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公孙贺是卫子夫的妹夫,卫家因此遭遇牵连,卫青的长子、卫子夫的一个女儿以及阳石公主随后全部被杀。而这些杀戮,仅仅是巫蛊之祸的开端。
当时的妃子们大多信奉巫蛊之术,每人的屋子里都摆放着木偶。看到汉武帝对诅咒之人的处罚如此严厉,妃子们便开始相互诬陷,以诅咒皇帝之罪相互攻击。
以至于被告发的妃子以及牵连的宫女、大臣多达几百人,最后无一幸免。
汉武帝在之后经常做梦梦到木偶,本就年迈的他因此出现了身体不适,进而怀疑是受到诅咒所致。
他身边有一位宠臣名叫江充,自认为经常受到太子刘据和皇后的忌惮,害怕自己在武帝死后遭到诛杀,于是开始预谋陷害太子。
他声称汉武帝之所以身体不适,完全是巫蛊作祟,只要彻查诅咒之人,皇帝便可安然入睡。
于是,他开始奋力查案。为了突出功绩,他不惜对无辜者施以暴行,强迫认罪。以至于百姓之间胡乱指认,官吏之间随意弹劾,进而导致京师以及三辅地区共有数万人死亡。
之后,江充开始对太子刘据下手,从妃嫔的房间一直查到太子宫中。
经过一番乱挖之后,他扬言在太子宫中找到的木偶最多,诅咒之罪更加大逆不道。虽然刘据知道是江充故意陷害,但此时的他已百口难辩,非常害怕。
他的老师建议他先假传圣旨,把江充关进大狱,然后再让他供出自己的同伙。刘据只能以此行事,但他却在没拿到证据的情况下直接杀了江充。
当时,汉武帝久居甘泉宫,很多人都不知道里面的情况。刘据通过江充的做法,以为是有人趁机作乱,困住了武帝,甚至可能已经遭遇不测。
他不想自己成为当年被赵高害死的公子扶苏,于是调集士兵护卫太子府。然而,坐在甘泉宫的汉武帝听到的却是太子造反的消息。
他准备派人把刘据接回询问,但这位使臣因为忌惮刘据,并未前往太子府,而是绕了一圈后直接返回甘泉宫,声称太子已有谋反之事。汉武帝听后大怒,下令丞相刘屈氂围剿太子。
太子刘据只有一些护卫的兵马,根本无法对抗,于是再次假传圣旨,赦免了狱中的囚徒,并将这些囚徒纳入自己的队伍。
之后,他又派使节前往诸侯国寻求匈奴骑兵的帮助,相当于今天的雇佣军。然而,这一消息被汉武帝的手下知晓,使者在途中被人杀死。刘据没办法,又找到北军的杨安,但杨安根本不听他的调令。
刘据最后只能把长安城的百姓组织起来,与那些囚徒组成一支数万人的军队,与丞相刘屈氂的军队战斗了五日之久。死亡人数不计其数,但刘据的队伍还是无法抵抗不断增援的正规军。
最后,刘据只能带着两个儿子逃出长安城,他的门客也被一律处死,凡是参与谋反者全被灭族。皇后卫子夫也在宫中自杀,卫家的外戚势力就此遭受了严重打击。
就在汉武帝派人到处追捕刘据的时候,有人冒死为太子辩护,认为刘据是被奸臣江充陷害,他组织军队抵抗完全是出于自保,别无他心。
同时斥责汉武帝对所谓的谋反不加以调查就雷霆大怒。汉武帝于是稍微平息怒火,回顾了整个事件,这才发现太子谋反确实有很多蹊跷之处。然而,他并未及时颁布赦免令。
刘据此时的处境依然危险,他只能隐藏在一户普通百姓的家中。为了生活,他打算联络一位曾经认识的夫人,希望能够得到一些经济支持。
然而,此事又被泄露,遭遇了地方官兵的包围。刘据最终紧闭房门自缢而死,两个儿子也一同遇害。
公元前 90年,汉武帝根据调查发现,因巫蛊之罪而诬告太子的人所言均不属实,太子刘据确实被江充陷害。
于是,他下令诛杀江充全族,凡与太子刀兵相见者皆被满门抄斩。丞相刘屈氂等相关人物也被以各种理由杀死。这便是轰动一时的巫蛊之祸。
据记载,巫蛊之祸前后牵连近 40万人。事件结束后,汉武帝写下罪己诏,反思自己的错误,并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和归来望思台以怀念太子。
