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女皇武则天 > 第443章 抗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武承嗣闻言,心中大喜过望,

此举既能抬高武氏一族的身份地位,又能讨得姑母欢心,对他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由他出面请封,更是名正言顺,无可指摘。

他当即起身领命:

“姑母所言极是!

此事关乎武氏一族荣耀,

侄儿今日回去仔细斟酌,草拟请封奏折,

明日便递呈朝堂!”

“过两日吧,明日太过仓促,

恐思虑不周漏了关键礼数,

反倒显得我武氏心急冒进,落人口实,

你回去且先细细打磨奏折,把族中源流功绩一一列明,

既要不卑不亢显我武氏底蕴,又要合乎朝堂规制无懈可击,

待一切妥当后再递上来,方能一举成事,让满朝文武无话可说。”

“姑母考虑周全,侄儿谨记教诲!”

他俯身拱手,目光灼灼满是敬服,

“侄儿这便回去查阅族谱、梳理族中勋绩,

字字句句仔细推敲,务必把奏折做得周全妥帖,

既不辱没武氏门楣,也不违逆朝堂规矩,

两日后定当奉上,请姑母过目后再递呈朝堂,绝不让姑母失望!”

武媚娘满意点头,语气愈发温和:

“倒不用如此急切,今日便留在宫中,陪哀家一同用午膳吧。”

能得太后留宫共膳,乃是莫大的殊荣,

武承嗣受宠若惊,再次躬身行礼:

“谢姑母恩典!侄儿不胜荣幸!”

武媚娘此举,一来是为武氏一族抬高声势,为日后武氏子弟入朝为官,执掌权柄铺路,

二来,也是想借这请封之事,试探满朝文武的真实态度,

尤其是裴炎,她倒要看看,这位她一手提拔倚为心腹的宰相,

究竟是忠心臣服于她的雷霆手段与无智慧谋略,

还是表面恭顺,实则暗怀掣肘之意。

这请封一事,便是一块试金石,能剖开裴炎藏在面具下的真实立场,

看他究竟是愿为她推波助澜,还是敢逆势阻拦。

九月十五,朝会按例进行至半途,

武承嗣阔步出列,身姿挺拔,昂首朗声启奏:

“臣武承嗣,有一请奏,敢禀太后!

臣恳请太后恩准立武氏七庙,

追封先祖为王,以彰武氏累世功德,光耀门楣,

亦显太后尊亲敬祖之德!”

话音落地,殿内骤然寂静,落针可闻。

满朝文武或低头垂目,或侧目相视,皆面露惊愕,一时无人敢接话。

这立七庙、追封先王,本是帝王宗室专属之礼,

武氏如今竟要比肩李唐宗室,此等野心昭然若揭!

众人皆知此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纷纷低头不语。

裴炎眉头紧锁,额间青筋微跳。

他认为武氏请封七庙,绝非寻常光耀门楣那么简单!

这分明是要将武氏抬至与李唐宗室平起平坐的地步,

一旦先祖追封为王,后续武氏子弟必然得寸进尺步步紧逼,

朝堂权柄恐将尽数落入太后之手。

届时太后威势更盛,武氏根基深植,盘根错节,

即便李敬业有宗室相助,也难敌这尾大不掉之势,

往后想要制衡,更是难如登天!

念及此处,裴炎再无半分犹豫,当即跨步出列,神色沉肃如铁,

往日对武媚娘的恭谨尊崇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腔孤勇与坚持。

他抬眸直视凤座,语调铿锵有力:

“太后母仪天下,当以天下为公,泽被万民,

岂能因一己私念,偏私亲属,擅立宗庙?

昔年吕氏外戚专权,封王裂土,祸乱朝纲,

终致满门败亡,尸骨无存,宗庙倾覆,

太后难道忘了这血的教训?

此等危及社稷之举,臣断不能苟同!”

此言一出,殿内更是一片哗然。

众人皆没想到裴炎竟敢如此直言不讳,不仅公然阻拦,

还将武媚娘与乱政的吕后相提并论,简直是捋虎须触龙鳞!

武媚娘端坐凤座之上,威严赫赫。

她目光沉沉地打量着裴炎的双眼,

裴炎被武媚娘复杂的目光直直慑住,

她目含滔天怒意与上位者的绝对威压,

似要洞穿他的五脏六腑,让他背脊陡然窜起一股寒意。

他下意识地喉头滚动,方才的一腔孤勇竟被这无形的气势压得滞涩,

原本挺直的脖颈微微发僵,终是撑不住这份逼视,

缓缓垂下了头颅,避开了那锋芒毕露的视线,

只是脊背依旧倔强地绷着,不肯有半分服软的姿态。

武媚娘看着裴炎的头顶,眸中怒意过后转为深深的失望。

果然,裴炎还是站出来阻拦了她,甚至拿吕后来与她相提并论!

李贤之死的阴影本就如影随形,盘旋心头,

她对裴炎早已心存芥蒂,

如今见他当众如此发难,更笃定了他已与自己离心离德,

认为裴炎借着此事发泄不满,公然挑衅她的权威!

心底的火气陡然窜起,蔓延开来,

武媚娘的声音冷如寒冰:

“裴相此言差矣!

吕氏封的是在世亲族,予其军政大权,纵容其祸乱朝纲,

哀家今日追尊的是已故先祖,不过是感念先恩,稍尽孝道,

此乃人之常情,情形岂能混为一谈?

裴相这般危言耸听,莫非是另有图谋?”

“太后明鉴!”

裴炎脊背挺得笔直,毫无退意,目光刻意避开武媚娘的双眸,直视丹碧,全然不顾君臣尊卑之分,

“祸患生于微末,防微杜渐方能长治久安!

今日太后开此追封先祖之先例,

他日武氏子弟必定援引此例,索要权柄,

届时外戚势力膨胀,尾大不掉,再想遏制便悔之晚矣!

臣此举并非危言耸听,

实乃为太后计,为天下苍生计,为李唐社稷计,此事绝不可行!”

武媚娘的脸色瞬间沉凝,眼神更为不耐,

她要的,是裴炎的顺从和支持,是百官的俯首帖耳,

而非这般赤裸裸的顶撞与公然抗衡!

她今日若不压下这股气焰,往后满朝文武便会群起效仿,

个个都敢对她指手画脚,那她还如何执掌乾坤威慑朝野?

裴炎今日敢拿吕后比她,明日便有人敢联名逼宫!

她今日若是软弱退让,李治留下的江山岂不是如同汉末那般,

皇权旁落诸侯割据,最终落得个四分五裂社稷倾覆的下场?

她武媚娘殚精竭虑稳住朝局,可不是为了让旁人觊觎权柄肆意置喙的!

这朝堂之上,她才是说一不二的掌权者,

岂能容得下臣子这般蹬鼻子上脸逆命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