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的地主要都在南侧,而南侧的地现在还都空着。
众人赶过去时,看到的就是整片地里都长满了杂草。
老村长领着众人分地时,也只在每块地的界限处,将杂草刨了出去,这样方便洒下白灰。
因此众人过来时,便看到整片杂草被这些空档分隔成不同的小块。
不等众人多看,老村长就喊各家过去抓阄。
上回是秦朗抓阄,这回便轮到了陆青青去抓。
小心地翻开掌心,看着签上大大的‘拾贰’字样,陆青青开始找寻起来。
南侧的地大,这会抓完阄的各家,都拿着自己抽到的数字,跑着去认领自家领到的地。
整片地里,都散落着找地的人。
一家找到自家的数字时,旁边人听到接近的,忙朝那处跑去。
陆青青过去时,发现这次分到的地,左边挨着的是柱子家。
柱子媳妇见到挨着的是她,笑着过来挽她的胳膊。
“大丫,咱们房子离得不远,地更是紧挨着。
以后啊,有啥事都能互相帮忙了。”
正说着,她就见到陆老三两口子朝着这处过来。
柱子媳妇一直看不惯这两人,生怕他们与自家挨着,就一直用余光暗暗瞄着两人,看他们往哪儿走。
等走近些,听见两人嘴里念叨的‘十三’时,她一下子看向陆青青,眼里带上些同情。
大丫真是倒霉,与陆老三这俩事精挨一块,以后怕是又得折腾了。
陆青青也在暗骂自己手气不好,早知道这样,就让秦朗去抓阄了!
但事已定没法更改,很快陆老三两人站在了陆青青右侧的地里。
两人见陆青青看向他们,孙翠哼了一声转过头去,不再看他们。
陆老三则面无表情地看了她一眼,随后将注意力转移到地里。
陆青青默默决定,等整地的时候,一定要在两家的地中间多埋上几块界石。
依着她对这两人的了解,没便宜都得想法子占便宜。
更别说,这年头土地就是庄稼人的饭碗。
虽说她不惧两人找事,但能省些麻烦,还是省些的好。
不多时,各家都已经找到自家的土地。
村里那些常年侍弄庄稼的汉子,看不得地里这么多杂草,已经开始清理起来了。
妇人也带着孩子们,在旁边忙活。
小孩子最是精力旺盛,这会正满地里跑,摘各种新奇的野花或是找到奇怪的小虫子。
陆青青看着秦朗也已经拿了锄头开始锄草,再看看自己面前那一大片野草,不由默默怀念起现代的除草剂。
若是在现代,几瓶除草剂下去,这些野草就能解决九成,哪儿还用苦哈哈的在大太阳底下锄草。
可这也只是想想罢了。
这地是她和秦朗两人的,总不能只累那傻小子一人。
陆青青认命地举着锄头,开始了汗滴禾下土的生活。
期间,秦朗几次劝她回家,都被她拒绝。
一直干到申时末,地里其他妇人开始带着孩子往回走。
她才扛起锄头,跟着其他妇人一块回了营地。
回山脚需要穿过村子,妇人们因着下午买菜,与村里不少妇人相识。
这会,不时有村里的妇人跟她们打招呼,队伍里的妇人们也都笑着回应。
看起来,面上倒是一派和谐。
回到山脚后,妇人们也没闲着,开始准备起明日的饭食。
根据陆天明的安排,明日他们队伍的人还有村里来帮工的,全部根据赵家班子和三庆班的计划来。
而每日管饭的事,老村长媳妇早就跟老村长商量过了。
整个队伍,按照所建房子的不同,分成了两队。
半砖半泥房的人家和青砖大瓦房的人家,分别将粮食交到了老村长媳妇这儿。
这会,她指挥着两边的妇人,提前准备起了饭食。
当然,这会做的主要是二合面饼子。
各家的妇人们都是做惯了饭食的,手脚麻利地很。
嘴上各种闲话,手上的活计却是半点没停。
不多时,一张张焦黄喷香的二合面饼子就出锅了,而后越摞越高。
一直到汉子们回来,妇人们的干粮才忙活完。
这时候晚饭时间又到了,妇人们借着余火,顺手做了几个饼子当晚饭。
她们都顾不上歇会,又开始忙着洗菜,准备炒个青菜。
如今青菜便宜,能多吃些青菜,就能省些粮食。
因此,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炒菜。
说是炒,其实可以用炖来形容。
有讲究些的人家,可能会舀小半匙猪油。
不讲究的人家,直接用水煮菜。
但就算如此,各家的汉子们也吃的津津有味。
逃荒路上一直吃干饼子,连苦涩的野菜都吃不饱。
这些味道好的青菜,就更受人欢迎了。
一直到天色黑透,众人才都歇了下来。
秦朗今日干了一下午活,身上出了不少汗。
吃过晚饭后,就跟着几个师兄弟,一块去水流下游,冲了个澡才回来。
回来时,身上澡豆的清香味还很明显。
那种浑身上下都透着干净的气味,实在让人心情舒畅。
陆青青不方便去河里洗澡,便在天黑后钻进车厢。
去空间里抹上皂角,痛痛快快洗了个澡。
将身上的油烟气和汗渍洗了个干净,也将疲惫洗去一些,才回到帐篷。
两人在充斥着淡淡皂角香气的帐篷里睡去,一夜好梦。
第二日一早,吴里长和两个儿子领着宝山镇的一众汉子过来了。
这时候,赵家班子的人已经到了,而三庆班的人还没来。
陆天明见状,便让陆天信领着队伍里的汉子,听从赵班主的安排。
他则在跟吴里长打过招呼后,领着宝山镇过来帮工的汉子,也听赵班主安排忙活着。
赵班主一开始被这阵势吓了一跳,可到底建过太多次半砖半泥房,对整个流程熟记于胸,很快又镇定下来。
根据正常建房流程,开始指挥着众人动手。
一开始,众人配合不好,不是这儿出问题,就是那儿不对。
赵班主跑完这边跑那边,扯着嗓子指挥,急得满头大汗。
好在,干活的这些汉子大多数对半砖半泥房还算了解。
不多时,就反应过来。
慢慢的,众人经过磨合,配合得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