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舟有些小得意。
对于自己从前靠着厚脸皮和不要名声过了段“好日子”而沾沾自喜。
而此时的程砺峰,则是透过她大大的眼睛,仿佛看到了过往那些人对她的伤害。
眼底渐渐涌起一阵风暴。
她还是个小姑娘,她的那些所谓亲人,怎么会舍得那样对她。
程砺峰不由紧了紧手。
慕舟这才意识到,两人还牵着手呢。
她佯装打了个哈欠,抽出手来:
“我困了,要去睡了。”
说着就逃回了房间。
当然,走之前没忘将那一铁盒的钱也带走。
*
晚上,慕舟躺在床上。
今天的事都在她的预料之中。
得知她从前的经历后,程砺峰的好感度已经上升到了60%。
唯一的意外,就是李洋洋被带走关起来。
她前面的浅浅铺垫,还以为程砺峰只是对李洋洋不会有什么好感。
谁知道,他竟然干脆利落的把人赶走,且直接遣送回去。
倒省得她费心了。
有过这一次被关又被送回去的经历,李洋洋想再来就难了,起码,村里不会再给她开证明信。
不过,李洋洋回去只要一说她在这里享福的日子,恐怕继母就会蠢蠢欲动。
到时候,这两口子肯定要找机会带着孩子来投奔。
那怎么能行呢。
慕舟当然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夜深了,她闭上眼睡过去。
另一边,今晚对于程砺峰来说,又是一个难眠的夜晚。
他牵到了慕舟的手。
闭上眼,手上的触感仍在。
如麻线丝丝缠绕。
他紧咬着牙关,眼底一片暗色,随后,缓缓将手伸进棉被。
另一间屋子里,熟睡中的慕舟什么都不知晓。
暗夜中传出几声压抑的闷哼。
那声响稍纵即逝。
不知过了多久,程砺峰面无表情地起身,熟门熟路的换了件睡裤。
*
李洋洋在公安同志的“护送”下,登上了回到家乡的火车。
和来时的兴奋相比,此时的她狼狈又憔悴。
脸上的神色也都是恐慌。
被看守的那三天度日如年,只能蜷缩着,连睡觉她都不敢放心。
她是真的怕了。
所以被放出来后,再也不敢闹,老老实实的上了火车。
过了一天后,她逐渐缓过来,心里的不甘又涌上心头。
正巧这时,一个年轻女人上了车,坐到她身边。
女人穿着浅色衬衫和西裤,看起来飒爽又利落,长发编成两股麻花辫,又多了抹恬静。
她拿着一份报纸认真的看着,一看就是文化人。
李洋洋又嫉妒又看不起。
装什么,在火车上看报纸。
余光瞥见那报纸,她一眼看到报纸上那张照片。
那是一则报喜的消息。
某兵团在和国外军人的演习中立功,那照片,赫然就是程砺峰。
李洋洋看那女人也在看着这张照片,忍不住沾沾自喜。
她靠过去:
“哎呀,这不是程营长吗?”
她一开口,那女人好奇的看过来。
将她打量一圈后,微微皱眉:
“你认识程营长?”
李洋洋哼了一声,油然而生出一种得意:
“当然了,我们关系还不一般呢。”
她微微咬牙,气愤不已的样子:
“要不是我表妹横刀夺爱,没脸没皮的抢走婚事,我还差点嫁给他呢。”
“嫁给他?”
女人眉头皱得更紧了。
李洋洋心里憋得慌,之前又怕又恼恨,现在一股脑全都说了说出。
她嫉妒,抹黑,添油加醋,将慕舟嫁给程砺峰的事说了个痛快。
她没注意,女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报纸一角都被攥得多了几道褶皱。
李洋洋说尽兴了,没多久就到站下了车。
不过回到家里后,她就发现她的工作没了,那时她才彻底傻了眼。
*
慕舟在买回来的东西里挑挑拣拣,对程砺峰道:
“我想给小姨寄些东西回去,行吗?”
程砺峰正在剁鸡肉,听到她的话后,手里的刀一停,看向她:
“我说过,钱都归你管,你想怎么花不必问我。”
转瞬他就意识到语气有些严肃,所以又放轻了声音:
“如果你不知道要买什么,可以问我。”
慕舟放下手里的糖,磨蹭到他的身后。
察觉到她的靠近,程砺峰立刻绷紧了后背。
慕舟轻轻靠上去,额头抵在他的背上:
“你怎么这么好呀。”
程砺峰喉结滚了滚。
他知道自己身体硬邦邦,性格更是刚毅,可她靠上来的一瞬间,他却像是化身成了绕指柔。
他有些想转过身去抱抱她,可他手里还拎着菜刀,另一只手也很脏。
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任她靠着。
感受着她呼出来的热气一点一点烫到他的后背,然后蔓延到心尖。
他正想说他没那么好,慕舟却忽然离开他,绕到他的身边:
“是不是谁嫁给你你都这么好?”
她莫名有些生气:
“要是表姐来的话,你也会这样吧?这么说来,还是我自己厉害,抢到了这门婚事。”
她觉得自己可真机灵,当初听到后就当机立断找了大伯。
程砺峰不赞同的皱了下眉,否认:
“不会,如果不是你,我不会答应随军。”
就像是他一开始想的那样,给些钱,随便她如何。
程砺峰不得不承认,他是在看到慕舟后,才决定将她带到身边的。
慕舟听到他的话,满意的弯了弯唇角:
“这还差不多。”
她又出去欢欢喜喜的挑糖。
小姨家里有两个孩子,都是很可爱的小姑娘,她要多寄些东西回去。
小姨是她亲妈的妹妹,是为数不多对她好的人了。
第二日,慕舟在程砺峰的推荐下,又去供销社买了一些当地特产。
最后去了邮局一并寄回去。
张姐看到,得知只是寄给小姨一家的后,惊讶的不得了:
“妹子,这也太多了。”
她还以为是分别给好多亲戚的呢。
这几大包的东西,有保存时间长的点心,糖果,干果,肉干。
还买了两罐麦乳精,小姨一家四口的衣裳。
又扯了三匹面料好的布。
其中一批是大红色的。
小姨的大女儿只比慕舟小两岁,也已经开始相亲了。
想必能用得上。
听到张姐的话,慕舟解释道:
“我从小靠着小姨的接济长大,不是小姨的话,我早饿死了。”
张姐一听,心疼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