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塑强汉 > 第289章 益州之谜(6)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哈哈,真是好事。”蔡成故作欣喜。“那何类商品数量比较大呢?”

苏固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是粮食、布帛、菜油的数量最大了。毕竟这是百姓的必需品。”

蔡成笑着点头。

他已经知道了,凉州向益州方向提供的是菜油,中原及雍州向益州提供的是粮食、布帛。

这些物资经过益州世家大族之手,再经武陵蛮道或綦江道、夜郎道,流入了江南、江东。

可江南、江东能有那么多的钱来购买吗?

毕竟,益州世家大族出售给他们的商品,价格绝对不低。

蔡成假借喝茶,让自己再重新思考一遍,然后笑问:

“使君,益州竟然能吃下如此多的商品,那益州百姓的生活,必然是要好于汉中了?”

蔡成还是以“百姓生活”为切入点,了解益州的情况。

蔡成注意到,苏固的眉头轻蹙了一下,然后略带困惑地说道:

“益州来走马岭的商队只有一家,叫‘巴蜀商号’,听说是玄德公之刺史府与益州世家大族所共建。

“按说巴蜀商号能吞下如此多来自中原、雍州、凉州的货品,益州百姓应当比较富庶才是,可实际情况却是益州百姓的生活,远远不及汉中。

“吾与益州世家大族交好较多,据说是刺史府把大量货品、钱财补贴给了三个属国的南蛮,以及牂牁、益州、越嶲、永昌等郡的南蛮,以此来发展这数郡之地,并保证整个益州的稳定。”

蔡成也蹙了一下眉头。

汉家百姓的生活还没有好起来,不优先发展蜀中平原,却先发展那些山区中的南蛮之地吗?

此时,不仅蔡成和管亥知道不对劲,就连鲍信、卫信二人,都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鲍信还好说,来时路上,已经知道益州有向江南走私的情况。

可卫信不知道,也从来没想过这些事。

“使君,那益州安有许多金钱,来购买如此数量的商品呢?另外,益州缺粮吗?益州不是也有纺织工坊吗?为何还要购买大量布帛?”

在东汉时,除以物易物外,用来购买物品的,便是金与钱了。

金指的就是金子,钱指的就是五铢钱。

连续数问,苏固脸上露出了苦笑。

“吾不知巴蜀商号哪里来的五铢钱,但这些钱都很新,份量也与我大汉五铢钱几无差别,质地也比大汉流通的五铢钱好上一些。我怀疑是益州自行铸的五铢钱。”

一边说着,苏固一边从袖子中摸出了几枚五铢钱,分别递给蔡成、管亥、鲍信和卫信。

蔡成拿到这崭新的五铢钱,脑中瞬间涌出很多记忆。

那是他在青州时,与牧府功曹谢方、主簿田奇在一品天下品酒聊天时的一段过往。

谢方说,市面上的五铢钱数量严重不足,皆因世家大族把手中的五铢钱深藏地下。

当时,蔡成就笑言,说青州有铜矿,可以自行铸造五铢钱。

结果谢方大吃一惊,连忙阻止。

按谢方的说法,如果五铢钱铸造得过多,市面上的五铢钱便会泛滥成灾,钱就再也不值钱了。

所以当初谢方是劝蔡成上表朝廷,由朝廷来解决此事。

不过,好在当时青州特产正在走红大汉各州郡,沧海商号收回了大量五铢钱,让青州的五铢钱不再短缺,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如今,这些记忆瞬间在蔡成的脑海中涌出,使得蔡成的面色严峻下来。

是刘备在自私铸造五铢钱吗?

还是江南大量铸造五铢钱,然后用来购买益州货品?

益州的世家大族又用这些崭新的五铢钱,在走马岭上购买大汉北方的货品……

一番思考后,蔡成可以肯定,这些崭新的五铢钱,必然来自江南。

江南这一招可够狠,一方面买起了大量的战略物资,一方面让大汉北方五铢钱越来越多,最后当大汉北方五铢钱泛滥之时,也就是钱不值钱之时,大汉工坊中的那些工人的工钱就买不了什么了。

如此一来,必然会在大汉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当然,此时的蔡成不知道这就叫“通货膨胀”,可好在有当年谢方与他的交流,让他知道了一方天地中,钱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有一定的限制。

“钱少了不行,那会影响流通,逼回到以物易物的时代;钱多了也不行,会让钱不值钱。青州工坊的工钱、徭役需要支付的工钱,就会没有吸引力,更是会让牧府采购各种物品的能力下降。”

这是当年谢方对蔡成所说的原话,如今却在蔡成的脑中不断回响,震得蔡成有些发晕。

江南的这一招太毒了。

暗地里悄然腐蚀着大汉北方的经济,却会在很长的时间内,不会引起内阁与财部的警觉。

江南对大汉北方施展此计已经四整年,如果不是今天被蔡成发现,等大汉朝廷发现之时,也必然是大汉北方大乱之时。

那时,江南再联同江东共同渡江北伐,可想会出现什么后果。

“能否借用一下郡府的纸笔?”蔡成定了定神,脸上露出迷人的微笑。

苏固从蔡成进入会客厅时,卫信就不让郡府中人靠近,便知蔡成现在还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他已经醒来。

所以,他也很懂事地没有大喊郡府中的吏役(也就是下人,却有着吏的名分,拿着一份俸禄),而是自己起身出会客厅,为蔡成去取纸笔。

纸笔取来,蔡成飞快地写好两封信,交给鲍信,让鲍信的亲卫以快马把信送给荀彧和内阁。

毕竟现在内阁中,还有黄琬、贾琮二老在。

苏固不敢凑近去看,不知道信中是什么内容,但他却看到了用火漆封好的信封上有四个“A”。

苏固不认识“A”是什么,却知道这也是成公子发明的。信封上的“A”越多,就说明事情越紧急。

几年前,大汉内阁就下达诏令,要求州郡县都要如此标注文书的紧急程度。

鲍信出去交待自己的亲卫送信,而蔡成却一巴掌拍在会客厅的茶案之上,结果把茶案拍得四分五裂,案上的茶杯也落到地上,“啪”地摔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