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有这种好事?”
李思琦有些意外,也替小壶子高兴,“这样说来,你自个儿跑出去找宝物。
然后可以直接搬回到空间?”
“没错,没错。”
小壶子高兴极了,“主人,就是这个意思。
我也是刚刚才发现呢。”
“好事啊!”
李思琦闻言,眼珠子都亮了起来,“正巧,我打算跟贾家收一收利息。
你有空就行动。
先拿王夫人开刀。
这个女人手里攒着不少好东西。
搬走不属于她的东西。
咱们也不必承担什么因果。
当然我们也不必占便宜。
收到的东西不管价值多少,咱们就拿多少银子出来去做好事。”
“好主意。”
小壶子差点鼓掌叫好,“主人,我觉得贾家的那些下人也不要放过啊。
这些人的贪的东西,差不多比荣国公府的库房还要多。
简直是最贪婪的下人。”
“行,你看着办。”
李思琦毫不在意,“贾家的下人,没几个是好东西。
你想怎么折腾都可以。
不过你最好要注意一点。
别再让他们找到借口作恶,牵扯到无辜之人。”
“主人放心。”
小壶子回应,“我会盯着那些人。
对了。
主人,我还知道许御史一家人的消息呢。”
“什么消息?”
李思琦随口询问,“圣旨都下来了。
难道许家又反悔了?”
“没有反悔。”
小壶子笑道:“许御史两口子考虑提前返苏江,办好这场婚事。
许家小姐除了绣嫁衣之外。
她特意每天抽时间跟她八九岁的侄女相处。
心里也担忧着照顾不好主人。”
“她倒是有心了。”
李思琦闻言笑了笑,“看来值得我们替她扫平后院。”
“确实是值得。”
小壶子赞同,“毕竟她对这门亲事挺满意的。
不希望出什么意外。
打算全心全意跟林大人过日子。
对了。
主人,忘记了告诉你。
贾母还派人去请许小姐呢。
说什么请她过府一述。
许夫人气得直接赶人。”
“请许小姐过府一述?”
李思琦语气有些诧异,“贾母想干什么?
这是准备要压许氏一头?
还是说想要许氏在她面前低头,她才允许对方嫁入林家?”
“主人猜得没错。”
小壶子笑着点头,“这个主意,还是王夫人出的。
她跟贾母说许氏就是进门,也该敬着贾家。
毕竟是先头夫人的娘家,她这个继室也应该孝敬着。”
“真是好大的脸。”
李思琦闻言也被逗乐了,“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难道她不知道激怒许御史。
时时刻刻盯着贾家的一举一动。
只要贾家人做出格的事情,许御史就可以弹劾贾家。
难道她们是嫌日子过得太轻松了。
故意找些麻烦事来享受一下。”
“她们没想到这一点。”
小壶子解释道:“她们只想着压许氏一头。
以后乖乖地敬着贾家。
压根没想过贾家人会被御史们盯上。”
“不是!”
李思琦眯起了又眼,“王夫人想不到这一点,我不觉得稀奇。
贾母只是心肠毒辣,贪图荣华富贵。
她并不是个傻子,很多事情她不是不知道。
只是习惯装糊涂而已。
难道她觉得许家会吃下这个亏?
还是说是对许家的一种试探?”
“主人果然一猜即中。”
小壶子回应,“差不多是这样。
贾母试探许家的态度。
她相信仅仅是试探,许家应该不会打压贾家人。
何况还有林如海林大人的面子。
她不觉得许家不给半点颜面。”
“怪不得敢找死……”
……
正院的东西之后。
李思琦特意又让人重新修缮。
等候许家派人前来丈量尺寸。
在这段忙碌的日子里。
从贾府带来的人,已经清理得七七八八。
只剩下几户联姻关系。
李思琦也没打算留下这些人。
话说。
从京城来的吴兴登按照地址去找人。
没想到并没有找到他熟悉的人。
听陌生人所言,人已经搬走了。
搬走?
开什么玩笑。
尤其是知道婆子两年前莫名去世。
他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
于是边找其他人,边打听关于林府下人的消息。
随着他知道的越多,心里就越发凉。
莫名觉得有一种天都要塌下来的感觉。
在江南,他已经找不到熟悉的人。
再加上他不敢惊动林府的人。
吴兴登赶紧返回京城。
要把江南的事情赶紧告诉王夫人。
他不想惊动林家人。
其实林如海和李思琦都知道他这号人物。
毕竟在江南打听关于林府的人和事。
他们父女要是都发现不了。
跟废物没什么区别。
虽然知道他的行为。
谁也没有理会。
就想知道王夫人知道这个消息之后。
还会使什么手段。
可以说父女两人都等着她出招。
“小姐。”
杨嬷嬷行礼道:“这次挑选出三十人。
丫鬟十五人,婆子七人。
小厮八人。
已经安排下去训练。
再过些日子就可以使唤。”
“有劳嬷嬷操心了。”
李思琦笑了笑,“要是人手不够。
可以让牙行再送人过来。”
“小姐,暂时够了。”
杨嬷嬷回应,“以后正院交给夫人。
除了粗使婆子和末等小丫鬟,其他都不需要安排。”
“也对。”
李思琦点了点头,“新母亲肯定有陪嫁。
到时候会安排熟悉的人伺候。
正院就没必要安排太多的人。”
“是的,小姐。”
一会儿。
杨嬷嬷离开后。
赵嬷嬷求见。
李思琦有些日子没看到她。
待她行礼之后。
于是便主动询问,“嬷嬷,是不是生意出问题了?”
“小姐,生意暂时没问题。”
赵嬷嬷赶紧回应,“奴婢是听到一个消息,回来告诉小姐。”
“不知是什么消息?”
“小姐,奴婢听粮铺的管事说起,这半个月的粮食好像减少了。”
“减少?”
李思琦不禁坐直身子,“嬷嬷,是不是粮价也开始提高?”
“是的。”
赵嬷嬷点了点头,“粮铺的管事已经打听过了。
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地方出现灾难。
不知为何这段时间的粮食会出现异样。
粮铺的管事询问,我们需不需要趁这个时候,多囤积一些粮食放起来?”
“我们的粮食库存还有多少?”
“如果不囤积粮食,应该能撑住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