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 五色篇第四十九(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天呐,雷公心里头可好奇了,一堆疑问在脑袋里转来转去,就像一群小蜜蜂嗡嗡嗡地闹个不停。他实在憋不住啦,就赶紧跑到黄帝面前,满脸求知欲地问:“黄帝大大呀,我一直对这五色的道理琢磨不透,您快给我讲讲呗!”

黄帝看着雷公那着急的模样,笑了笑,慢悠悠地开始讲起来:“雷公啊,这五色的学问可大着呢。你听好咯,要是颜色看起来又沉又浊,就好比一杯浑水,那多半是身体里面出问题啦;要是颜色浮在表面,还油光水滑的,就像水面上飘着一层油花,那就说明问题可能出在身体外面。”

雷公挠挠头,眼睛睁得大大的,问道:“黄帝大大,那这颜色和生病到底有啥具体关系呀?”

黄帝接着说:“要是颜色发黄或者发红,这就好比天气刮大风,风一吹,到处都乱哄哄的,说明身体可能被风邪给盯上啦,风邪在身体里捣乱,人就容易生病。要是看到青色或者黑色呢,那就像身上被揍了,青一块紫一块的,这代表着身体在喊痛呢,可能是哪里痛得厉害。要是颜色白白的,就像冬天的雪,冷冰冰的,那就表示身体里有寒邪,这人可能感觉冷飕飕的。”

雷公又问:“那黄色要是像有一层油膏那样滋润,这又是咋回事呀?”

黄帝回答说:“这种情况啊,就说明身体里可能有脓啦。你想啊,脓不就是那种黏糊糊、油润润的嘛。要是红色特别厉害,红得像刚流出来的血一样,那就不只是一般的病咯,很可能是血痛,血在身体里不痛快,闹腾起来啦。”

雷公听得入神,又追问道:“那还有别的说法不?”

黄帝继续说道:“要是病情严重了,身体就像被绳子紧紧绑住一样,会出现挛缩的症状,胳膊腿儿都不灵活啦。要是寒邪太重了,那就像给皮肤打了麻药,人会感觉皮肤木木的,没什么知觉。”

黄帝顿了顿,接着说:“这五色啊,在身体各个部位都能看出来。咱们观察它们是浮在表面还是沉在里面,就能知道病情是浅还是深。就好比钓鱼,鱼在浅水区,咱们能看得清楚,这病情就浅;要是鱼沉到深水里,看不见了,那病情可能就深咯。再看看颜色是有光泽,还是像枯萎的花一样没光彩,这就能知道病情是在好转还是越来越糟糕。要是颜色散散的,像一盘散沙,或者聚成一团,咱们就能知道这病是刚得不久,还是已经有段时间了。最后,看看颜色出现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是上面还是下面,就能大概知道病在哪里。”

雷公皱着眉头,努力消化着这些知识,又问:“黄帝大大,那咋才能把这些都弄清楚呢?”

黄帝语重心长地说:“这就得把心思都放在观察颜色上,全神贯注,就像盯着锅里煮的饺子,一刻都不能分心。这样才能知道过去的病情,也能判断现在的情况。要是观察得不够仔细,马马虎虎的,那就像蒙着眼睛走路,根本分不清是非对错。所以啊,你得专心致志,一直留意观察,才能知道病情是新得的还是老毛病。”

黄帝接着解释说:“要是颜色看起来很明显,不粗糙,但是又沉又暗,没有光泽,就像一块蒙了灰的宝石,那这病就比较严重啦。要是颜色看起来不明显,也没什么光泽,就像阴天的天空,灰蒙蒙的,那病情相对来说就没那么严重。要是颜色散得很开,像一群乱跑的小鸡,没有聚集在一起,那就说明病还比较散,只是气痛,还没有发展成严重的病症,还没聚集成‘大坏蛋’呢。”

为了让雷公更好地理解,黄帝还举了个例子:“比如说,有个人感冒了,刚开始的时候,脸上微微发红,颜色有点浮在表面,这就是风邪刚入侵,病情比较浅。这个时候啊,就像敌人刚到家门口,咱们赶紧采取措施,就能轻松把病治好。要是过了几天,红色变得又深又沉,还没有光泽,就像烧红的铁慢慢变黑了,那就说明病情加重了,风邪已经往身体里面跑啦。”

雷公听了,恍然大悟,说:“黄帝大大,我好像有点明白了。那在实际看病的时候,咋才能把这些五色的知识用得更好呢?”

