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安无事的抵达了会合地点之后,8连也是和驻守在此处的Zo部队进行了交接,分得了珍贵的泰伯利亚防化服和一些其它在红区里用的上的物资。
众所周知,碳基生物直接接触泰伯利亚是致命的,哪怕穿着生化防护服也是如此。但在红区活动,想要人员不接触到泰伯利亚是不可能的。但在红区完全依靠机械进行各种行动也不太可能,毕竟就红区那个支离破碎到月表一比都算大平原的地貌,你指望各式载具能够承担所有任务......所以最终GdI也是费了一番功夫,搞出来了这个对泰伯利亚具有良好防护性的防护服。其穿戴者可以在保有最大限度灵活性的情况下在红区进行活动,甚至其防弹效果比GdI的常规防弹甲都好——问就是Nod“帮忙”测试出来的。
至于因为一点小磕碰导致的破损也不用太担心,一点小破损不会导致什么严重的问题出现,泰矿防护服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毕竟泰伯利亚晶体尖尖的不是吗?
当然,大面积的防护服破损依然是要尽可能避免的。
而理所应当的,利用了音波晶体技术的泰矿防护服其造价也不会太低,但至少比全覆盖式动力外骨骼要低,而且维护成本和难度也更低。虽然泰矿防护服不能增强使用者的能力,但至少这玩意不用频繁的更换电池和担心被Emp干扰的风险。属于是各有所长吧。
“挺好的,你们穿着看起来帅极了。然后接下来我要给你说一些在红区里活动的注意事项,给我听好了,之后转达给你的下属:
首先,在红区里活动时要全程穿戴泰矿防护服,哪怕周围没有泰伯利亚晶体也是如此。因为红区的空气中充斥着等离子态的泰伯利亚,在红区里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直接呼吸和吸一大口毒气几乎没有任何区别。所以,除了在有空气过滤器的密闭地方,不要摘下呼吸过滤器;
第二,除非有任务,否则不要去碰泰伯利亚,也不要去靠近泰伯利亚。面对突然活性化的泰伯利亚,哪怕是在载具中都不一定安全;
第三,红区里可能会出现很多反常现象,例如突然的反重力区域、凭空生成的闪电、突如其来的强电磁干扰......没人敢断言自己能够吃定红区内部的所有情况。时刻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第四,红区内部的离子风暴频发,而且破坏力和规模远不是其它区域的离子风暴可以匹敌的。所以尽可能减少自己在空旷地带的活动,尽可能少用通讯器;
第五......
最后,不要单人行动。这点我想我不需要多说什么了。”
总之说了一大堆,好像都很有用,也好像都没什么用。就像小时候考试,问老师哪里是重点。老师勾勾圈圈画画,最后整本电子书都是重点......好吧,事实也确实如此。
“所以,长官,我们接下来的任务是?”游墨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经全听进去了,然后问了一下接下来的安排。
“嗯,我们一座在红区里的实验室失去联系了,怎么呼叫都没有回应。大抵是出了什么意外,所以我们接下来准备去调查一下。但是不太凑巧的是,我们这支部队一些人被安排去休整了......”说到这里,这名Zo部队的指挥官耸了耸肩。神情中充斥着无奈。
由于红区的环境过于恶劣,即便穿着防护服在其中长期活动也难免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特别是精神上的问题。所以为了避免非战斗减员,长期出入红区的Zo部队会在任务开始前后以及任务期间检查人员状态,并且会定期安排问题人员后撤到安全的地方进行休整。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支Zo部队缺人的原因:他们的一支连队被查出精神问题,全被军医塞回去休整了。
(据小道消息,Zo部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制度,是因为出现过一支在红区执勤了一年多的部队回来后半个团被查出精神问题的缘故。)
至于红区里的GdI实验室,这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据说Nod也在红区里有实验室)自从大洋洲中部地带的GdI液态泰伯利亚研究所发生了那场毁灭性的大爆炸之后,GdI就明文规定所有有关泰伯利亚的研究,只要风险等级评估达标,就得全部滚去红区或者红区边缘进行,不去那么项目就直接毙掉。
虽然时至今日GdI也没能搞清楚那天澳洲中部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不妨碍GdI坚定的杜绝类似事件出现的决心、特别是杜绝其在自己地盘周边出现的决心。至于红区的干扰什么的,自己动手解决吧,方法是有的。
(pS:为了避免液态泰伯利亚研究所向外发出求救警报,Nod在进攻开始前设法掐断了该研究所与外部的联系。所以GdI对当时发生了什么也是一头雾水。而后续的调查报告也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中心爆点的一切都灰飞烟灭了。除非GdI可以让时间倒流,否则除了当事人之外,GdI找不到任何的有关证据)
而由于Zo部队长期出入红区的缘故,因此这些实验室的安保任务也自然而然的落到了Zo部队头上。当然,就像Zo部队不会长时间在红区活动一样,除非有专门的命令,否则这些实验室一般也都是临时设立的,用于进行各种测试与数据收集。然后,出于省事的考虑,Zo会以这些临时实验室为中心搭建行动基地,安保执勤两不误——也可能是双双出事,就像现在这样。
“...没有更多问题的话,两小时后出发。”Zo部队的长官最后说道。
“没了没了。”
“那么,做好准备吧。这一路不会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