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父亲是曹操 > 第292章 大朝(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哼!到底是阉宦之后,真真是一点礼数都没有,在大朝召开之际,居然聚众喧笑,眼里何曾有过礼法,何曾有过天威!”

“不错,待到大朝召开之时,某定要向陛下陈述此事……”

“真真是够张狂的,昔日董贼都未曾有此张狂之举,他一卫将军却表现的如此张狂,其心已人尽皆知!!”

“这次大朝……”

在人潮中的一处,一帮聚在一起的大臣,在看到曹昂一行有说有笑,多数人的脸色是异常难看的。

而在他们之中,更有一些不忿讲出。

开头的不是别人,正是陈王,大宗正刘宠,对曹昂的敌意,刘宠是极强的,谁能想到曹昂这厮,竟然借着逮捕伏均,扣押伏德一事,趁势教唆执金吾署、许都令署在许都展开大肆抓捕,连抓了三十多位子弟,而这些子弟都是出身不俗的。

其实在这个时候,刘宠干了一件事,即煽动伏完、赵温等人对曹昂展开反击,好将许都局势变得更混乱。

别看汉室老臣、汉室宗亲这两大特殊群体,在面对一些事情时是一致对外的,可实际上各自也都有着算盘与算计。

所以当卫将军府派人,开始在南北两军治下,借着执金吾署、许都令署逮捕一事,传唤一批与之有牵扯的将校时,刘宠坐不住了。

在陈国那些年,刘宠也不是白待的,那也是笼络了一批人心的,特别是他组建的弓弩军,就更是如此了。

讨伐国贼袁术结束,曹操是设计夺了刘宠的兵权,但是呢,对其内部的清洗并不彻底,多是以打散分派来分化的。

这的确有效。

其中有一批出身不好的,但却有能力的中低层将校,从刘宠门下转投到了谯县曹氏这边,关键还都立下了战功。

不过还有一批死硬派,而最难以察觉的还有伪装派,这也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将校重新被刘宠暗中聚拢起来。

这也是刘宠的底气之一。

可是呢,就因为曹昂的举止,使得刘宠苦心经营的这部分关系网,直接被曹昂给连根拔起了。

在这一方面田丰、周瑜、陆议、张昭他们是充分的发挥了作用,是一丁点都没有保留的。

因为他们比谁都要清楚,既然选择做了这件事,就必然会得罪一些群体,都是这样一种情况了,他们要留下一些隐患,这是不是对谯县曹氏不利暂且不提,但对他们肯定是不利的。

毕竟被盯上了嘛。

这就是权力场的现实,要么干脆就别做,要做就必须做到斩草除根,不留下任何的隐患或威胁。

不然等到局势有变时,你就可能会被人算计陷害。

故而在权力场上,可以说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但也是最狠的战场,没有之一。

只是在这等态势下,愤慨的刘宠等人,却没有发现一个现状,即他们之中有一些人,态度不似先前那般强硬了。

而这一隐晦的状况,却被曹昂看在眼里。

别看曹昂跟丁冲、曹洪他们有说有笑的聊着,但时不时的会将一些注意散开,以观察在许中枢高层的反应。

这是他必须要兼顾到的。

政治是什么?

是将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在特定的局势孕育而成,要抓住机会将其中死硬派除掉,震慑住观望派,犹豫派,提振支持派,并为下一阶段要做的事谋势蓄力,以周而复始的运转着。

先前做那般多的铺垫,为的就是除掉一批死硬派,以确保大势牢掌在谯县曹氏这边,好叫推动的变革平稳推行下去。

而这批群体曹昂已经明确了,就是以赵温为首的所谓汉室老臣,至于刘宠他们,曹昂是不打算动的。

因为后一阶段的大势,需要有一批新的矛盾点存在。

再一个,不动刘宠他们,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曹昂想推动一件事促成,即遍布天下的主要汉室宗亲,特别是那些有大片土地的,拥有很多财富的宗王赴许,只要能将他们给聚拢到许都,至于那些没落的宗亲出身的县侯、乡侯、亭侯,甚至连爵位都没有的,在地方就掀不起任何风浪了。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待到合适的时机到来,曹昂就会营造大势逐步进行收割,届时土地归官府,钱粮归曹氏,而这部分,可不是要私吞的,曹昂是打算用作雒阳重建的,这就叫循环,曾经凭借着汉室宗亲身份所得的,要重新反哺到社稷之中。

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汉室统治的根基之一,就逐步被曹昂给动摇了,毕竟汉室宗亲的规模太大了,大到已遍布天下的程度,如果不将其中的死硬派铲除干净,时不时就会闹出些风波来。

如今天下最不需要的就是风波了,哪怕是搅动是非的舆情攻势也不行,至于骚乱,叛乱什么的就更别提了。

不过这件事要从长计议,要逐步的谋划推进才行。

“要入宫了。”

随着程昱的声音响起,曹昂的思绪被打断,却见紧闭的宫门被徐徐打开,一队队锐士从中出来,肃杀之气在此扩散开来。

但也是这样,让人潮却变得更骚乱了。

因为当朝丞相至今没有现身!!