黄帝笑着说:“这就需要你多实践啦。你得走到病人中间去,仔细观察他们脸上、身上各个部位的颜色变化。就好比你在看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得每个角落都瞧仔细咯。

比如说,你碰到一个肚子疼的病人,先别急着下结论。看看他肚子周围的皮肤颜色,如果有点发青,那就像青菜叶子那种青,结合之前说的,这可能就是寒邪导致的疼痛,就像肚子里进了一股冷风,把气血给冻住啦,所以才痛。这时候呢,咱们就得想办法给肚子驱驱寒,就像给屋子生个火,把冷风都赶跑。

再比如,要是你看到一个人脸上发黄,黄得像刚剥了壳的鸡蛋,而且还油润润的,那可得多留个心眼儿。这很可能身体里有脓,得进一步检查是哪个地方化脓了。说不定是哪个小伤口没处理好,细菌在里面捣乱,就像一群小坏蛋在身体里安了家,搞破坏。

还有啊,看五色可不能光看一处。有的人可能脑袋上颜色发红,身体其他地方却正常,这时候你就得琢磨,是不是脑袋这儿出问题啦。也许是上火了,脑袋里像有个小火炉在烧,把气血都给烧得‘红了脸’。

雷公啊,你要知道,这五色的变化就像身体给咱们发出的信号弹。咱们得学会读懂这些信号,才能更好地帮病人把病治好。而且啊,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一样,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所以同样的颜色,在不同人身上,可能代表的病情也有点差别。这就需要你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积累经验。

就像做饭,同样的菜谱,不同的人做出来味道还不一样呢。你得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平时的生活习惯,综合起来判断。比如说,年轻人气血旺,同样是发红,可能和老年人发红代表的病情就不太一样。年轻人可能就是吃多了辣的,上火了;老年人呢,说不定是身体内部的气血循环出了问题。

你在观察五色的时候,还得注意光线。就像晚上看东西模模糊糊的,白天光线好才能看得清楚。要是在昏暗的地方看病人的脸色,很可能看错。最好是在自然光线下,就像在院子里,阳光洒下来,这样看到的颜色才最准确。

而且啊,不能只看一次就下结论。病情是会变化的,今天看是这样,明天说不定又变了。你得像看天气预报一样,连续观察几天,看看颜色是越来越淡,还是越来越深,是扩散了还是聚集了。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病情的发展。

另外,病人的情绪也会对五色有影响。你想啊,一个人要是突然被吓了一跳,脸色可能一下子就变白了,这可不是因为身体有寒邪,而是情绪的作用。所以你跟病人交流的时候,顺便问问他们最近心情咋样,有没有遇到啥烦心事。有时候,心情好了,病都能好得快些。

还有饮食也有关系。有些人吃了特殊的东西,可能会暂时影响脸色。比如吃了很多胡萝卜,脸可能会有点发黄,但这和生病的发黄可不一样。这种发黄过几天就没了,而且颜色也没那么暗沉。所以你得问问病人最近吃了啥,别把正常的饮食影响当成病情。

雷公,这五色的学问可深着呢,你得好好琢磨,多实践,多总结。以后遇到啥问题,尽管来问我,咱们一起把这中医的五色奥秘研究得透透的,让更多病人恢复健康。”

雷公听完,激动得连连点头,说:“黄帝大大,您说得太详细啦!我感觉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这就去好好实践,争取早点成为像您一样厉害的医生,用五色之法帮大家治病。”

从那以后,雷公就像着了魔一样,天天往病人堆里钻。他仔细观察每个病人的五色变化,按照黄帝教的方法,结合各种因素去分析病情。有时候,为了搞清楚一个病人的病情,他能守在病人床边观察好几天。

有一天,雷公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病人。这个病人浑身乏力,老是觉得冷,脸色有点发白,但又不是那种纯粹的白,好像透着点青。雷公一开始有点犯难,按照以前的经验,白色主寒,青色主痛,可这个病人并没有说哪里痛啊。

