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刚亮,唐军就已经包围了燎山。

我军能战之人不到一千,燎山地势不算险要,可也没达到那种如履平地的地步。

全军箭矢不过三百,这还是会使箭的弓箭手自己在战场上寻找的结果。

而现在全军,弓箭手也不到二十人。

……

几个时辰的时间,沈易东已经派人四处探查,最终确定整个燎山的情况。

南北两面地势较陡,几乎没有路,上山的唐军无法大规模进攻。

西面,就是比较平缓,是需要重兵防守的地方。

东面,是一片峭壁,是死路也是生路。

如果无法再战,只能从东面离开——用布条、树藤制造的绳子。

值得庆幸的是,山下的是一群普通的士卒,战斗力极其平庸。

若是平时,只需要三千除寇军或者虎翼军,就能击败他们。

可惜,虎落平阳被犬欺。

作为皇帝,我依旧没有机会出手。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活下来,这要是来上一颗天雷珠,或者他们的箭矢上涂了毒。

我一死,全军几乎就要灭亡了。

……

从辰时打到了午时,人都是惜命的,下面的唐军更是如此。

他们的进攻变得软弱,甚至直接停止进攻,这也让山上的我们得到休息。

经过统计,这半天战死的士卒就有一百五十多人,伤兵更是达到七百人。

接下来的时间,这跟过来的一万大军居然没有向山上进攻。

一直到酉时,我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他们在等负责打扫的另外一万大军。

据靠近他们营地的斥候汇报,这两军似乎关系不太好。

他们的听力有限,我决定亲自前去探查,看看能不能听到什么消息。

……

天已经黑了,一处杂草边上。

果然听到了嘈杂的声音,我强压着有些躁动的内心,把注意力集中在最中间的营帐里。我与那里的距离已经超过三百米,可还是隐隐约约听到声音。

“怎么?你们忙活了一天,就得了这么几百两银子和一些破铜烂铁?你觉得本将军是傻子吗?”

“老果,兄弟真没骗你,那个场景你也看到了,那是一个惨啊!这泥土都翻了一个遍,有些人都被埋在半米的土里,能有这些收获,我们已经很尽力了。”

“明天和后天!明天由你的军队进攻燎山。”

“放心,这是我们应该的,如果这两天就攻打下来,功劳你我平分。”

……

回到自己简陋的住所,这是由几根木棍随意搭建而成,上面是一些脸大的叶子遮挡太阳和雨水。

本来住的比我要差一点的应该是那些伤兵,但他们一致认为,应该让其他可战的士卒住好的,否则他们过意不去。

我找来了三名伤兵,他们伤的不重,但伤在四肢,已经无法再战。

命令他们三人去前方大营投降,最好不要都投靠同一名唐国将军。

他们的作用就是让唐国两军不和,主要是告诉两名将军两件事。

对于最先围住我们的军队,“无意中”告诉他们,之前战场有无数的金银珠宝。

对于后面来的军队,那就说,是前面那支军队故意让他们送死,甚至可能与山上的伊军合谋。

他们三个人半月“悄悄”离开了山上,九死一生下逃到了唐军军营里。

……

第二天,也就是十月二十七日。

唐军的进攻很猛烈,但我们比他们更加猛烈,甚至还反打他们好几次,把他们都打懵了。

这一次,我是动用了一切可用之人,除了山的三面留下三十多人看守,全部士卒都安排在西面。

连一些伤员我也用到了,让他们躺着喊“杀啊!冲啊!”

……

十月二十八日。

他们的进攻明显变弱,不断的试探下,迎接他们的是极为强烈的反击。

这天,只攻打了半天。

……

十月二十九日。

事情超出了我的预料,他们居然要同时向三面攻上山。

我没想到,他们居然没有因此内讧,居然还联手了。

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互不信任,才会让他们决定一起攻山。

我还以为又要拼死一搏的时候,唐军军营乱了。

他们后方有一支军队出现,旗号是“伊”、“宁”、“穆”。

留守后方的兴宁军后军,偏将穆二十六。

因为他统领的屯田兵在之前的表现过于优秀,特意被兴宁军招为正规将领。

这件事我是有所了解的,玉妃的哥哥特意上书请求我把穆二十六调到兴宁军。

他调过去的时候是平调,依旧是一名校尉,不过表现还不错,也被擢升为偏将。

他们的任务本应该留守后方,照顾伤兵和守护城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这次我带过来的三军,就只带了虎翼军后军,其他的都没有带上来。

军队的前军或许不是最强的,但后军一定是最弱的。

与其带累赘上战场凑人数,还不如不带。

……

总之,因为这支军队的出现,两万唐国就此退走。

穆二十六的军队人数在四千左右,人数处于劣势,但打唐军一个措手不及。

再加上,一些唐军刚刚搜刮了战场上的钱财,怎么可能拼死御敌?

一名浓眉大汉下马,对着我行了一礼:

“参见陛下,陛下受惊了。”

看着他身上的甲胄还沾着血,我双手抬起了他:

“很好,做的不错,我定会重赏你们。”

“谢陛下。”他再次行礼,他身后的一些将领也行了一礼。

我说道:“让人先把这些受伤的士卒送下山,我有一件事要问你。”

不用穆二十六下令,这些将领已经开口:“护送受伤士卒下山。”

这……好像杰的作风啊,让将领士卒把我的命令当做命令,而不是全部听命于将领。

……

来到一处地方,我问道:

“你们怎么会来得这么快?”

就算回去求援的士卒速度再快,也要一天半。而大军过来支援的速度必然超过两天,怎么算我都觉得不对劲。

他回答:“陛下,十月二十五,谷将军发现有‘星坠’,其实不只是谷将军,很多将领士卒都看到了。

因为‘星坠’方向朝北,谷将军就派遣我们作为先锋军,先过来查看情况。

我们一路北上,路上遇到了几名回去求援的士卒,知道了事情的经过,这才过来支援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