“诸公,请吧。”

当看到大宗正刘宠,司徒赵温他们朝宫门走去,曹昂伸手对丁冲他们示意,众人见状也不好多说别的,就跟着朝宫门走去了,而曹昂呢,则眼神示意了典满、许仪后,便随大流的跟着走了。

对于大朝,曹昂是有些陌生的。

毕竟刚及冠后,他就留在了南阳,这一待就是很长时间,这权势,爵位,影响是不断的攀升,但是曹昂并没有入朝参加过大朝,至于回归许都后,期间是召开过多次大朝,但因为要做的事太多,还有就是局势不够明朗,故而曹昂都没有前去参加。

这一路从宫门朝德阳殿前行,人潮中是有些小声议论的,对此曹昂也见怪不怪,而在这行进途中,曹昂也看到不少熟悉身影,比如尚书令荀彧,不过跟早先比起来,荀彧现在要憔悴许多,身边也没有太多人跟随。

对此,曹昂有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而当随公卿、列卿等朝中重臣,赶到德阳殿前之际,就见到不少寺人聚来,开始收取佩剑,帮着整理朝服,这也是汉室的一大特色,对此曹昂没有抗拒,张开手任由眼前小黄门去做这些,直到一切都准备妥当,在小黄门的引领下走至殿门处,就有人低首过来,帮曹昂脱下鞋。

这种主动脱鞋的待遇,可不是谁都有的。

对此曹昂也没有理会,便穿着布袜朝殿内走去,跟着进来的也有一些,他们朝着各自的位置走去。

曹昂入殿的那刹,就对殿内格局有了了解,除却按序所排锦垫外,还有在左,靠近龙椅处的一个锦垫,不用想,这是属于当朝丞相的,此外还有三个锦垫是单独摆放,这是所谓的三独坐,即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尚书令之位。

在曹昂落座之际,荀彧坐到了他的位置上。

二人眼神似有碰撞,对此曹昂微微点头示意,而荀彧明显有些迟疑,但依旧是朝曹昂示意。

对此曹昂也没多想什么,随即便闭目养神起来。

其实这是贾诩特意提醒的,在天子没有驾临前,不必理会殿内的状况,就专心做好自己的即可。

虽说大朝还没有召开,但这大朝给曹昂的感觉,就像是公议一样,天子占一头,大臣占一头,而在这过程中,会讨论一些国家大事,谁得到的支持多了,那就谁占据优势,这是很典型的东汉二重君主制下的政治特色。

当然这是建立在没有丞相下的,可如今不一样了,有了丞相,就使一些格局被无形中悄然打破。

因为参加了这次大朝,使得曹昂在心中思索一件事,待到曹氏问鼎天下后,当以何种体制来面世?

这是很重要的。

相权可以短暂在东汉出现,但却不能在曹氏出现,不过这部分权力要分割好,不能出现纰漏,否则中枢层面就会出现裂痕……

“陛下至!!”

而当洪亮之声响起时,曹昂的思绪被打断了,曹昂缓缓睁开眼眸,就见一众公卿、列卿等重臣撩袍起身,整理着官袍,齐齐朝龙椅处转身,对此,曹昂是有样学样的做着,直到山呼声响起。

而在这种山呼声下,坐于龙椅的刘协,目不斜视的扫视各处,很快在人群中就看到了曹昂,一股难掩的厌恶在眼眸深处掠过,可很快,余光看到熟悉的位置上,却没有出现熟悉的人影时,刘协莫名心慌起来。

曹操为何没有来?

他到底想干什么?

难道还有别的事情?

一时间刘协的思绪驳杂起来,可行礼的朝臣迟迟没有得到回应,这反倒叫他们在低头之际,开始眼神飘动起来。

也是这样,使得德阳殿内的气氛悄然在变,一些人敏锐的察觉到这次大朝,恐跟先前是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