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塞音老仙闹大明 > 第284章 台北自由贸易区和脆弱的朝贡体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4章 台北自由贸易区和脆弱的朝贡体系

经过评比,赖小栓等十人编写的【贸易军操典】为优等。

于是总督府命令此十人为组长,编写总督府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

然后交叉批阅,并组织辩论。

这种由数百人参与的制度设计,可以说是粟登科首创。

刘学勤闻听此事,口称“善”!并令各部、法院对现行制度及律法,比照台湾模式搞“修正案”,搞得塞国官员叫苦不迭。

赖小栓等人领导的起草班子也在叫苦,因为编纂工作真的很考验耐心和水平。

赖小栓的水平很高吗?并不是,他的小组就有许多大明秀才,五、六十岁的都有,只不过这些人做惯了八股文章,又是初来乍到,并不熟悉塞国的官府运作机制。

这才给了赖小栓脱颖而出的机会。

但很快就苦尽甘来,就这样折腾了大半年时间,十名组长得到任命,分别任台北府及各县的县办公室主任(包括正副职)!

这是个类似于师爷、秘书和招待等一体的角色,虽然没有编制,但粟登科却给这些人县、科级的待遇。

好运的赖小栓成了台北知府彦叙彬的办公室主任,月俸从40块翻了十倍,成了400块,这还没算各种补助!

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只是那些储备干部还在储备,上头说要等出缺了才能给他们正式职位。好在前段时间搞汇编,大家都领到丰厚的补贴,这些人除了羡慕那十个组长,也没话好讲。

机会很快就到了,塞音二十四年五月,台湾总督府向内阁上书,请求在台北府建立自由贸易区。

所谓自由贸易区,是指各国来这里做生意,是不用交任何关税的。

因为台湾乃是交通东亚及西洋(东南亚)各国的枢纽之地,大明又给台湾开了绿灯,台湾的商贸往来渐成气候,故粟登科有此提案。

更深层次的考虑自然是巩固台湾的经济地位,加强自己的影响力等。

内阁很痛快,在当月便同意了台湾自贸区提案。

因为这部分关税一直是台湾总督府征收,并且作为地方财政提留,朝廷并没得到这部分收益。

而总山方面感慨粟登科超前的眼光,对于促进汉人整体利益的事情,无论明塞及北美诸藩,刘学勤一向是采取支持的态度,所以照准无误。

这一向各种事情太顺,反倒把粟登科搞的心慌。

但自贸区还是搞起来了,在这个时代,不用交税,不用贿赂官员,还有公平秩序的交易环境,那简直有莫大吸引力。

一时间,各国海商纷至沓来,就连没有跟大明建立朝贡的印度、阿拉伯海的商人也来了。

这种商贸促进了台湾,尤其是台北府的空前繁荣。

虽然没有关税,但自贸区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富商移民。塞国国内的房地产商也纷纷来台开发房地产,总督府光是拍卖土地,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卷烟厂、炼糖厂、造纸厂、印刷厂、木材厂、造船厂、种植园等等,新投资的各类工厂遍地开花,就连台中、台南两府也受惠颇多。

粟登科是个有多大能力吃多少饭的人,他对台中、台南也放手不管,就埋头经营自己台北的这个圈子。

但他在台湾这么一搞,大明先受不了了。

郑和几次下西洋,好不容易搞起来的朝贡体系,就开始摇摇欲坠,甚至名存实亡了。

大明与各国通商,基本原则是“有贡舶即有互市”,意思很清楚了,你向我天朝上国进贡,我才跟你做生意。

实际上,为了将海贸垄断为国营,永乐朝的海禁也相当严厉。

永乐二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因为平头船无法远洋航行,朝廷通过这种办法迫使海商失去交通工具,打击海商如同打击私盐贩子。说白了与那位“好专利”的周厉王是一样一样的,天下货殖之利,恨不得全捞到自己家的碗里面。

别看在塞国的几次三番冲击下,大明开放了几处口岸,但还是由官府把持的。

唯独在台湾,皇上朱棣算是开了个口子,本来是要恶心刘学勤,结果最后给自己添堵了。

台湾把明塞两国的海贸都给截留了,如今倭寇不来光顾大明了,西洋各国也不来了。

我在台湾可以做大爷,干嘛去你大明当孙子呢?

其实近代西方各国与大清朝廷就宫廷礼节来回扯皮,就很说明问题。

好比你是个隐形富二代,你的屌丝领导整天把你当跑腿的使唤,你说你忍还是不忍?

现在台湾自贸区的兴起,其实是断了大明的财路。

有一种观点认为大明的朝贡制度根本是面子工程,属于赔本赚吆喝。

其实不然,你觉得官盐、烟草这些朝廷垄断的生意会赔钱吗?

答案是当然会!

再赚钱的营生,只要塞进去足够多的冗员,有足够多吃空饷的,他也能干成亏本买卖!

但在永乐朝这会儿,朝贡贸易是赚钱的。

《殊域周咨录》记载:又自永乐改元,谴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库市。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矣裕。

《明英宗实录》中提到,天顺二年司礼监太监福安奏:‘永乐、宣德间……屡下西洋收买黄金、珍珠、宝石诸物,今停止三十余年,府藏虚竭。

种种史料显示,当时的朝贡贸易是有利可图的。

在我看来,明朝的朝贡贸易可以羁縻政策的海外延伸,和朱元璋采取以茶驭番,茶马互市的贸易政策没什么分别,茶马贸易中老朱会做赔本买卖吗?

自然不会。

所以朱棣又叫来杨荣等人商议,台湾问题如今是里子面子都没捞到,该如何区处?

杨荣奏道:“此事易耳。即刻派使者前往台湾,册命粟总督大明王爵,倘若其受之,则彼为大明受塞国之害,小利可舍也。倘使其不受,则我国关闭月港等口岸,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台湾,不许私自下海贩卖番货。”

朱棣呲着牙道:“爱卿所言有理,可那粟登科也是个蒸不熟煮不烂的铜豌豆,若他像以前那样硬挺,为之奈何?”

杨荣笑道:“用文火煎之。”见皇上不解,他便解释道:“我国亦有报纸,着令报纸大肆鼓噪明台亲善,陛下岂不闻三人成虎之事哉?”

朱棣大喜,说道:“就按你说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