然而,导火索朱安世为何能够得知公孙贺会大祸临头?他为何能够在狱中向汉武帝上书?史书中并未给出明确答案。
但巫蛊之祸仿佛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斗争。对于汉武帝而言,外戚之中,只有公孙贺的权力最大。
很有可能是汉武帝为了制衡外戚势力,创造了朱安世这个角色,继而以巫蛊之术为由削减卫家的外戚势力。
而江充的主动请命也许只是汉武帝的顺水推舟,却没想到因为江充的私心牵连了太子,继而引发了所谓的太子造反。最终导致了前后数十万人命丧其中。
【从横扫乱臣的西晋名将,道众叛亲离的屠伯,可惜了这位西晋大将军#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此人曾被誉为当时的韩信、白起。他从未真正执掌过兵权,却能在乱世中横扫群雄,本该成为西晋乱世的中心将领,却因遭遇诬陷而性情大变。
在重型屠杀之下,他被赋予了“屠夫”的称号,又因位高权重而变得志得意满,逐渐走向堕落。他乱杀手下昏庸的大臣,令人唏嘘不已。本期视频就来了解西晋时期名将苟曦的大起大落。
苟曦生年不详,是西晋时期河内山阳人,即今天的河南焦作。公元304年,西晋正值八王之乱,宗室诸王打得不可开交。
当时的苟曦正在任职北郡诸侯,与司马越站在同一战线。这一年,司马越带领晋惠帝北征邺城,以失败告终。
苟曦因此投靠了范阳王司马虓,并被任命为兖州刺史,从此开始了他大起大落的人生轨迹。
其实,在投靠司马越之前,苟曦从未有过带兵打仗的记录。最初,他担任的是监察京都和地方的官员,跟随司马越时也仅仅是个监军,手中根本无兵。
所以,你很难想象,一个从未带兵打仗的官员,居然在出任兖州刺史的七八年里,险些成为西晋的中心将领。
公元305年,当时的兖州和周边乱成一团,大量百姓沦为流民,叛军势力伺机而动。由于自领皇太弟的司马颖被废,他的旧将公师藩借机在河北起兵。
在穆将军、吉桑和石勒的带兵加入下,叛军实力大增,兵马多达数万之众,直逼邺城,沿途郡县纷纷沦陷。苟曦因此开启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战争。
经过一年的战斗,苟曦在白马击败并斩杀了叛军重要将领公师藩。公师藩死后,吉桑和石勒逃至幽州。
他们在此劫掠幽州囚徒以及朝暮山中的匪徒,后重整旗鼓,建立了一支由亡命之徒组成的队伍。
不久后,金钱县令刘伯根聚集流民万人起兵,但兵败被杀,其长史王弥因兵败逃入山中。并于公元307年卷土重来,攻打清徐司马越。
于是,司马越派人讨伐王弥,但讨伐不力,反被斩杀。结果又是苟曦率兵一击,大破王弥,清徐二州这才得以解困。
同年,吉桑和石勒再次进军邺城,并于当年5月成功打入城内,上万军民惨遭屠戮。大肆劫掠之后,他们开始进攻兖州。司马越随后派苟曦率军阻击石勒。
经过30多场战役,苟曦最终取胜,斩杀对方1万多人,吉桑和石勒再次败逃。之后,朝廷论功行赏,苟曦被封为西晋府军将军,受封东平郡侯,一时间名声大震。
有人甚至将他与韩信和白起比拟,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些夸张,但他能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在乱世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起码担得起西晋名将的称号。而且,他比韩信、白起更加通晓人情世故,非常善于经营人际关系。