雷公左思右想,突然想起黄帝说的要综合各种因素判断。他就和病人聊了起来,问病人最近的生活情况。病人说,前几天去河边捕鱼,不小心掉进水里了,从那以后就觉得不舒服。雷公一听,心里有了底。这肯定是掉进水里受了寒,寒邪入侵身体,导致气血不畅,所以脸色又白又青。

雷公判断病人是落水受寒后,便决定采用温阳散寒的方法为其治疗。他精心挑选了几味中药材,像附子,这玩意儿就像个小火炉,能给身体增加热量,驱散寒邪;还有干姜,它能暖中焦脾胃,让脾胃这个小工厂恢复活力,更好地运化气血。雷公把这些药材熬成药汤,小心翼翼地端给病人,还贴心地嘱咐:“大哥,您就把这药当茶喝,趁热喝下去,喝完盖上被子好好睡一觉,让身体出出汗,把寒邪都给赶出去。”

病人接过药汤,皱着眉头闻了闻,那味道实在不咋地,但还是一咬牙,“咕咚咕咚”全喝了下去。喝完后,按照雷公说的,裹着被子睡了。雷公就守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病人,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默默祈祷着这药能管用。

过了好一会儿,病人额头开始冒汗了,雷公心里一喜,这是好兆头啊!接着,病人身上也开始出汗,就像小雨淅淅沥沥地下。雷公兴奋得差点跳起来,看来这药起作用了。等病人睡醒,雷公赶忙上前询问感觉如何。病人伸了个懒腰,笑着说:“哎呀,小兄弟,我感觉身上轻快多了,也不那么冷了,你这药可真神啊!”雷公听了,心里乐开了花,比自己吃了蜜还甜。

经过这次成功案例,雷公对五色诊断法更有信心了。他继续钻研,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跑去请教黄帝。黄帝总是耐心地给他讲解,还会举各种有趣的例子。

又有一回,雷公碰到一个脸上发红的病人。这红可不是那种健康的红,而是红得像熟透的番茄,而且病人还说头痛得厉害。雷公根据五色理论,红色主热,心想这肯定是体内有热邪,把气血都给烧得往上涌,才导致头痛。但具体是哪里的热邪呢?

雷公又开始详细询问病人的情况。病人说最近天天吃烤羊肉,还喝了不少酒。雷公一拍脑袋,恍然大悟,这肯定是吃多了这些热性食物,导致体内积热。就好比往身体这个小火炉里不停地加柴,火越烧越旺,热邪就到处乱窜。

于是,雷公给病人开了一些清热降火的药,像黄连,这黄连苦得像胆汁,却是清热的好帮手;还有黄芩,能把上焦的热邪给清掉。病人看着这黑乎乎的药汤,满脸不情愿,但为了治好病,还是硬着头皮喝了。

喝了几天药后,病人脸上的红色渐渐退了,头痛也减轻了。雷公通过这次诊断,对五色诊断法中红色所代表的热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日子一天天过去,雷公在五色诊断法的运用上越来越熟练。他不仅能准确判断病情,还能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案。他的名声也渐渐传开了,越来越多的病人慕名而来。

然而,雷公并没有骄傲自满。他知道,中医的五色理论就像一片广阔的海洋,自己只是刚刚触碰到了一点皮毛。还有很多奥秘等着他去探索。

有一天,一个孕妇来找雷公看病。她的脸色发黄,雷公一开始以为是常见的脾虚湿盛。但仔细观察后,发现这黄色有点暗沉,而且孕妇还说自己身上有隐隐的疼痛。雷公陷入了沉思,按照常规的五色判断,似乎不能完全解释这种情况。

他想起黄帝说的要“积神于心,以知往今”,于是更加专注地思考。他又详细询问了孕妇的饮食、起居,以及怀孕后的各种情况。突然,他想到孕妇可能是在怀孕期间,不小心受到了一些瘀血的阻滞。因为瘀血在身体里,也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脸色发黄和疼痛。

雷公经过反复思考和权衡,决定采用一些既能活血化瘀,又不会对胎儿有太大影响的药材。他小心翼翼地为孕妇开了药方,还千叮咛万嘱咐各种注意事项。

在雷公的精心治疗下,孕妇的脸色逐渐好转,疼痛也减轻了。这次经历让雷公明白,五色诊断法在面对特殊人群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