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其实也没什么经验,不过陛下说要想办法跟东吴改善关系,他还是尝试开动脑筋,只是他提出的诸如“联姻”、“钱粮诱惑”、“赐予珍奇之物”、“开放互市”的建议都被一一否定(主要是曹叡认为这些利益不够打动孙权)
等曹叡把“允许对方称帝”这个条件拿出来之后,哪怕是曹爽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忍不住跪下拽住曹叡的衣袖劝诫说不可。
不过曹叡经历过大败后只想着怎么赶紧让国力强盛起来,因此对以往看重的事情也不再那么坚持,甚至还打趣说“昔日文帝被孙仲谋诓骗,如今朕反过来诓骗孙仲谋一次有何不可?”
曹爽想了半天没想出反驳的话,于是也只好摆出一本正经的样子来:“若是陛下想要执行此等计谋,微臣也想出从何处抽调援军充实东线了,不过要先请陛下恕臣无罪。”
“哦?昭伯快讲!”
“从函谷关和武关抽调便是了,反正这两个关隘也不会比潼关险峻多少,汉军打来他们是肯定守不住的,不如抽调去东线,将来汉军打过来,我们损失也少一点。“
“......”
曹叡嘴巴张了张,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
———长安———
在经过认真的调理后,诸葛亮的身体终于好了很多。
这是这段时间以来北伐军得到的最好的消息,不少人都安下心来——收复长安以后,一连串变故让不少人都产生了焦虑,连带着先帝显灵和胜利带来的喜悦都淡了不少,直到丞相恢复过来,所有人才都重新充满信心。
原本计划休息两个月的诸葛安宁最终还是没能休息,非但如此还在长安第一人民医院带了不少学生,顺带着让朱小靓和其他医官帮她打下手给汉军这边的官员将领们都做了个体检,检查出不少问题。
不过不同于现代人看到体检报告上的毛病后就心急火燎问要不要治,三国时候的人们却表达出了超乎想象的豁达,
比如魏延的体检结果显示他的肝不太好,诸葛安宁想劝他调养,否则日后消化系统容易出问题,还会有头晕的症状,结果魏延摆摆手,表示只要几年内死不了就行了,最好能像子龙将军那样打完最后一场仗就随先帝而去,当真是武人的向往。
姜维、杨仪等人都有因为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出现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的症状,虽然毛病不大,不过也可能让冠心病概率激增,可惜这两个人也没有听劝的打算,杨仪开始听到这个病跟心脏有关还有点紧张,不过知道应对方法是好好休息后就表示这不是大事儿,过两天睡一觉就行了。
其他官员将领也有类似的情况,可惜没人听她劝——这些人对她的身份是非常尊重的,但是谈到身体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诸葛大夫只能扶额:“这群人怎么一个个都跟工作狂似的?”
“因为古人不像我们觉得一样过的生活好吧,现在他们眼中最重要的大概除了一统天下就是青史留名了吧?”打杂的朱小靓在一旁解释,“也可能是之前刘备和五虎上将来这边让他们觉得对方真能显灵吧?虽然我们之前解释过是从其他时间线把人拽过来帮忙的。”
然后他就被诸葛安宁敲了脑袋:“这么重要的事情应该早点让我来看看啊!”
......
相比之下,反倒是诸葛亮这个“病号”最听劝。自从回到三国时间线后,他乖乖按照诸葛安宁的要求治病,甚至主动减少了熬夜批阅公文的时间。
诸葛安宁当时感慨“老祖宗倒是惜命”,结果诸葛亮闻言后笑道“非是惜命,而是大业未成,不敢轻忽”——于是诸葛安宁也无话可说了。
反倒是一名医官听到诸葛安宁“你说他们怎么都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的感慨后回答:
“主任,这年头常人能活到五十就算高寿了,将军们多是刀头舔血,还在乎什么‘日后’?”
诸葛安宁一愣,忽然意识到,在这个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的时代,这些人早就习惯了与伤病共存。对他们来说,能活着、能打仗、能建功立业,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
“算了,”她摇摇头,“既然劝不动,那就多备点药吧。”
至少这些人活的比历史上好。
主任医师就这么摇了摇头,拿起刘禅远程授权,诸葛亮给她写的“女丞相委任状”,消失在空气中。
......
由于当前汉军不再进攻,而魏军龟缩防守,所以双方边境上出现了难得的平静。
曹魏紧紧把守着关隘,但是这次他们真的没力气出击了。想当初是蜀汉借着崇山峻岭防守,如今倒反天罡,变成曹魏龟缩不出了。
而且这种“龟缩”更接近心理安慰,毕竟潼关失陷的过程随着败兵传了回去,魏军都知道汉军有种本事能让城墙上天,昔日长安也是这么失陷的,既然如此高墙带来的心理安慰也就越来越有限。
而汉军这边则是对光明的未来充满自信,很多士兵知道自己可能看不到最终天下太平的那一天,但是他们坚信那一天一定会来,那个时候郎君们送来的东西会让天下人过得更好——当然那就是另一件事儿了。
这种情绪也感染了来到这里的邓艾和石苞,两人见到诸葛亮的时候发现对方脸上居然露出惊喜的神色,随后就被给了仓曹掾和典曹都尉的职务(都是丞相府的属官)。
姜维听到这个安排的时候脸上还露出了追忆的神色,不过很快恢复原状,并接下来丞相给他的新任务——替丞相教授他们一些做事的经验。
两个人虽然是奔着来季汉寻找机会的心思来的,不过也没想到一切居然这么顺利,连带着有些欣喜,接下来的日子里,姜维亲自带着二人熟悉业务,并发现两人确实上手极快,确是可造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