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阳洒在试验田里,叶明蹲下身,轻轻拨开泥土。
去年种下的\"金薯\"已经冒出嫩绿的芽尖,长势比预想的还要好。
“大人,这金薯确实不凡啊!”张允满脸喜色,手捧着记录本,声音因兴奋而略微发颤,“这金薯不仅耐旱,还能抗虫,产量怕是比甘薯还要高出三成呢!”
叶明闻言,脸上也露出了欣喜之色,他微微颔首,表示认同张允的说法。接着,他转头看向一旁的陈瑜,开口问道:“给京城的奏章可准备好了?”
陈瑜连忙应道:“写好了,大人。”说着,他迅速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毕恭毕敬地递到叶明面前,“按照您的吩咐,我在奏章里着重写了金薯的推广计划……”
就在陈瑜汇报奏章内容的时候,远处的官道上突然扬起一片尘土。众人定睛一看,只见一队骑兵如疾风般疾驰而来,马蹄声响彻云霄。
待到骑兵临近,众人这才看清,为首的竟然是一位多年未见的故人——原安溪县令赵德芳!
“赵大人?”叶明又惊又喜,连忙迎上前去,“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赵德芳翻身下马,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叶兄,我如今可是戴罪之身啊……”
原来,赵德芳在户部清查亏空时,无意间得罪了权贵,结果被一贬再贬,最终沦为庶民。
走投无路之际,他突然想起叶明当年在安溪时对他的嘱托……
\"我记得。\"叶明拍拍他肩膀,\"'等安阳富足了,要回去修安溪的水利'——现在正是时候!\"
安阳书院新建的\"水利科\"里,赵德芳如鱼得水。这位曾经的进士老爷,如今整天挽着裤腿跟学子们研究水车模型。
\"妙啊!\"他看着沈清设计的\"联动水车\",眼睛发亮,\"若是用在安溪的梯田上...\"
叶明笑道:\"不急,先在这边试验成熟。\"说着指向沙盘,\"安阳河上游正在建水库,完工后能灌溉十万亩旱地。\"
正讨论着,其其格急匆匆跑来:\"大人!出事了!北燕使团在码头闹起来了!\"
赶到码头时,只见几个北燕武士正与衙役推搡,地上散落着几个木箱。箱子里赫然是安阳产的\"迅雷铳\"!
\"怎么回事?\"叶明沉声问。
\"回大人,\"衙役抱拳道,\"这批货报关时写的是'农具',开箱查验却是火器...\"
北燕使臣拓跋宏冷哼一声:\"叶总督,这就是大庆的待客之道?我们可是付了真金白银!\"
叶明不动声色:\"使臣见谅,火器出口需朝廷特许。不如这样...\"他指了指码头仓库,\"那里有上好的安阳彩瓷和七彩锦,按市价八折算给您抵账如何?\"
拓跋宏脸色阴晴不定,最终咬牙道:\"好!但下次...\"
\"下次请先办文书。\"叶明微笑,\"安阳做生意,最重规矩。\"
风波过后,叶明召集海贸司众人密议。
\"北燕突然采购火器,必有蹊跷。\"顾慎握紧佩刀,\"要不要截下那几箱彩瓷?\"
\"不必。\"叶明摇头,\"我让工匠在瓷土里掺了特殊材料,烧出来的瓷器...\"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用不过半年就会开裂。\"
众人恍然大悟。海澄佩服道:\"大人这是要让他们人财两空啊!\"
\"只是权宜之计。\"叶明正色道,\"真正的关键是这个——\"
他展开一张图纸,上面是结合佛郎机技术改良的\"镇远炮\",射程远超北燕现有火器。
\"半年内,边军要全部换装!\"
秋收时节,金薯的产量震惊了所有人——亩产竟达三千斤!安阳各乡农户争相换种,连黑狼部都派使者来求购薯种。
\"大人,\"乌兰牵着马走来,\"草原上也能种这金薯吗?\"
叶明递给她一筐种薯:\"试试就知道。记得选向阳的坡地。\"
正说着,官道上又来了一队车马。这次是工部派来的考察团,为首的老尚书一下车就直奔金薯田。
\"叶大人!皇上看了您的奏章,命老朽亲自来取经!\"老尚书蹲在田埂上,爱不释手地摸着金薯,\"这宝贝若推广全国,能多养活多少百姓啊...\"
叶明却道:\"金薯虽好,不能单一种植。下官建议与豆类轮作,以防地力耗竭。\"
老尚书连连点头:\"有理!叶大人考虑周全...\"
考察团临走时,叶明特意准备了一份\"安阳农政全集\",从水车图纸到施肥方法,无所不包。
\"大人何必倾囊相授?\"陈瑜有些不解。
叶明望着远去的车队:\"百姓温饱,岂分地域?\"
腊月里,安阳城举办了盛大的\"丰收祭\"。
街市上摆满了金薯做的各色点心,最受欢迎的是小丫头娘亲发明的\"金薯蜜糕\"。
\"大人!\"丫头挤过人群,塞给叶明一个布包,\"南洋商人教的新做法,您尝尝!\"
叶明咬了一口,外酥里糯,带着椰香:\"好吃!该给你娘颁个'巧手奖'!\"
正说笑间,驿丞快马加鞭赶来:\"大人!'探索号'回来了!还带了...带了个番邦公主!\"
码头上的情景令人瞠目——海澄身旁站着位皮肤黝黑的少女,颈戴珍珠项链,正是南洋爪哇国的塔娜公主!
\"叶大人,\"海澄红着脸解释,\"公主殿下想...想用岛上的香料矿,换我们的农耕技术...\"
塔娜公主行了个古怪的礼,用生硬的官话说道:\"总督大人,我国有世上最好的胡椒,但子民常挨饿。请教我们种这...这金薯!\"
叶明欣然应允。当晚的接风宴上,他特意命人用金薯和胡椒做了道\"番薯烩海味\",吃得公主赞不绝口。
\"大人,\"宴席散后,海澄吞吞吐吐地说,\"公主提议...提议两国联姻...\"
叶明刚喝进去的茶差点喷出来:\"你?\"
\"不不,是...是希望安阳派工匠长驻...\"海澄耳根通红,\"不过公主说,若是下官愿意...\"
叶明大笑:\"好事啊!记得多带些金薯种去!\"
元宵佳节,安阳城灯火辉煌。叶明站在新落成的\"海政司\"钟楼上,望着这座不夜城。
码头泊着各国商船,书院传来异国学子的读书声,街市上不同肤色的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
十年前那个贫瘠的边城,如今已成为联通四海的枢纽。而改变这一切的,不过是一颗颗不起眼的甘薯、金薯,和敢为人先的勇气。
\"大人!\"其其格在楼下招手,\"公主的船要启航了,等您去送行呢!\"
叶明整了整衣冠,大步走下钟楼。安阳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片土地的未来,正如那满仓的金薯,甜美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