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时空,朱棣,朱高炽,还有那些大臣是面面相觑。
跑波斯去了?
最后还跑那发烂稀去了?
“这也太离谱了。”
最终,朱棣只能是无奈摇头。
...
“什么?建文帝跑那发烂稀去了?真是跑的远。”清朝,康熙帝也是十分的惊讶。
...
【最后,总的来说,目前学界基本倾向于建文帝并没有死于自焚,而是逃走隐藏了。
至于到底隐藏在什么地方,目前是无人得知了。
接下来,明朝开国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71岁。
正史:病逝。
野史:没有。
现代营销号阴谋论:被朱允炆联合文官集团在临死前给弄死了。】
...
“哼,这些什么狗屁营销号阴谋论患者,还临死前把咱给弄死了!呵呵!”
朱元璋顿时就冷哼了一声,当然他的情绪还是比较稳定的,毕竟这事以前就说过。
...
但在建文朝,建文帝朱允炆那叫一个气啊,简直比朱棣把他的皇位夺了还气炸,即使这事天幕早说过了。
“混账,扯淡,狗屁阴谋论,他娘的,一窍不通,死垃圾...”
一时间朱允炆将自己 本来就会的,从天幕上学到的骂人的话全都用上了。
...
“这确实太过分了,71岁,不低了,驾崩也很正常。”汉高祖刘邦说道。
...
“这些什么阴谋论患者简直太可恶了,要是在我大清,朕非砍了他们九族不可!”
清朝雍正帝也是情绪十分激动。
毕竟,他也是这样被编排的,但他更惨,至少那朱元璋还是那什么现代营销号,而他则是野史,显然,野史的级别比营销号阴谋论高一级。
...
“那雍正,你激动个啥啊?”
这时,汉王刘邦的画面也出现在天幕上。
...
“因为他也被这样编排了...”
“你...”
...
【那关于朱元璋的驾崩呢,其实历史上并没有疑问,几百年了,都没人疑问。
最多就是野史给他的驾崩加上了一些神话传奇色彩,但并不是改变了死因。
比如,有故事说,朱元璋曾经问刘伯温他能当多少年的皇帝,刘伯温说原本有35年,但是被人偷走了4年。
这让朱元璋十分的生气,想要找到是谁偷的。
然后,他就想起小时候,自己去河里抓鱼,抓到了35条鲤鱼,但被老乡陈四偷走了4条,被自己发现后,陈四又还给了他。
于是,朱元璋就将陈四抓来想杀了他,但陈四哭诉他什么都不知道,当年只是想逗他玩。
朱元璋觉得当年自己也没发达,陈四也不是故意的,就放过了陈四,还让他当了官。
结果四年后,陈四犯了大罪,就被朱元璋杀了。】
...
“35条鱼,偷了4条,又还回来。然后朱元璋当了31年的皇帝,那个排行老四的朱棣又给他的年号加了4年用到了35年,哈嘿,这些民间的人还真是会编故事啊。”
汉高祖刘邦哈哈大笑。
...
“他娘的...这些人整天就整这些有的没的...”
朱元璋冷着脸说道。
...
明成祖时空,朱棣也是一脸黑线,简直不想说话了。
...
【还有一个野史,则是说朱元璋出殡之时,朱允炆用了13个送葬队伍,同时从南京十三门出发,目的是为了让人分不清哪一个队伍是真的。
这也是一个牵强附会的故事,貌似在野史里面,做类似事情的人还真不少。
其中最出名的当时曹操设立七十二疑冢的故事了。
说是曹操觉得自己生前做的坏事太多了,担心以后被人挖坟,也有说曹操以前挖了很多别人的坟,担心遭到报应,所以搞了这么一出。
但实际上,这就是民间故事,估计是连野史都算不上。
事实上《三国志》说得很清楚了曹操葬在高陵。
但因为这些故事传播得非常广,以至于在以前,好些个地方发现了古墓,都说是曹操的墓。
公元1998年,后赵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的墓志在河南安阳被发现,上面说距离曹操的墓43步,从而曹操墓的位置被确定。
2009年,文物局正式宣布认定曹操的高陵。
高陵的风格是薄葬的风格,专家认为,这应该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应该是那个时期,盗墓成风,就连曹操自己,还有吕布等人,也干过将那些被帝王将相带到土里埋着的金银挖出来的事情,为此,曹操还被盗墓贼一行尊称为祖师爷。
所以曹操自然是要搞薄葬,免得被人给惦记上了。】
...
“嘿嘿,这不还是被人给惦记上了?盗墓贼祖师爷,还不是被挖了。哈哈!”
南汉,张飞哈哈大笑了起来。
...
