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武侠修真 > 大明天下梅花艳艳开 > 第679章 跑堂伙计昔年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骆风雁接着解释道:“圣上端坐九五之位数十年,且厂卫密探遍布天下,难道圣上心里不清楚,太子与那苏承和的书信书画往来之事并非伪证?可到如今,宫中虽传出圣上对太子有所不满,却并未对太子动手,这是为何?”

旎啸见说,两眼顿时一亮,脱口而出:“不错!若是真有实证,太子早就被废了。如今皇上只怕是在等待,等那一班跳梁小丑现身,而后引出背后那股暗中操纵的势力。”

关傲听罢,不禁大声惊叹:“难怪这几日京城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有一种风雨欲来之势。莫非那宫中皇上,就是在等少庄主您?好让这京城掀起一场狂风暴雨?”

旎啸一声冷笑,道:“好!那我便让这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看哪些人会按捺不住,跳将出来。”

顿了顿,他又道:“既然有人暗中设局,眼下又一时无法证实太子与苏承和的清白,那我们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别人能做得假证,我们同样也做得。”

话说那于文盛酒楼中,指证太子的跑堂伙计,姓卞名兴文。当年不过十数岁年纪,如今已至弱冠之外,二十有余了,且已娶妻生子,然一直于酒楼之中操持事务,以维一家生计。

旎啸与众商议,此卞兴文背后定有主使之人。便遣人略作查探,这一查方知,这卞兴文自幼家破人亡。

那时,山东之地遭那上天降下的灾祸,他年仅数岁,便随那灾民一路流落至京城。待至十来岁光景,便入了文盛酒楼,做了那跑堂伙计。

莫说旎啸所遣之人,查他多日也未得丝毫端倪,便是那无孔不入的锦衣卫与东厂探子,也是未能查出与他相关之可疑人物来。

关傲令千阳门弟子多方打听其妻杨氏并娘家之事,然苦苦探寻,终是一无所获。

原是这杨氏娘家,乃保定州涞水之地人氏,祖上十数代皆扎根于此,世代为农,守着那区区一亩三分薄田,勤恳度日。

后来有一回,那卞兴文随酒楼掌柜前往保定州采办货物,途中偶然间邂逅了杨氏,二人情投意合,遂结秦晋之好,卞兴文便娶了这杨氏。

其实旎啸与厂卫的探子,皆心知肚明,这文盛酒楼实为关外女真一族所开,乃其在京师的耳目,专为刺探大明军情而设。

然一来这酒楼尚未做出那等过于张狂、罪大恶极之事,二来这酒楼老板狡黠异常,极善钻营,使尽浑身解数,拉拢贿赂京城之中诸多重臣勋贵。更有传闻,连大明好几位王爷也入伙参股其中。

故而,若未寻得那至关重要的铁证,或是其犯下那等惊天动地、不可饶恕之滔天大罪,自是无人敢轻易动这文盛酒楼分毫。

旎啸心中明了,这卞兴文不过乃是酒楼一跑堂伙计罢了。若只是查得他刻意诬陷当今太子,却寻不得其替女真刺探军情、叛国卖命之实证,即便将这卞兴文杀了,也是难以撼动那文盛酒楼分毫。

因此,旎啸令关傲遣人细细查访,定要从这卞兴文身上寻出些蛛丝马迹,或是揪出当年指使卞兴文之幕后主使。

果真应了那句“功夫不负有心人”,那潜伏于京城的千阳门弟子,几十年来竟有上百人化作三教九流之辈,隐匿于市井之中。不过几日光景,便寻得了一丝线索。

原来那卞兴文之妻杨氏,自嫁给卞兴文后,拜了一干娘,名叫元善笑。

杨氏跟着这干娘学得针绣织布的活计。这干娘元善笑原是江南女子,不知因何缘故,流落至这京城之中。

若只是查这杨氏与她这干娘,倒也查不出甚要紧之事。然那梅花山庄弟子陈莫,可不是寻常之辈,此人极善刺探,心思细腻,嗅觉敏锐如灵犬。竟从一些细微之处探得,这干娘元善笑与卞兴文竟有着那见不得人的男女苟且之事

。只是这二人年纪相差竟有十余岁,且这元善笑又是卞兴文妻子的干娘,任谁也万万想不到,这元善笑竟与卞兴文暗中有一腿呐!

陈莫依着那蛛丝马迹顺藤摸瓜,不过二三日光景,便断定那卞兴文与其幕后主使联络之人,正是这元善笑。

元善笑仗着自身身份,又借那织布绣花之物作掩护,暗地里向卞兴文传送消息,端的诡秘。

旎啸听得陈莫细细禀报,也无暇去深究那卞兴文与元善笑往昔究竟如何相识。只因眼下时日紧迫,刻不容缓,便暗中遣了陈莫、班远、南宫桥三名得力弟子,令其潜伏跟踪那元善笑。

这三人领命,果不其然,终是发现了一可疑人物。

此人姓霍名根米,在京城倒也算得上一号富商。他常走南闯北,四方奔波,积攒下不少家资。

且此人善于钻营,在这京城之中,攀附权贵,如那藤蔓攀附大树一般。便是那几个王爷,乃至宫中嫔妃,他皆有门路搭得上话,能说得上几句体己之言,端的神通广大。

不过班远刺探之能端的非凡,其轻功更是出神入化。那霍根米府中,虽有武师数十人,其中也不乏高手,可班远却如那鬼魅一般,出入其间如入无人之境。

他潜伏于府中,悄无声息地溜进那房中,悬于梁上,静候时机。待至半夜,果真让他听得有人暗中前来寻那霍根米。

只听来人说道:“如今朝廷盯得甚紧,尤其是那厂卫密探与太子辅卫,皆如鹰犬一般四处搜寻。你且告知那卞兴文,切莫露了马脚,坏了大事。”

来人甚至交代霍根米:“若事有不妙,为防万一,便杀了那卞兴文,再将当年之证据尽数毁去,以免留下后患。”

更令班远惊愕不已的是,这霍根米与来人交谈,竟用的是蒙古话。

待那二人离去,班远细细查探一番,心中隐约觉得,这霍根米或许本就是蒙古人,此番来京,定是怀有不可告人之目的。

班远不敢耽搁,赶忙将这一情况告知了旎啸。

旎啸听闻,冷笑数声,在屋中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便向众人交代:“看来如今得保住那酒楼伙计卞兴文了。若此人一死,世人定会以为是太子杀人灭口。

“即便此等灭口之举,一眼望去极为愚蠢,然若有那有心之人加以利用,太子便是长了一百张嘴,也难以辩得清楚。”

班远听罢,眉头一皱,问道:“少庄主,要不我们先下手为强,杀了那霍根米,如此一来,便可保住那卞兴文了?”

旎啸尚未开口,一旁骆风雁忽地惊呼道:“若杀那霍根米却无合理由,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