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雪槽,李柏还保留着两秒左右的优势。
他也是第一个进入换板区的。
但第一个从换板区滑出去的选手却不是李柏。
而是来自挪威的克莱博!
现场的导播似乎预料到了这一点,他们竟然直接把镜头给到了克莱博。
克莱博从进入自己的位置,弯下腰更换滑雪板开始,短短的6秒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的动作。
他左手拿起放在两个滑雪板中间的滑雪杖,脚步一撇,迅速滑了出去。
镜头里随后出现了两个选手,明显不是李柏的背影。
当第四个人出来时候,那一抹红色才让观众们松口气。
李柏终于换好了板子,杀了出来!
也不算慢,这四个人也就前后脚的功夫出来。
但算上一出一入的时间,李柏在换板区消耗的时间比克莱博要多出了三四秒!
“哎呀,李柏这里慢了!”
王春丽都忍不住为李柏拍起了大腿。
“王指导,我们看到李柏是第一个进入换板区的,但却是挪威的种子选手克莱博抢先滑出,是不是我们的熟练度还不是很够?”
主持人就着这个话题谈起来。
虽然这个还不是越野滑雪界的马拉松比赛,但全程四十公里预计用时在一小时左右,这样的比赛解说起来,还是得找一些新鲜的话题。
“是的,这么说吧,越野滑雪的换板区,相当于F1比赛的进站换胎。”
“对于这些世界顶尖选手来说,每一秒都很重要,每一秒都关乎胜负。”
“李柏出现这个情况倒也有情可原,我们都知道他是跨项目的选手,而且跨的项目有点多。”
王春丽倒不是在指责李柏跨项目疏于训练。
因为她也算跨项目,退役前同时练着冬季两项和越野滑雪。
这跨项目的困难有多大,她很清楚。
李柏跨那么多项目,居然还能都取得很好的成绩。
这可以用天赋异禀来解释,但也不能全都用天赋来解释。
王春丽是很佩服李柏付出的努力,以及相关报道中说到的李柏年复一年的恐怖的自律表现!
“他不管比赛经验,还是训练时间,都很难跟克莱博这些泡在雪地里长大的北欧选手比。”
“所以熟练度不行,慢了一点。这没办法,就看他后面能不能在别的地方找补回来了。”
主持人倒是觉得这个话题还可以再延伸一下,让直播节目看起来没那么干巴!
“王指导说得没错,李柏作为全能型选手,同时要兼顾多个项目的训练,在单一项目的精细化打磨上,很难比得上北欧这些专攻越野滑雪的选手。”
他接着问道:“王指导,您刚才提到更换装备的重要性。可能很多观众不太理解,为什么双追逐赛中必须要中途更换滑雪板和滑雪杖?我们看到刚才更换的滑雪板,好像区别并不大。”
王春丽点了点头,开始科普。
“我们都知道现在越野滑雪的自由技术,其实是由类似速滑选手的蹬冰步演变而成的。”
“技术动作的不同,就造成了滑雪板的规格不同。一般来说,传统板要长一点,而且有明显的弧度。”
“它们涂的蜡也不同,自由板都是用滑行蜡,让你在使用蹬冰步的时候更加顺畅,传统板则是前后用滑行蜡,中间用防滑蜡,这是确保在雪槽中蹬踏时的抓地力......”
科普到尾声的时候,李柏的进攻就又开始了!
在上坡阶段,李柏迈着撇开脚尖的蹬冰步,飞快地朝坡上冲去。
没有了雪槽的“束缚”,李柏就跟解开了枷锁一样。
画面中,他的双腿轮流地左右滑动,每一次出腿,都充满了力量感。
就好像马拉松赛道上那些不知疲倦的黑人选手那样。
北欧那些运动员、那些熟悉越野滑雪的观众更是觉得离谱。
你看着一个黄种人这样爆发,总觉得他是在咬着牙在支撑,离体力崩盘应该不远了。
可偏偏没有!
他第二圈是这么冲的。
第三圈还这么冲。
第四圈依旧在爆发。
“亚洲怎么会有体能如此强悍的越野滑雪选手?”
北欧人感受到了亿点点公路车观众们早已经切身体会的震撼。
不过,这会儿挪威人就不敢大意了。
到了比赛后程,尤其是自由技术环节!要是被李柏拉开,那后面想追回来,可就太难了!
别的不说,2022年京城冬奥会上,博利舒诺夫的一骑绝尘,很多人应该还记忆犹新。
不仅克莱博、阿蒙森这两位挪威人对李柏穷追不舍。
博利舒诺夫也从后方的人群中追了上来。
强大的俄罗斯毛熊开始露出了他的爪牙。
翻过了爬坡区,他们四个人的速度迅速攀升到了53.6Km\/h!
而第一集团中原本的追逐者们还在苦苦地爬坡呢!
他们和后面选手的距离迅速扩大。
从赛事直播打出的字幕数据来看。
新的第一集团与追逐者之间已经有了17秒的差距!
这才进行到第四圈啊!
当然,落后形成的追逐集团,他们也不想就这样将荣誉拱手相让。
俄罗斯一名年轻面孔的运动员在第五圈开始,便主动地越过对手,追向第一集团。
“格莱布·阿梅尔琴科,这是一位2005年出生的俄罗斯小将......”
央台的解说都没法介绍这个运动员的情况。
这些年俄国体育界遭受西方围困,都没法参加国际雪联的比赛,自然很难从西方的互联网上找到他们运动员的相关数据。
别说参加国际雪联的比赛了!
博利舒诺夫他们还差点参加不了这一届冬奥会。
因为在去年十月底的时候,俄罗斯代表队能不能参赛还出现了反复。
国际奥委会是允许了俄罗斯代表队以中立运动员的身份参加奥运会。
但哪些运动员有资格参赛,还是要看各个国际联合会自己的规则。
十月底,国际雪联投票不允许中立运动员参加冬奥会。
幸好,后面国际局势出现了变化,这些禁令才逐渐解除。
但话又说回来,原本打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旗号的奥运会,掺杂的政治元素越来越多。
也难怪它们的运营每况愈下,都没有国家愿意申办奥运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