离开。
走了十几步以后,她又回过头来,看到紫鹃依旧呆呆地看着门口,那神情仿佛还没有从刚才的期待中回过神来,以为她还没有从睡梦中完全醒来。
鸳鸯只好无奈地笑了笑,独自回去复命了。
紫鹃一个人静静地站在大门口,微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她的眼圈渐渐泛红。
目光紧紧地盯住那扇门,翘首以盼,仿佛只要她稍稍一眨眼,林姑娘就会从那里出现。
想起上一世的林姑娘,紫鹃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
那是一段充满多少苦难与悲欢的岁月啊!
林姑娘三岁那年,弟弟不幸夭折,从此她便成为独女。
小小的她,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家庭的温暖,就过早地承受了这份失去亲人的痛苦。
五岁时,她开始启蒙读书,聪慧过人的天赋就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璀璨而耀眼。
她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遨游,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情。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
六岁那年,她遭遇了丧母之痛。
母亲的离去,让她初次尝到了悲痛的滋味。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疼痛,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
七岁的时候,她不得不离开父亲,来到贾府生活。
初入贾府的她,心中充满了陌生和不安。
而与宝玉的初见,却仿佛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他们之间悄然埋下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种子。
八岁那年,父亲病重,她又匆忙回家探望。
看着病床上父亲那日渐憔悴的面容,她的心中充满了担忧和无助。
九岁时,父亲终究还是离开了她,从此她便长居贾府。
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她只能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十岁那年,入住大观园,度过了一段充满诗意的生活。
那里有美丽的风景,有志同道合的亲人,让她暂时忘记了生活中的烦恼和痛苦。
十一岁,元妃省亲。
那是一场盛大而隆重的庆典,林姑娘的才华在众人面前尽显无遗。
她的诗词歌赋,如同夜空中绽放的烟花,绚烂而夺目,赢得了众人的赞叹和钦佩。
十二岁那年,她写下了那首令人肝肠寸断的葬花吟。
在那片落花缤纷的世界里,她悲叹着自己的一生。
那凄美的诗句,仿佛是她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让人忍不住为之动容。
十三岁,她心疼贾宝玉挨打,两人之间的情谊进一步加深。
那一刻,他们彼此的心灵仿佛靠得更近了,那种默契和关怀,在悄然间生根发芽。
十四岁,她与宝玉的感情愈发深厚。
然而,他们都还年少,心中虽有爱意,却都羞于表达。
有一次,被宝钗打趣说两人像一对,那一刻,他们的脸上都泛起了红晕,心中既甜蜜又羞涩。
十五岁,她做了桃花行,重建诗社。
在那一片诗意的氛围中,他们一起吟诗作画,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十六岁,贾府也开始逐渐衰败,那曾经的繁华如同一场梦幻,渐渐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