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旋最近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了皇城司和神勇军的身上。他旋特意让金铭找人单独制作了几张《皇宋旧疆图》。这些地图不仅标注了所有的汉人世候的势力范围,还特别对山东地区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标注。
赵旋将其中两张分别带到了三台山军营和神勇军军营。在那里,他要求将领们务必仔细研究这些地图,将山东一带的信息熟记于心。
当蒋虎看到这张地图时,心中不禁一惊。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此事有些不同,于是偷偷地找到赵旋,压低声音问道:“赵统制,我大宋这是要北伐吗?”
面对蒋虎的问题,赵旋并没有直接回答。有些事情目前还不便透露,于是赵旋含糊其辞地说道:“我大宋偏居江南之后,无时无刻的不在惦记着北伐之事。现在山东的战事正紧,我们早些做好准备总是好的。”
这一日,赵旋刚到皇城司不久,金铭就闻讯找了过来,对赵旋汇报道:“赵提点,根据我们最新得到情报,郝经率领使团已经进入到了我大宋的境内了。”
赵旋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么,他们在我大宋境内的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呢?”金铭连忙答道:“赵提点放心,郝经的使团一进入我大宋的地界,李制置使就已经派出了人马前去护送了,使团的安全应该不成问题。”
就在赵旋和金铭谈论着郝经使团的时候,另一边,郝经的使团在宋朝官兵的护送下,也已经缓缓地进入了扬州城。
郝经坐在马车里,透过车窗,仔细的观察着扬州这座繁华的城市。同时,扬州城的街道两旁,行人们也正在好奇的张望着这一行使节队伍,议论纷纷。
当使团抵达扬州府衙的时候,李庭芝已经一身戎装,腰杆挺直的立于阶前了。当他见到第一辆官轿的轿帘打开,一个身穿绯红色官服的官员走了出来,然后满脸微笑的向自己走来的时候,知道此人就是郝经无疑了。
于是李庭芝也快走几步,向着郝经拱了拱手,朗声道:“郝使者不辞辛劳,千里迢迢而来,李某有失远迎了。”
郝经也连忙笑着拱手还礼道:“李制置使客气了,郝某此次前来,能得李制置使亲自相迎,实在是受宠若惊啊。”
李庭芝也不多言,身子一侧,伸出右手做了个请的手势,开口道:“郝使者,还是请到里面说话。”郝经见状迈步上前,与李庭芝并肩而行,一同进入了扬州府衙之内。
郝经的随从们也紧随其后,鱼贯而入的走进了府衙。不过很快,就有专门的府衙人员,将郝经的随从们引领到了左右厢房。
郝经和他的副使何源、刘人杰三人,则随着李庭芝一起继续前行,进入了大厅之内。众人分宾主落座后,立即就有侍从奉上了茶水。
李庭芝端起茶盏,轻吹了几下,然后缓缓放下,他目光如炬的直视着郝经,开门见山地问道:“郝使者此次使宋,不知是奉了忽必烈大汗的命令呢,还是阿里不哥大汗的命令?”
李庭芝这一问,分明心存嘲讽,一时之间,让原本轻松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何源和刘人杰两人闻言,都是一愣,两人对视一眼后,脸上都露出了愠怒之色。郝经却是哈哈一笑,轻松地说道:“李制置说笑了,就如同你们南朝奉赵氏为君一样,我蒙古国也只有一个大汗,那就是如今的蒙古国皇帝忽必烈。”
李庭芝闻言也笑了,他道:“我大宋可和你们蒙古不同,我家圣上是天命所归,非人力可为的。至于你们蒙古吗,两皇并立,恐怕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吧?”
郝经闻听此言,则严肃的说道:“李制置使,您这话可就说的不对了。想那阿里不哥虽然占据了和林,不过是困守漠北一隅罢了。而我家皇帝则坐拥中原大地,并且兵精粮足,贤士归心。这胜负之势吗,明眼人一看便知了!”
李庭芝嘴角泛起了一丝冷笑,嘲讽道:“既然如此,那郝大人为何不留在开平城中,静候漠北捷报,怎么反而要不远千里,舟车劳顿的来到我大宋呢?”
郝经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这些年宋蒙两国之间战事不断,我家皇帝心怀仁慈,为了使生民免于涂炭,得到休养生息,所以才令我南下,前来与你们南朝共同商议罢战息兵之事的。”
李庭芝闻言脸色一沉,厉声道:“郝使者,你就不必为蒙古涂脂抹粉了!蒙古人屡次侵犯我大宋的蜀地,骚扰广西,围困鄂州,如今更是进犯我淮北地区。在被我军击溃之后,现在才想和谈,难道真当我是三岁孩童,可以随意戏弄的吗?”
郝经眉头微皱,思索了片刻后,真诚的解释道:“李制置使,去年结束的蒙宋之战,那都是前朝旧事了。如今我国新皇刚刚即位,就派遣我等出使南朝,足以可见我们的皇帝是有诚意的。”
他顿了一顿,继续解释道:“至于你所说最近淮北的战事,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我家皇帝对此并不知情。等我见过宋主返回蒙古之后,一定会彻查此事,给你们一个满意的交代,你看如何?”
郝经这番话说的言辞恳切、条理清晰,就连李庭芝听了之后,一时间也无法再找出反驳的理由来了。
毕竟去年结束的蒙宋战事,的确是由蒙哥汗主导的,而当时的忽必烈还只是一个亲王,自然也不能违抗蒙哥汗的命令。至于最近淮北的战事吗,李璮也没少派人来联络过李庭芝,所以他心里也很清楚,忽必烈也许未必知情。
李庭芝沉默了片刻,觉得双方再这样口舌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于是对郝经道:“郝使者,多说无益。既然你是来出使我大宋的,那么还请出示国书吧。”
郝经闻言就是一愣,他不解的问道:“李制置使,我蒙古皇帝的国书是要由我亲自呈交给你们南朝皇帝的,你现在就问我要国书是什么意思呢?”
李庭芝解释道:“郝使者有所不知,我大宋朝廷有明确的规定,‘北使若至,先问来意,录国书大要以闻,俟旨接伴’。所以我必须先要勘验国书,确定没有违制之处后,才能上报朝廷。只有得到圣上的首肯之后,礼部才会派出官员前来,陪同郝大人的使团一起入京的。”
郝经闻言摇了摇头,拒绝道:“李制置使,按照我蒙古国的规矩,我国皇帝的国书,必须由主使亲自奉于贵国的皇帝,所以请恕我不能从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