因为八王之乱的斗争非常残酷,失败者死,稍有不慎便万劫不复。明帝、愍帝和张华的下场都是如此。
再看苟曦,他从最初被司马越重用,然后分别投靠过其他诸王,经过一番辗转之后又再次回到了司马越一方。而他在效力多方势力之后却依然无事,足见苟曦不是等闲之辈。
在兖州之时,苟曦为了提防被人暗算,凡是得到的珍稀物品都会不惜成本地运给洛阳的权贵。
因此,他在打仗时很少遭遇来自朝廷的掣肘。除此之外,苟曦在治军方面非常严明,甚至可以说是铁面无私。
《晋书》对苟曦有过这样一段记载:他的姨母曾经前来投靠苟曦,苟曦对她犹如亲生母亲一样对待。
一天,姨母的儿子想让苟曦认他为军中将领,苟曦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告诫他不要触犯军法,否则绝不法外开恩。
然而,他的表弟没有听从,果然犯法。苟曦随即下令以军法处决,即使他的姨母跪地恳求也无济于事。
在那个烽烟四起的乱局之中,苟曦能做到如此铁面无私,实属不易。而他的铁腕治军,更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原因。
然而,当时的西晋只顾争夺权力,根本没有团结一致的精神。司马越派系获胜之后,其内部也犯起了内斗的毛病。
尤其是在司马越府中任职的潘滔,此人挑拨司马越,声称现在的苟曦名声显赫,颇有野心,不会甘愿久居人下。
如果长期任职于兖州要地,将来必然成为心腹之患。司马越听后深以为然,便把苟曦调配为青州刺史,同时进行加官赏赐以安抚情绪。苟曦自然明白司马越的用意,内心非常不满,自此与司马越产生嫌隙。
之后,苟曦带着一肚子怨气来到青州,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军事方面大不如前。
除了对兖州的刘明骑士进行打击以外,对于石勒和王弥的行动总是袖手旁观,以至于石勒在没有强敌压制的情况下咸鱼翻身,并与王弥互相呼应,迅速发展成为一方势力。
而苟曦在青州时的心情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他认为万事之下当用重法,以严酷的刑法大肆杀戮青州百姓,因此被人们赋予了“屠夫”的称号。
公元310年,苟曦在潘滔的又一次诬陷之下,愤怒至极。于是请求司马越将其杀掉,但被拒绝。苟曦与司马越正式决裂,并上书皇帝陈述了司马越和潘滔的罪状。
恰好晋怀帝对于司马越的专权也深感厌恶,所以支持苟曦进行讨伐。之后,司马越的势力遭到苟曦的重挫。潘滔被苟曦在河南收捕,虽然他顺利逃脱,但司马越的其他核心人员皆遭斩杀。
司马越因此忧愤成疾,很快便重病去世。苟曦被晋怀帝升任为大将军、大都督,主管青州、徐州以及兖州等六州的军事。
然而,此时的苟曦已经不像从前。他在身居高位之后志得意满,开始变得纵情享乐,每日沉溺于酒色之中。
当时对他提出建议的大臣,结果却被苟曦残忍诛杀,最终导致人心离散,将领叛离。而老天似乎也不再眷顾他,青州一带突然爆发了瘟疫和饥荒。再加上此处无险可守,苟曦取代司马越仅半年就被石勒俘虏。
石勒本想重用他,但他谋图反叛,被石勒安插的线人发现,最终在逃跑之时遭遇射杀。
——“杜预不比他强多了?”
——“他是开国时候的,比他早太多了。”
——“西晋末年还是有几个能打仗的,可惜了,都有不臣之心,唯有刘琨一直忠心耿耿,可惜同样独木难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