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第一台\"水力膛线车床\"终于研制成功。
安阳河畔的专用工坊里,巨大的水轮通过传动轴带动车床旋转。一根青铜枪管被稳稳固定在夹具上,内部的特制刀头缓缓推进。
\"成了!\"操作工匠激动地喊道。
叶明接过加工完毕的枪管,对着阳光查看——内壁光滑如镜,没有丝毫瑕疵。他取来一根细绳,拴上铅坠放入管中,铅坠顺畅地滑到底部。
\"好!\"叶明难得露出欣喜之色,\"立刻组装十支迅雷铳,用新枪管和新火药测试!\"
校场上,十支闪亮的新式迅雷铳一字排开。叶明亲自装填弹药——新配方的颗粒火药定量装入油纸包,大大简化了装填步骤。
\"预备——放!\"
震耳欲聋的齐射声中,百步外的木靶被轰得粉碎。没有一支火铳出现哑火或炸膛!
围观的工匠和学子们爆发出欢呼。老赵激动得老泪纵横:\"老头子我打了一辈子铁,从没见过这么厉害的家伙!\"
顾慎不知何时也来到了校场,他拿起一支迅雷铳仔细端详:\"老叶,这玩意儿能连发?\"
\"暂时还不行。\"叶明摇头,\"但装填速度比之前快了一倍,射程和精度也提高了。\"
\"已经够吓人了。\"顾慎咧嘴一笑,\"什么时候能量产?\"
叶明看向忙碌的工坊区:\"枪管材料有限,目前每月最多三十支。等新一批硝田产出后,火药供应能跟上,产量还能提高。\"
\"北燕使节下月到京。\"顾慎压低声音,\"让他们'偶然'见识下这新玩具?\"
叶明会意地笑了:\"正有此意。\"
---
接下来的日子,叶明更加忙碌。他改进了火药颗粒化的工艺,设计了专用的烘干室;
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程,要求所有工匠必须熟记;还在每个工坊配备了水缸和沙桶,以防火灾。
这天傍晚,叶明正在书房审核新的生产计划,沈清匆匆赶来:\"大人,试验场准备好了。\"
城西新修的试验场四周筑起了厚厚的土墙,场内设置了各种防护设施。叶明检查了学生们设计的\"开花弹\"图纸,做了几处修改。
\"记住,每次试验装药量不得超过一钱,所有人必须躲在掩体后。\"
随着一声巨响,改良后的开花弹在空中炸开,数十枚小铁片四散飞射,深深嵌入三十步外的木靶中。
\"成功了!\"学生们欢呼雀跃。
叶明却盯着爆炸位置若有所思:\"破片分布还不够均匀...沈清,试试在弹壳内部刻上沟槽?\"
沈清迅速记下这个想法。叶明拍拍他的肩膀:\"别急,火器研发是长久之事。今天先到这里,大家回去好好休息。\"
回城的路上,夕阳将安阳城墙染成金色。叶明望着城墙上新安装的几门破虏炮,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虽然离现代火器还有很大差距,但每一步进步,都是这个时代的一次飞跃。
远处,一队骑兵扬起尘土,朝城门疾驰而来。为首的人高举着一面旗帜——是朝廷的传令兵。
叶明心头一紧:莫非北境出了什么变故?
很高兴继续为您创作这部历史穿越题材的火器发展小说!以下是第五十四章的内容,聚焦叶明团队在火器研发中遇到的新挑战和突破。
### 故事梗概
- **朝廷急召**:北境战事吃紧,朝廷特使带来圣旨命叶明加快火器研发,同时北燕使团即将抵达安阳,形势紧迫。
- **技术瓶颈**:火器量产面临三大难题——枪管材料不足、硝石提纯效率低、颗粒火药质量不稳定,叶明团队分头攻关。
- **意外发现**:沈清在实验硝石提纯时偶然发现\"温差结晶法\",大幅提高纯度和产量;同时周老铜匠改良青铜配方,找到铁矿替代材料。
- **工艺革新**:叶明设计出水力驱动的\"自动筛药机\"和\"颗粒压制器\",实现火药生产半自动化,质量稳定性显着提升。
- **安全规范**:试验场爆炸事故后,叶明建立严格的安全操作流程,设计防护装备和安全装置,培养团队安全意识。
- **技术突破**:新型\"迅雷铳\"终于达到量产标准,射程、精度和可靠性全面提升,为即将到来的北燕使团展示做好准备。
本次写作部分将展现叶明团队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在紧迫时间内完成技术突破,同时为后续的外交交锋埋下伏笔。
尘土飞扬中,那队骑兵在叶明面前勒马停住。
为首的是个面白无须的中年官员,滚鞍下马时动作略显笨拙,显然不常骑马。
\"叶大人接旨!\"
叶明整了整衣冠,单膝跪地。那官员展开黄绢,尖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境军情紧急,着安阳知府叶明即刻督办火器制造,限两月内交付迅雷铳三百支,破虏炮二十门...钦此。\"
\"臣领旨。\"叶明双手接过圣旨,心头一沉。以目前产能,两个月能造出一百支迅雷铳就不错了。
传旨官擦了擦汗,压低声音道:\"叶大人,北燕使团半月后到访,兵部意思...让他们见识见识新式火器。\"
叶明会意地点点头,从袖中摸出一锭银子塞过去:\"公公远来辛苦,不知北境战况如何?\"
\"唉,别提了。\"传旨官凑近耳语,\"镇北王在雁门关外吃了败仗,折了三千兵马。那些北燕蛮子不知从哪弄来的重甲骑兵,刀枪不入啊!\"
叶明心头一震——顾长青用兵如神,竟会吃这么大亏?
送走传旨官,叶明立刻召集所有骨干到知府衙门议事。大堂内,工匠头目、书院学子、衙署属官济济一堂,气氛凝重。
\"诸位都听到了,朝廷限期两月,要三百支迅雷铳。\"叶明环视众人,\"以我们现在的产能,远远不够。\"
工头老赵愁眉苦脸:\"大人,不是小的们不尽力。那青铜配方材料金贵,周老铜匠日夜赶工也供不上啊。\"
沈清也站起来:\"硝石提纯速度太慢,按现在的'冰镇法',两个月最多产出够一百五十支铳用的火药。\"
叶明在案前来回踱步,突然停下:\"三个问题——材料、硝石、产能。我们分头解决。\"
他指向老赵:\"你带人试验其他金属配方,看能否找到替代材料。\"转向沈清:\"硝石提纯必须改进工艺,放弃'冰镇法',找更高效的办法。\"
最后看向陈瑜:\"你去周边州县收购所有能用的铜铁,再招募五十名可靠工匠。\"
众人领命而去,叶明独坐堂上,盯着案上的迅雷铳出神。这支样品已经过三十次试射,依然完好如初,证明设计没有问题。现在最大的障碍是——如何大规模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