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中秋节的家宴中,黛玉和众姐妹们围坐一起,月色如水,清风送爽,她们饮酒作乐,享受着难得的团聚时光。
外祖母因喜热闹,便提议让宝玉和姐妹们以诗会友,各自创作一首含“月”字的诗来助兴。
黛玉轻抿一口酒,月光下,她的容颜更显清丽脱俗。
才思泉涌间,她首先吟出一首:“皎皎明月挂天边,清辉洒落满庭前。花间一壶团圆酒,共赏婵娟乐无边。”
语毕,满堂皆赞,大赞此诗意境优美,让人叹为观止。
“妹妹的诗极好,‘皎皎’二字用得妙。”宝玉拍着手,摇头晃脑地说道:“与清辉二字相得益彰。”
宝钗也不甘落后,紧接在黛玉后面吟出自己的诗作:“古有嫦娥奔月去,今我望月思故乡。千里婵娟同一照,人间何处不沧桑。”
宝钗的诗一出,黛玉陷入沉思,那淡淡的乡愁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探春见状,微微一笑,提笔挥毫:“月色朦胧夜未央,轻风拂面送微凉。花前月下长相忆,把酒言欢梦亦长。”
她的诗带着一丝丝凉意,却也饱含温情,仿佛让人置身于那朦胧月色之下,与亲朋好友把酒言欢。
湘云则站起身,走到院中,望着那轮明月,高声吟诵:“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笑语盈盈暗香去,月华如水映花羞。”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和着夜风,飘散在夜空中。
一时间,整个院子都充满了诗意与雅致,仿佛连那月色也变得更加温柔起来。
紧接着,迎春也作了一首描绘月色美景的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细腻入微的观察与热爱,让人心生向往。
惜春则另辟蹊径,以空中的一轮孤月自喻,诗中既有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又不乏坚韧不拔、独自绽放的傲骨,引得众人啧啧称奇。
宝玉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中闪烁着惊叹与钦佩。
看着姐妹们一个个展示着她们那令人瞩目的才华,他不由得呆住了。
那些平日里与他一同嬉笑打闹、共度欢乐时光的姐妹们,竟蕴藏着如此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这着实让他感到意外与震撼。
他的目光在她们身上流转,细细地打量着每一个人,仿佛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这些姐妹的独特与美好。
她们的才情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文学的夜空中熠熠生辉,让宝玉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情感。
那是一种对美的欣赏,对才华的赞叹,更是一种对姐妹们深藏不露的敬佩。
他心中暗自思量,这些才华横溢的女子,却因为身为女儿身而无法像男儿一样参加科举考试,一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
想到这里,他不禁为她们感到惋惜与不公。
如果她们有机会参加科举,凭借着这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见解,定能在考场上大放异彩,绝不会输给任何一位男儿。
宝玉深知,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们的才华往往被忽视和埋没。
但他从内心深处相信,这些姐妹们拥有着不输于男子的智慧与才能,她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证明。
他轻轻叹息,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笑意:“诸位姐妹真是才情出众,宝玉自愧不如。唯愿我们日后能常聚于此,共赏诗词之美,共话人生百态。”
一番话,说得众人心里暖洋洋的,整个房间充满了温馨与和谐的气氛。
“二哥哥,你所作的诗呢?怎么不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湘云听闻宝玉的话语,脸上浮现出一抹好奇之色,调皮地眨了眨眼,笑道,“莫非你只是沉醉于这月色之美,竟偷懒,未作一字?”言语间,满是戏谑之意。
周遭的众人闻言,皆忍俊不禁,纷纷以手掩唇,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意,空气中弥漫着轻松愉悦的氛围。
宝玉自知在诗才上不及诸位姐妹,加之心中确实对这轮明月赞叹不已,便自嘲道:“还需听我这笨拙之人的诗吗?你们看,今晚的月亮已被诸位姐妹的才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不过是多余之人罢了。”
言罢,他索性静止不动,目光痴痴地追随着那轮皎洁的明月,仿佛要将所有的美好都尽收眼底。
正当宝玉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宝钗轻盈地迈步而来,手中紧握着一张纸条,想悄悄递至宝玉面前,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轻声道:“真是个呆子,还不快接过去。”
黛玉眼疾手快,一眼便瞧见了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
她一把从宝玉手中夺过纸条,展开大声读出来,那上面赫然写着:“月夜漫步小园中,花香袭人夜色香。思绪飘渺随风转,愿随明月到天疆。”
诗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众人听罢,心中皆是一明,知晓宝钗这是借着写诗的机会,巧妙地打趣了一番袭人。
一时间,目光纷纷转向宝玉,嘴角含笑,眼神中满是揶揄。
而黛玉则借着朦胧的月光,细细审视着纸条上的字体。
那字迹流畅而独特,既非宝钗平日里温婉细腻的笔触,也非宝玉那略显稚嫩的书法,反倒是自有一番韵味,别具一格。
突然间,想到那天的事情。
黛玉心中一动,猛然间,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脑海。
这字体,她再熟悉不过,那是……对,就是她写的!
黛玉收回思绪,再次将目光投向那纸条,眼神中多了几分笃定与了然。
自幼年起,黛玉便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下,勤勉练习书法,对于各种字体的特点与变化,她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与认知。
她深知,每个人的字体,都如同其人的性格一般,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与沉淀,即使刻意改变,也总会不经意间流露出原有的痕迹与风格。
“备车。”黛玉轻声细语地吩咐道,“本宫欲往玉绣坊一行。”
“是,娘娘,奴婢即刻前去安排妥当。”晴雯闻言,连忙转身出门。
“紫鹃。”黛玉转头望向身边的紫鹃,眼中带着几分郑重,吩咐道,“你速往贾府一趟,将宝二奶奶请来,就说本宫有要事与她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