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 > 第270章 商议(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阵寒风从大门吹入,张母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她不顾穿堂寒风的刺激语气有些激动激动:“可是小钰,名声真的比孩子重要吗?而且在这一片地方,没人会说你的啊!”

朱钰又是一叹,只见他慢慢起身转向大门,眼睛直直注视着院墙上那堆积得高高的白雪半晌没有说话。

张母叫朱钰起身心中一惊,以为是自己语气过重惹怒了朱钰。

刚想起身道歉便听到朱钰的声音传来。

“岳母大人,有些东西的确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比如名声。”

说着伸出一手对着面前空气轻轻一握,:“就像这空气,我们摸不到看不到,但是没有了它我们都活不了。”

“我们都需要呼吸空气才可以存活,而污染过的空气我们却只能呼吸,却不能让我们活。”

说着他转身面对着张母深深一礼,:“岳母大人,您所想所忧小婿都知道,小婿也知晓事情到了如今困局皆是因我过于冲动。”

张母微微张口欲要言语,却是被朱钰的声音打断。

“我们现在人口数万,这数万人是我们的空气,而我,是掌控空气纯洁度的那个人。”

“他们以我为首,我自然是应当做好表率,言必行,行必果。不管我是出于什么情况说出的话,我都要对自己的话去负责,长期以往他们便会向着我学习。”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语气也变得十分的严肃。

“在我看来,不管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家长或者领导者的所作所为都极为重要的,家庭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往往决定一个人日后的性格与走向。”

“可是这么一件事,你也不能改变他们啊,说不定到最后什么作用没有,白白让孩子受苦呀!”

张母此时的语气已经有一丝哭腔,眼神也带有一丝恳求。

朱钰心中又何尝好受,可是有些事此时已经由不得他了。

“哎……”,他长长一叹看向张母,片刻后才对着张母说道。

“岳母大人,我给你您讲个故事吧!”

张母一愣不知其意,却还是点了点头。

朱钰目光复杂的看了看屋外,片刻后才转过头说起他嘴中的故事。

“以前我认识一个人,他生活在一个和平安稳的时代,虽家庭贫寒,幼时短期无衣可穿无食可果。可是随着年纪增长老家并不能给他带来应当的教育,所以六岁之时他的父母还是咬牙将他接进了府城生活。”

“他到了府城便被送去私塾学习,但是当他一进入学堂便与四周的同窗显得格格不入,所有的同窗看他就像见到了珍奇异兽一般,他的脸上是高原红,而高原红上满是开裂的小口子,故而他拥有了第一个外号,红屁股。”

“他的衣服旧却净,却是因衣旧而得二号为净丐。然他出生贫寒未曾见过所谓世面,自是不懂官话只会方言,他一开口便被同窗嘲笑,故而得三号土包子。”

“他朴实语顿心善,往往同窗欺而不言,因其家寒而不能如期上交束修长有延期,故而不得先生喜欢,又得四号乞儿,先生得知而不理,自觉应当。”

“其父母生于尘期而为尘民,自不识大理,又因生活劳作而丢其气,常以贱而自知不与权贵告之。少无知却有骨,常以父言聚气与其争,遂棍削之。”

“如此八载,少年学之半缺,寻路而无银予尊遂外出劳作,学而无用为悲。”

说到这里他似乎想起什么,看了看张母便改变了说话的方式。

“后来他便与家人一同归家劳作种田,闲暇之余他会到城里打零工,时间久了他便发现他这种人很多,多到闭眼一抓就是一大把。他们做各种脏活累活,比如今日他们去给一大户人家修墙,事后得数日口粮之钱,随后便被主家下人驱逐出府,他们甚至于在府中喝口水的机会都没有。”

张母之前听朱钰说话一知半解,现在听朱钰如此说倒是听懂了。

她点了点头语气有些低落,:“小钰,大丫的爹和大哥以前就是这样的,的确是很累也没有什么尊严。”

朱钰也是点了点头随后问道:“岳母大人是否觉得岳父大人与大哥之前那般是应该的,他们给别人干活,随后人家给了他钱,然后就两清了?”

张母面露迷茫与疑惑,怔愣半晌才愣愣回道:“难道不是吗?”

朱钰无奈的摇了摇头,看着张母那依旧黢黑的面庞心中一酸。

“自古君以名利携臣,臣得民便衣自利御民。臣与君共勉,君享天下,而臣又该如何?”

说到这里他停顿片刻阻止了一下脑中的记忆与话语,在张母好奇的目光中他终于又开始说起了话。

“这就要提起一个人了,班固,他乃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也。班固在其《汉书·古今人表》中,把古今人物归入“九品量表”。分为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每个等级再细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和下下三等。”

“而这是较早有明确记载的对人物进行系统等级划分的方式,不过这里主要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分类,并非针对当时社会所有人的普遍划分”

“随后又到儒家,儒家思想中也蕴含着将人分类的观念。孔子乃圣人,他虽未明确提出三六九等的概念,但也有相关思想体现,如认为人有“上智”“中人”“下愚”之分。”

“而此外儒家还将人分为君子、小人、士、庶民、奴隶、罪犯等不同层次,以道德品质、才能学识等作为综合考量标准。”

“其实这些都只是一些隐晦的表现,最可怕的就是天下有心之人,比如得一些银钱或者小吏者。”

“随着日久,民间也有按照职业将人分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等说法。”

张母听到这一愣不由好奇开口道:“那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