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打造最强边关 > 第883章 春潮涌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开春的安阳河解冻了,带着冰凌的河水哗啦啦地冲刷着新修的石堤。

叶明蹲在河边,全神贯注地看着工人们调试新式水车。这是一种经过改良的水车型号,它不仅能够带动磨盘,还能同时驱动锯木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大人,您看这个转速可以吗?\"工匠老赵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询问道。

叶明仔细观察着水流的力道,然后果断地说:\"再调快一些,现在的水量完全足够带动三台机器。\"

他话音未落,陈瑜便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喊道:\"大人!京城急报!\"

叶明连忙站起身来,接过陈瑜递来的公文,迅速展开阅读。当他看到公文上的内容时,原本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原来,朝廷已经批准了安阳通往晋阳的官道扩建计划,并且还专门拨款五万两银子作为专项资金!

\"太好了!\"叶明兴奋地拍了一下大腿,激动地说道,\"这可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

他立刻转身对陈瑜吩咐道:\"快去请周大人和顾小将军过来,我们要立刻商议一下如何利用这笔专款来推进官道的扩建工程。\"

衙门议事厅里,众人围着地图热烈讨论。

周明德指着图纸:\"这条路若能修通,安阳的货物三日可达晋阳,比现在快一倍!\"

顾慎却提出异议:\"要穿过黑狼部草原,恐怕乌兰首领那边...\"

话音未落,其其格飞奔进来:\"大人!乌兰首领到了,还带了十几个部落长老!\"

叶明心里一紧——莫非修路的事触动了草原部落的利益?

会客厅里,乌兰正用马鞭敲着靴子,见叶明进来,开门见山:\"叶大人,修路经过我们的草场,这事怎么算?\"

叶明正斟酌词句,一位年长的部落长老突然开口:\"我们不要银子。\"

\"那...\"

\"我们要在路边设集市!\"乌兰眼中闪着精明的光,\"部落出人维护道路,但过往商队得在我们的集市交易!\"

叶明恍然大悟,不禁莞尔——这是要借路生财啊!

\"好主意!\"他当即拍板,\"官府可以出资帮你们建固定商铺。\"

长老们喜出望外,他们原本只想要些草场补偿,没想到能得到永久集市!

协议达成后,乌兰悄悄拉住叶明:\"其实...我们还有个请求。\"

\"但说无妨。\"

\"部落的孩子,想进安阳书院读书。\"

叶明眼前一亮:\"随时欢迎!不过...\"他促狭地眨眨眼,\"得学汉话,不然先生讲学听不懂。\"

乌兰大笑:\"这个简单!其其格那小子现在官话说得比我都溜!\"

三月春耕时分,叶明正在田间查看新式犁的使用情况,忽然看见官道上烟尘滚滚。

一队车马缓缓驶来,为首的竟是多年未见的故人——当年在安溪县共事的捕快赵虎!

\"赵兄!\"叶明惊喜地迎上去。

赵虎翻身下马,激动地抱拳:\"大人!安溪乡亲们派我来送新茶!\"

叶明这才注意到,车队上满载着安溪特产的云雾茶。原来安溪在他的旧部治理下,如今成了有名的茶乡。

\"乡亲们一直念着您的好。\"赵虎红着眼圈,\"今年茶山丰收,特意挑了最好的...\"

叶明心头一热,当即命人煮水泡茶。清冽的茶香飘散开来,仿佛带着安溪山间的云雾气息。

正品着茶,官道上又来了队人马——竟是苏州沈家派来的工匠,带着全套织造工具!

\"家父说,既是我家小子在安阳求学,沈家也该出份力。\"领队的老师傅恭敬道,\"这些织机,都是改良过的。\"

叶明如获至宝。苏州织造天下闻名,有了这些设备,安阳的纺织业又能上个台阶!

清明这天,安阳书院格外热闹。新建的\"格物院\"前,沈清正带着同窗演示新发明的\"水力织机\"。

\"妙啊!\"围观的老织工们啧啧称奇,\"这比手摇快了三倍不止!\"

叶明注意到,围观人群中有几个草原打扮的少年,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机器看。

\"他们是...\"

\"黑狼部送来的学生。\"张允笑道,\"最用功的就是他们,天不亮就起来背书。\"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欢呼。

只见王寡妇带着纺织坊的女工们,抬着一匹巨大的锦缎走来——这是用苏州新织机和七彩锦技法结合织就的\"流光锦\",阳光下竟能变幻七种色彩!

\"了不得!\"老道挤到前面,眼睛发亮,\"这要是卖到波斯...\"

叶明笑而不语。安阳的产业,正在这种交融创新中不断蜕变。

五月端午,安阳城举办了首届\"百工赛会\"。来自各地的工匠们展示绝活,书院学生则负责讲解科学原理。

最引人注目的是\"安阳彩\"展区——老道带着徒弟们现场烧制瓷器,开窑时那绚丽的窑变引得惊叹连连。

\"诸位请看!\"老道举起一个花瓶,\"这叫'雨过天青云破处',釉色配方是...\"

\"是用铜红和钴蓝调配的!\"沈清突然插话,\"学生算过了,铜占三成二,钴占...\"

老道瞪大眼睛:\"你小子怎么知道?\"

沈清得意地展示他的算稿:\"根据膨胀系数反推的!\"

众人哄笑。叶明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十年前初到安阳时,这里连个像样的陶窑都没有...

\"大人!\"陈瑜匆匆走来,\"太子来信了!\"

李君泽在信中说,皇上对安阳的\"百工赛会\"大加赞赏,命各地效仿。更令人惊喜的是,安阳书院获准升格为\"北境官学\",每年可向国子监推荐优秀学子!

消息传开,全城欢腾。叶明站在书院门口,看着兴奋的学子们,忽然发现院墙边新冒出一丛嫩绿的甘薯苗——不知是哪颗遗落的块茎发的芽。

他蹲下身,轻轻抚摸着那鲜嫩的叶片。这顽强的生命,多像安阳这座边城啊。只要给一点阳光雨露,就能蓬勃生长。

远处,新修的官道上,商队的驼铃声隐约可闻。那是通往未来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