魏武帝时空,曹操看着张飞的大笑,阴沉着脸道:“笑你个嘚啊,你头和身体还分开了呢!”
...
“你,他娘的...”
顿时,南汉张飞就被噎得满脸通红。
...
曹操呵呵一笑,继续道:“这什么后赵的什么玩意,居然敢葬在朕的旁边,葬就葬了,他娘的,还要写在墓碑上,可恶!”
...
五胡乱华后赵时期,被点到名的鲁潜,那简直就是满头大汗!
...
【另外,还有个事情现在在网上传得很广,就是说当初高陵被发掘之时,里面出现了小孩的头骨,于是专家鉴定之后,说这是小时候的曹操,还列举了理由,众人都无法反驳。
事实上,高陵里面并没有发现什么小孩的头骨,也更没有什么专家说这是小时候的曹操的离谱事情。
但实际上,这就是一些垃圾营销号为了博眼球吸引流量胡编乱造的,这种一看就是弱智言论的故事,居然还被很多营销号煞有介事的转发,而且还有很多人真的信了。
当然,这种离谱故事的出现,也并非完全是那些营销号一拍脑袋,一下子就想到的。
我猜,大概是因为这些年,网络上确实出现了不少顶着偌大头衔的高级别专家却在发表弱智言论,遭到了无数网友嘲讽。
比如某统计衙门专家:就业难?收入低?那就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增加收入来源。
比如某经济学专家:如果你觉得房子贵,那就应该多买几套,现在不买,以后更买不起,一定要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
为什么要住得那么偏,每天花几个小时在上下班的路上呢?为什么不在自己工作的附近租个房子,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充实自己。
还比如某经济学专家:农民可以到城里买房子嘛,然后开车回村去种地就行。
再比如某商人:年轻人应该多进厂当产业工人,促进制造业发展,不能只考虑个人收入。
又又又比如某人:人生从七十岁才开始,鼓励60岁以上的老人再就业。
还有:谁家没个五十万呢?
还有:油价上涨压力大?那应该再涨十倍,这样很多人就没法开车了,就减少交通拥堵了。
...】
...
“这什么专家?还经济学家?要是这些人能称得上经济学家,那经济不完蛋了?”
汉高祖冷哼了一声。
...
“这些人是怎么当上专家的?脑子有毛病吧。”汉文帝刘恒很是不屑的说道。
...
“这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导致的,这些专家啊,就该给他们全部抓起来,送去当劳役,这样他们就不会犯蠢了。”
魏武帝曹操道。
...
“哈哈,魏武帝这是个好办法,对于这些一天呱呱呱,就知道圣人曰曰曰,却狗屁不通的家伙,就应该抓去强制劳动,让他们深刻体会民间疾苦!”
朱元璋说道。
...
“这简直跟那些东林党一样,就知道哔哔哔,实事一件也不会干!”
崇祯帝也是呵呵的冷笑。
...
“这是什么狗屁专家啊,他娘的,老子要是有多余的房子,老子会收入低?”
“还多买买不起的东西,他娘的,买不起的东西怎么买?抢钱来买吗?”
“特么的,我要是能在京城闹市有房子,或者租得起,我还用在闹市打工吗?”
...
各大时空,许多的读书人此时的脸色都是十分的难看,天幕上,全是各种帝王的嘲讽。
特别是那些明朝的读书人,毕竟崇祯又提到了东林党。
...
【扯远了,现在说下关于现代阴谋论。
按照阴谋论的说法,就是朱元璋死后七天就下葬了,并且朱允炆不许藩王进京吊唁,这不正常。
所以是朱允炆担心朱元璋在最后关头换继承人,于是联合建文三傻等文官集团的人,在朱元璋临死前弄死了朱元璋。
看吧,又是和咱们前面总结的差不多。
别的野史,多少都还要有个过程。
阴谋论没有过程!只有结论!
只要觉得你有动机,那你就是凶手,只要你受益,那你就是凶手。
那么,我们这里就不再说什么从这所谓的两条不合理,怎么就能直接跳跃到朱允炆和文官集团害死朱元璋的结论。
这里,我们只单说这两条所谓的不合理,倒是合理不合理?
首先,七天下葬,确实挺快。
按照周礼,天子七天而殡,七月而葬。
意思就是天子死后,七天装入棺材,然后停放在特定的地方,比如殡宫,宗庙等等。
然后接下来的七个月,接受百官的祭祀,最后放入陵墓之中。
而各朝代对天子的葬礼都有相关的规定。
但是在实际执行上,基本上都会出现各种不同情况,有的延长了葬礼时间,有的缩短了葬礼时间,基本很少有完全遵照规矩来的。
这其中有多种因素。
比如第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陵墓事先有没有修好。
修好的,一般整个葬礼时间都会缩短,没修好的,则可能延长时间。
周礼里说下葬七个月,也是因为这个,要是遇到陵墓没提前修好的,七个月时间抢修,一般也足够了。
比如提前修好的,如汉武帝,唐太宗,都是三个月就下葬了,唐高宗四个月等等...
