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股神【股票】三千元进股市 > 第117章 天马科技要起飞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今天是10月29,中午11:55,今天天马科技预计涨2个点左右,明天高开高走张婷。目标价维持28元。可以进来了。

不放心的也可以尾盘进来,今天红两个点左右,明天高开高走张婷。大妖股起飞了

初秋的阳光透过晾晒场的竹帘,洒在张小凡沾满芝麻的手上。作为老字号“张记芝麻酱”的第三代传人,他从小跟着爷爷磨芝麻酱,那醇厚绵长的香气,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可最近半年,接连有老顾客反映,芝麻酱开封后没几天就发霉变质,甚至有人吃了后肠胃不适。爷爷叹着气说:“传统石磨工艺靠日晒杀菌,天凉了就容易出问题,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改不了。”

但张小凡不认同。他清楚记得,去年邻居王奶奶因为吃了变质的芝麻酱上吐下泻,住院了一周。“传统不能成为安全的短板。”他暗下决心,要做出既保留古法风味,又能长期无菌的芝麻酱。

第一步是摸清问题根源。张小凡带着自家的芝麻酱样本,跑到市食品检测中心。检测报告显示,芝麻酱中的霉菌超标主要是因为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以及成品储存时密封性不足。“芝麻清洗不彻底、石磨缝隙藏污纳垢、研磨后降温过快导致冷凝水滋生细菌。”检测员的话点醒了他。

他先从原料入手。以前收购芝麻只看颗粒饱满度,现在他亲自跑到河南驻马店的芝麻种植基地,挑选无霉变、无杂质的优质白芝麻,还额外增加了人工筛选环节,剔除每一颗破损的芝麻。清洗时,他放弃了传统的清水冲洗,改用食品级双氧水浸泡十分钟,再用纯净水反复冲洗三遍,最后放入恒温烘干箱,将芝麻水分控制在8%以下——这个湿度既能保证研磨后的口感,又能抑制细菌繁殖。

石磨是张记芝麻酱的灵魂,也是最难改造的环节。传统石磨的磨盘缝隙里,常年残留着芝麻碎屑,高温潮湿环境下极易滋生细菌。张小凡请来了老石匠,将磨盘拆开,用超声波清洗机反复清洗缝隙,再在磨盘表面镀上一层食品级陶瓷涂层,既保留了石磨的研磨质感,又解决了藏污纳垢的问题。为了减少研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他还在石磨上方加装了无菌防尘罩,操作时必须戴上一次性手套和口罩。

最棘手的是无菌灌装。传统工艺是将研磨好的芝麻酱趁热装入玻璃瓶,冷却后瓶内形成负压,看似密封,实则无法完全隔绝细菌。张小凡查阅了大量食品无菌灌装技术资料,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购置了小型无菌灌装机和高温灭菌锅。他将研磨后的芝麻酱先放入121c的灭菌锅中杀菌20分钟,迅速降温至45c后,在无菌操作间内进行灌装,瓶口用铝箔密封后再旋紧瓶盖。

第一次试产时,芝麻酱的风味变了——高温灭菌让芝麻的香气挥发了不少。张小凡心疼地倒掉了整整二十斤成品,坐在操作间里发呆。他想起爷爷说过,石磨研磨的温度不能超过60c,否则会破坏芝麻的营养和香气。“能不能降低灭菌温度,延长时间?”他反复实验,最终找到平衡点:将灭菌温度降至105c,时间延长至30分钟,既保证了无菌效果,又最大程度保留了芝麻的原汁原味。

三个月后,新一批无菌芝麻酱出炉了。检测报告显示,微生物指标全部达标,保质期从原来的3个月延长至6个月。爷爷拧开一瓶,舀起一勺细细品尝,醇厚的香气在舌尖弥漫,与传统工艺别无二致。“这孩子,把老手艺做出了新门道。”爷爷的眼眶湿润了。

如今,张记无菌芝麻酱不仅留住了老顾客,还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张小凡在网店上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改良工艺,从芝麻挑选到无菌灌装,每一个环节都公开透明。有人问他,这么折腾值得吗?他指着包装上“香纯无染,坚守匠心”八个字说:“做食品就是做良心,能让大家吃得放心,再难也值得。”

夕阳下,张小凡和爷爷一起晾晒新收的芝麻,金黄的芝麻在竹席上铺开,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石磨缓缓转动,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这缕传承了三代的香气,在无菌技术的守护下,正飘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