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是谨言啊。

别那么见外,按辈份算,叫我李叔就行。

突然打电话,是有什么事情吗?”

电话那头快速被接通。

李总领事温和的声音响起。

“李叔,是这样的,有个想法想跟您请教一下。

我最近在考虑,是否可以在三藩市推动筹建一个华人文化中心。

凝聚一下侨胞力量,弘扬中华文化,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一个了解传统的平台。

不知您觉得可行性如何?”

徐谨言也是就坡下驴,直接喊起来李叔。

然后说出来刚才想到的办法。

“诶哟,不错啊!

你能有这个想法,非常好。

上次的基金会,我们还没好好谢你呢,你这就又给我带来一个惊喜啊。

领事馆必须要大力支持才是。”

电话那头的李总领事显然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

“这件事牵涉颇广,我又没有经验。

不如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牵头主持大局,更适合。

这不,就想到了上次在领事馆见到的黄霭堂黄老先生。

想来黄老先生无论是声望还是对社区的贡献,都是不二人选。

不知能否麻烦李叔帮忙牵个线,我想拜访一下黄老,听听他的意见?”

徐谨言直奔主题。

“没问题啊。

这可是大好事,黄老肯定支持。

我这就联系他,帮你约个时间。

你看明天下午如何,黄老在唐人街有个会馆,就很适合谈事情。”

面对这种好事,李总领事自然是满口答应。

还提出了主动前线。

“那就多谢李叔了。

明天下午我三点放学,大概三点半到。”

寒暄了几句后,徐谨言挂断电话。

拉开抽屉,从里面取出了两罐之前在国内时,王妈妈硬塞给他的红茶。

第二天下午,唐人街,黄氏会馆。

与徐谨言猜想的不同。

这个会馆内部没有丝毫金碧辉煌的装修,纯实木搭建的二层仿古建筑,处处透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中式雅致。

紫檀木的家具,墙上挂着意境深远的水墨画,博古架上陈列着瓷器古玩。

就连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陈年普洱的醇厚气息。

“黄老,冒昧打扰,还请您海涵。”

黄霭堂穿着一身深蓝色的绸缎唐装,再加上满头白发,再加上满面春风的笑容。

似乎有种看破红尘的潇洒。

徐谨言在李总领事的陪同下步入会馆后,率先伸出右手。

“诶呀。

徐先生太客气了。

你能来,我这老头子高兴还来不及。

快快快,尝尝我珍藏的普洱。”

黄霭堂笑容慈祥,将徐谨言和李总领事引入堂内。

“巧了不是。

正好我从国内带了点红茶,请黄老品鉴品鉴。”

还未落座,徐谨言顺势将带来的两罐马口铁茶叶递了过来。

“哦?红茶?

好,好啊,那黄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快快请坐,快快请坐。”

黄霭堂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没有任何的矫柔做作,直接接了过来,然后引二人落座。

“嘶。。。

这茶?”

或许是在米国待久了。

黄老直接打开了马口铁罐子。

还未细看,一股浓郁的香甜味道,扑面而来。

顿时让他吃了一惊。

“难不成是国内顶级的正山小种?”

黄老微微蹙眉,细细闻过茶香后。

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去年归国时。

因为我不抽烟、也不怎么喝酒。

所以家岳便让我带了点茶叶过来。

平时忙于俗世,也想不起来喝,这不今天登门,便带了过来。”

徐谨言不懂什么正山小种不小种的。

他只知道这个茶喝起来蜜香、松香和果香扑鼻。

就如同放了蜂蜜水一样。

“这可是顶级的好茶。

没想到今日也能得一品尝。”

黄老一开口,就知道是个懂茶的。

以王爸爸的地位,能在他书房里珍藏的,岂能是一般的茶?

原本李总领事还想寒暄几句,然后带入正题呢。

却没想到黄老却着急的开始将壶中刚投入到普洱直接丢掉,然后轻轻捏了一撮罐子里的红茶。

随着热水冲泡进壶中,偌大的厅堂居然茶香四溢。

“这茶香。。。

没想到谨言你还有这般藏品?”

就连见多识广的李总领事也看出来,这不是凡品。

眼神带有一丝复杂的神色,恭维了一句。

“哪里哪里。

都是从家岳送到。”

徐谨言毕竟年龄没到,对茶没什么研究,平时也喝的少。

“来来来。

都品一品,都品一品。”

黄老很快将冲泡好的茶叶倒了三杯。

“好茶!”

“这才是真正的茶叶。

以往我喝的的普洱与之相比,跟涮锅水没什么区别了。。。”

茶水刚一入口。

李总领事和王老都不由得赞叹了一句。

“妙啊。

这个构想太好了!

徐先生啊,你这不是在搞文化,这是在为我们海外华人立心啊。

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黄霭堂必定倾力支持。”

茶过二道。

李总领事这才将话题从茶叶上,引到了今日来访的目的。

黄老小口小口地抿着茶,听得极为仔细。

待李总领事说完,高兴的差点拍桌子。

看来对这件事也是极为的赞同。

“黄老为社区奔波一生,令人敬佩。

不知家里儿孙辈如今都在做些什么?

想必也是个个成才,不负您的期望。”

经过小半个小时的沟通,关于这个华人文化中心的各项事宜,算是初步达成了意向。

徐谨言品了口茶润润嗓子,不经意间拉起了家常。

“唉,儿孙自有儿孙福咯。

我那2个儿子,个个都不争气。

反倒是大孙子启明,还算不错,就在附近的预备学校读书。

以后若是能像徐先生一样进入伯克利,也算是给我老黄家,留下一分颜面。”

黄老苦笑着摇摇头。

为二人再次斟了一道茶后,先是叹了口气。

然后不出意外的,提到了黄启明。

“哦?黄启明?

这倒是有些巧了不是?

我家小妹最近刚好跟我提及一个黄姓的同学,时常帮她辅导功课。

诶哟,我这可得带着礼物登门拜谢才是了?!”

徐谨言故意露出惊讶的表情。

“。。。。。。”

黄霭堂瞬间愣住了。

他是何等人物,在华人社区摸爬滚打几十年,早已练就了七窍玲珑心。

徐谨言这番看似随意的家常,从小妹理科不好到黄同学帮忙辅导。

再到恍然大悟是自家孙子,最后说什么登门拜谢。

一环扣一环,看似毫无干系。

都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

这一番话串起来,黄老心中还不跟明镜似的。

这徐家小子,哪里是来单纯聊文化中心或者感谢辅导功课的?

这是借着由头,来敲打他黄家,要确保两个年轻人之间的关系,保持在安全的界限之内才是真吧?!

眼睛一转,黄霭堂便想通了前后所有的关联。

当即对面前的徐谨言高看了一眼。

这年轻人,处理事情的手段竟如此老辣。

没有兴师问罪,没有居高临下,而是先送上文化中心这份大礼,给足了他黄家面子,再通过一番闲话家常,不着痕迹地点明问题。

口中说的是带礼物登门拜访,可潜台词自己若是听不出这是含蓄施压,岂不是白活了一辈子?

一个不过24岁的公派留学生,在短短两年之内便名传全球,今日方知为何。

整个过程,如春风化雨,却又暗藏在水面之下,让人挑不出半分毛病,反而还要承他的情。

那现在,自己该如何接招?

pS:自动定时发布给忘了。

祝大家国庆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事业顺利,万事顺遂,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