就很少有完全按照7个月下葬的规矩来的。
而有一个皇帝倒是接近七个月,那就是宋哲宗,并且还是生前没修陵,死后抓紧时间抢修了六个月,然后赶紧下葬了。
哪怕是这修陵的时间已经已经接近七个月了,也没有真的等到七个月才下葬。
另外,还有根据帝王遗愿来的,有的帝王生前就不喜欢铺张浪费,死后也是想要从简。
像汉文帝刘恒就是留下遗诏,一切从简,一个月就下葬了。
...
另外,这个下葬时间,和政治稳定有很大关系。
如果是权力交接平稳的,一般会按照规定的流程来,但时间上长短也不一定。
如果是权力交接动荡的,那就有可能长有可能短,比如缩短时间,早点下葬先帝,彻底宣告旧时代结束,新时代开始,确立新君的权威。
当然,也有可能为了角逐皇位,拉长下葬时间。
还有战乱,灾荒,天气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到下葬时间。
总之就是,虽然各朝代都有规定天下下葬礼制流程这些,但是很少有完全按照规定来的,都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就比如明朝,也有礼制规定,但是明朝皇帝的下葬时间则是差异很大。
那么朱元璋下葬时间一事,可能有那些因素影响呢?
一,明孝陵已经修好了的,所以下葬时间大幅度缩短很正常。
二,虽然朱元璋已经尽力给朱允炆铺路了,但是传孙不传子的情况在历史上虽然不是孤例,但也确实很少,担心藩王趁机搞事,想早点尘埃落定,让新君彻底上台运转朝廷也很合理。
三,虽然据说明孝陵十分的豪华,但在身后事的流程上,朱元璋可能并没有太多要求。
四,一个个人认为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这里是南京!
南京啊,当代华夏四大火炉城市之一,放在明朝时期,虽然应该没有现在这样热,但是怕也差不了多少。
而且朱元璋去世时正好是夏天,正是湿热的时候,虽然古代也有一定的防腐技术,但是效果有限。
所以,停太久了,要是在外面就臭了,那不更不好看吗?
因此,朱元璋的下葬时间虽然确实很短,但也没有太过于奇怪的。
而且,不管说什么,这怎么就能一下子跳到朱元璋是临死前被害死的结论上来的呢?
还加一句朱允炆担心朱元璋换继承人,这又是怎么想的?
首先,史料呢?想要换人的史料呢?一句话都没有!
行为动机的史料证据没有,行为结果的史料证据也没有,全靠一张嘴编!
...
朱元璋安排重用藩王镇守各地,又不是一天两天了,朱允炆还没有成为皇太孙的时候,就是这样了。
而且,朱允炆被确立太孙好几年了,朱元璋也尽力培养他好几年了。
虽然按照朱元璋的性格推断,他的确有可能对朱允炆这样的性子不是特别满意,但完全满意,是那么好碰到的吗?还不都是将就将就。
虽然从后来的情况看,朱棣确实算是难得的完美继承人,但是朱元璋又没开天眼,也没穿越,最多也就知道朱棣确实不错,又哪里能知道朱棣可以在后来干得非常好呢?
而且最重要是,在确立皇太孙的时候,在朱元璋儿子里面,还有两个类人生物排在朱棣前面。
等到秦王晋王都死了,朱棣也成在世嫡长子了,但这时候已经培养朱允炆这么久了,又不是那么好换人的。
而且朱元璋要是真的完全不满意朱允炆,肯定早就给换了。
而且史料上只有说朱元璋很喜欢朱棣的说法,没有说朱元璋后期想换掉朱允炆的说法。
朱棣都赢了,还整天想着各种办法,让自己名正言顺,真要是朱元璋后期想换人,朱棣还不拿出来大书特书啊。
况且,用得着等到最后关头给来个突然袭击?这不是彻底搞乱朝廷,引起动荡吗?
朱允炆又不是隋炀帝!演戏演着,实在憋不住了,就半场开香槟,结果乐极生悲,最后硬是给自己顶上了一个弑父的罪名。
就算是清朝有所谓的秘密立储制度,那也不过是说着好听,实际上大家一眼都能看出来皇帝选中的未来继承人是谁。
毕竟,未来皇帝要继位,必须得有自己的班底,要是啥也不给他准备,等到临死前突然来一句,嘿,孙子,我选你当皇帝!你看继承人坐不坐得稳那个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