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瑶带着张二先去官府监牢,和如意家的老太太几人凑了些钱,好容易打通监牢的狱卒,见到了被抓的如意等人。
“如意姐!”谢瑶看着破烂不堪的监牢,如意只是鬓角些许凌乱,身上也没有多大伤,看来,官兵并没有过多为难她们。只是众人显得灰头土脸。
谢瑶看着如意在大牢中受苦,心中悲戚,但只能强行忍住眼眶中的泪水。
大牢里除了如意还有张大,谢瑶认识,还有其他几人,谢瑶不认识。
张二一看见张大,止不住激动,“如意姐,大哥,你们怎么样?”
如意安抚张二。
“谢小姑娘!”如意看见谢瑶好像并不意外,“你终于来了。”
“到底发生什么事?外面的人说你走私,可是真的?”
如意摇头,“不是,走私的人不是我。我前天晚上明明看见瓶镜港刀疤走私。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第二日,居然那批走私的货,居然出现在扁担码头。”
肯定是栽赃嫁祸,谢瑶明白。可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谢瑶不得而知。于是让如意原原本本的说个清楚。
昨天深夜,扁担码头的倪二突然来找如意,说是瓶镜港的刀疤带入走私。如意带着几个做事沉稳的手下,其中就有张大。
如意不带张二,主要是张二做事毛毛躁躁,不如张大,胆大心细。所以,张二根本不知晓昨夜到底发生何事,也就免遭一难。
没想到,到了子夜,真的看见刀疤带人偷偷将一大箱一大箱的货物带进瓶镜港,看样子,箱中货物不轻。
如意不想打草惊蛇,只好留着倪二看守,想着今早去府衙报官。没想到,今早发生意外,昨夜刀疤走私的货居然出现扁担码头。
之后,便是一大群官兵将如意等人抓起,关进监牢。
“你们昨夜看见瓶镜港走私的人是不是都在这?”
张大环顾一周,“好像……”突然张大好像想起什么!“不是,倪二不在,倪二不在!”张大大声说道,好似抓住什么救命稻草一般。
其余众人纷纷寻找倪二,果然不见了倪二的踪迹。
“有谁最后见到倪二的?”谢瑶问道。
众人唏嘘,只有一个小个子,小声的说:“我好像……今早在扁担码头看见他。”
“猴子,是什么时候?你说清楚。”
那个瘦小的年轻人叫猴子,张大问道。
“我今早,不,确切的说寅时一刻,我昨夜去瓶镜港回来,就感觉不舒服。寅时一刻左右,我出门去茅房,我看见倪二,他出现在码头。”
寅时一刻,谢瑶心里盘算着时辰,就是现代人说的三点十五左右,那么早。在如意的说辞中,倪二应该守在瓶镜港,那时为什么会出现在码头。
谢瑶直觉,这个倪二有问题。
“如意姐,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查个水落石出。”说着谢瑶让张二大点狱卒,好让如意等人在大牢中少受些苦。
谢瑶带着张二出发寻找倪二。
谢瑶、张二在倪二经常出现的地方找了个遍,就是没有倪二。
“难道这倪二凭空消失了?”谢瑶只觉找个人如大海捞针,“这样,张二,我们找些人,让他们一起找。人多力量大。我就不信,翻开这渤州城,这人还能凭空消失?”谢瑶不信邪的说。
当即谢瑶找人画了倪二的画像,暗地里偷偷暗访。
然而,找什么人,让谢瑶犯了难,因为这事,可以肯定的是码头出现内奸,除了倪二,谢瑶不敢肯定,还有没有其他。
还有瓶镜港,在渤州事大,再加上,这其中有官府助力,只怕更不能放在明面上。
就在谢瑶一筹莫展时,无意间看见沿街乞讨的乞丐,当下有了主意。
谢瑶找了一帮乞丐,帮忙打听,嘴里说着丐帮的黑话。让张二惊叹不已。
当然,事成之后,谢瑶答应给众人重谢。
丐帮众人拿着谢瑶给的倪二画像,四处寻找。
张二看着谢瑶找了一大帮乞丐,狐疑的问,“谢小姑娘,这行吗?”
谢瑶笑笑,“你是不知道这帮人的作用,哪家哪户,有什么事,没有他们不知道的。”
谢瑶回想起当年在永宁府做乞丐的日子,哪家哪户有喜事、有白事等等,乞丐们总是第一个知道。他们人数众多,渠道不一,让他们打听小道消息是最快的了。
张二、张大虽是孤儿,可是,毕竟没有当过乞丐,在码头,常年受如意的照拂,起码有吃有住。
“谢小姑娘,你刚刚说的是什么话?像什么里码人、码人我倒是懂,就是后面踩盘子什么,我就不知道了。”张二常年在码头混迹,也会些道上的黑话。
“这是丐帮特有的黑话,你不知道。”这还是当年在永宁府,其中一个老乞丐告诉谢瑶的,让她在外少受些苦。
“谢小姑娘真是见多识广,连丐帮的话也知道。”张二心下暖洋洋的,只觉得跟着谢瑶,如意姐和他大哥就有救了。
“那当然,我一起当过乞丐。所以会说几句,但知道的不多。”谢瑶笑笑。
倒是张二睁大双眼,“谢小姑娘你……”但是很快,理智让张二闭嘴。他没想到的是,眼前的这位小姑娘还当过乞丐,毕竟谢瑶衣着虽说不是十分华贵,但是就谈气度,与他人不同。尤其是谢瑶师父的气度更是不凡。
张二在码头也见过形形色色的客商、达官显贵,可就是不一样。张二没想到谢瑶还有这样的经历,而且还毫不避讳的说出来。
谢瑶倒是无所谓,也没有在意张二吃惊的表情。
很快,丐帮的人找到了些许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