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说游墨那边挺顺利的,但是正在围攻红区里那座GdI基地的Nod部队就不怎么顺利了。虽然靠着给手下注射低浓度的泰矿注射剂,Nod勉强可以弥补缺乏对泰伯利亚防护设备的短板,但是后勤系统的薄弱依然是Nod部队的软肋。围了人家半个月,最后自己先快物资短缺了......倒不是没有物资,单纯是物资没能运上来而已。

要知道Nod作为能和GdI叫板并且打情骂俏(#存疑)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另一个全球性超级组织,它自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哪怕现在,没有统一领袖的他们依然在全球各处的黄区活动(主要),并且在相当一部分黄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同时得益于他们不需要像GdI一样讲究繁文缛节,他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压榨手下每一个人的价值——

Nod的人民可以吃苦,Nod的人民不怕吃苦。

这句出自Nod某地区宣传部部长的话语就是Nod全面控制地区普通人工作状态的最好写照。和讲究尽可能在保持生产效率的同时创造尽可能多的工作岗位的蓝区用工原则不同,Nod则是追求尽可能高的效率。007什么的是常态,以至于Nod那缺乏对人员安全保护措施的生产线上,每天都有新的尸体被抬下来,然后新的工人补了上去。(并不是完全不休息,只是工作强度较蓝区工人更高,同时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更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Nod的相对工业产能也就可以和GdI相匹敌——虽说GdI控制下的蓝区总工业产值更高,但是因为GdI得把相较Nod更多的产能用于满足民用需求,所以到头来,二者的军事产能其实称得上是旗鼓相当。

不过因为没有统一领袖的缘故,全球各地的Nod也是一盘散沙。基本上就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军阀。大多数时候都在各自为战,不过一但GdI试图掺和进他们的势力范围,那么很快这些军阀就会联合起来,优先对抗试图趟浑水的GdI。而留给GdI的选择要么是准备和Nod死磕到底,要么是见好就收——绝大多数情况下,GdI都选的是后者。现在没必要去和Nod鱼死网破,现在还没必要。至少在GdI政客眼里,现在的Nod威胁只能被评估为中低风险。

好像扯远了,现在让我们把视角重新给到正在围攻这座GdI基地的Nod部队身上。

在Nod内部,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其诞生粗略可以追溯到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后大约十年的某个时点,那之后,Nod内部不管是哪一个后起之辈想要证明自己,那么就得去狠狠的踹上GdI一脚——不一定要求打赢,但一定要打的漂亮。根据GdI情报部门的推测,这是为了血祭凯恩先知而举行的活动......

而这支前来围攻这座红区的GdI基地的Nod指挥官就是为了这个仪式专程前来的。由于最近大陆黄区前沿战线的GdI风头正盛,这名指挥官也是决定挑相对更容易解决的目标开刀。最好是那种相对比较孤立的,人数少的。然后,他就盯上了这座位于红区的GdI基地:驻守人员不多、红区支援比较麻烦、而且还有丰富的高价值物资储备。虽然Zo部队确实是一个强劲的对手,但是双拳难敌四手,这波啊是三千对六百,优势在我!

当然,这名指挥官不是什么蠢货、他也是做足了准备才出发的。在出发前,他搞定了泰伯利亚防护的问题,搞定了一定时期补给的问题、同时也搞清楚了这个基地粗略的兵力情况。随后他信心满满的带着手下冲进了红区,誓要替一众友军把场子找回来,准备捞点油水——然后,他的装甲矛头就在进攻的时候被离子风暴全干趴下了。

这个倒霉情况只是个开始,随后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传来:先是后勤车队出了意外,规模锐减十分之一、然后好不容易打进了基地,却发现这座基地的地底下有一座极其坚固的地下掩体,残存的GdI部队带着研究人员们躲了进去、实际上这座基地就是在这处以前遗留下来的地下掩体的基础上建造的。而这个时候他手下的火焰坦克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殆尽了,新的补充上来还需要时间,至于单兵喷火器则是火力略显不足——这处地下掩体实在太大了。

(游戏里的清驻军效果别直接代入,那也太夸张了。一口火一颗雷崩飞一个屋子几十个人可还行......)

最后,最新的坏消息传来。Zo的支援正在赶来的路上,疑似还得到了兵力的补强。而火焰坦克还暂时补充不上来......

但是如果就这么撤退的话,虽说不是空手而归,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战略目标,夺取了不少的物资。但是这名Nod指挥官多少还是心有不甘的,毕竟就差临门一脚了。而手下军官的谏言也在加剧他的不甘心。而究竟该不该撤退,这名指挥官也迟迟无法做出决定。

可谓诸事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