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58 > 第897章 三寸不烂之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芳带着他们去了北海公园,大年初一,按照习俗,出门玩耍的很少,基本都是在家团圆,因为香香和刘惠要在初二开门,所以他们也顾不上遵守这个了,

唯一遗憾的是,租冰鞋的没上班,没办法滑冰。

不过,孩子们也有办法,就楞滑呗,在冰面上玩的不亦乐乎,大人们也被感染了,都笑得合不拢嘴。

“三婶,这日子过的太快了,当年香香刚来时,刘成还是个小不点呢,这一晃都长大了。”

这几天,她听说了刘壮和刘燕的事,有些感慨,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呢,何况老百姓家的孩子!

看来,他家只有老大和老小喜欢学习,即便是亲手足,人生轨迹也不相同啊,就像刘惠,谁也不能说她比香香差,

这几次进货就能看出来 ,她很会跟人打交道,不光讲价有技巧,还会察言观色,那边好些老板都喜欢她,别人拿不到的货,她都能谈下来。

玩了一会,雪花又开始飘了,洋洋洒洒的铺满了他们的脚印,孩子们的小脸蛋都红扑扑的,王芳想下个馆子,奈何没一家开门的,大家都在家过年呢。

“回吧,雪下的厚了,公交车跑的还没走路快呢,咱们回去也到中午了,早上的饺子都消化了。”

香香招呼着他们,孩子们很听话,盼着明天也能跟出来。

初二早上九点,他们去店铺外面点燃了长鞭,算是正式开门了,有些听到响的,探头探脑的看了过来,

一家人都来了,好在隔壁空着,也不影响这边营业,几人拿着扫帚,将门口打扫的干干净净。

过了年天就暖和了,刘惠贴出新年优惠的布告,这还是年前请鲁兵写的,那小子毛笔字很漂亮。

不一会儿,外面的行人就多了起来,大部分都是回娘家的,看到店里亮着灯,还真有进来逛的,

“这件大衣也便宜了吗?”

一个小媳妇怯生生指着张灵,她身上的大衣也挂在店里。

“除了这边的春装,冬装一律八折,很合算的,我们也是不想压货,成本价出了。”

三婶躲在角落里,看着女儿侃侃而谈,没想到老二嘴皮子真能说,以前净会惹她生气,现在终于用到了正地方。

一个小时,就卖出去四件,三婶真以为不挣钱,有些心疼。

他们在隔壁嗑着瓜子,还跟王芳诉苦,

“这大过年的还不能歇着,又赚不了钱,真是何苦呢?”

“三婶,那是对顾客说的话,你也当真啊,虽然少了这么多钱,可前面卖的都赚了啊,这叫清库存,利润不是没有,只是少一些罢了,

惠惠和香香都很能干,一个是设计天才,一个是销售能手,你养了两个好女儿。”

正说着话,刘燕兴冲冲的跑了过来,

“娘,又卖了好几件衣服,还有不打折的春装,城里人都好有钱啊,”

她一边通风报信,一边给姐姐倒水。

“你可别忘了,今天是大初二,过年才发了工资,好些人收了压岁钱,都还没花出去呢。”

这叫及时截胡,刘惠的小脑袋瓜就是灵光。

“娘,我也想帮姐姐卖衣服,”

“你可拉倒吧,你会算账不?要是错了拿什么赔?”

三婶打击起来,还真是不留脸面,这个女儿语文成绩还行,数学是一塌糊涂,听到算账二字,刘燕果然蔫了。

“三婶说的没错,你现在的年龄应该坐在课堂上学习知识,以后才能更好的工作,最少也得高中毕业。”

她才上初一,先不说会不会算账,这店里也不能用童工啊。

刘壮听了王芳的话,赶紧往里面缩了缩,生怕下一个就要说到他了,张灵瞟了他一眼,他们两个同岁,刘壮还高了一个头,却被她提溜了起来,

“姐,这小子竟然也不上学了,这么大才上初三,你丢不丢人啊?”

刘壮不敢甩开她,生怕一个不好给她摔了,黑脸都涨的通红,

“我,我想回村帮我妈种地。”

王芳看他尴尬的要命,便将人拉了过来,

“大壮,你想回家种地,这没什么不好,不过有两点你要搞清楚。”

“哪,哪两点?”

听说种地也好,这孩子放松了不少,

“你是真的喜欢种地?还是怕你娘累着?”

“都,都有点。”

“咱都是庄户出身,地里一年能打多少粮,大概都知道,周村良田就那么多,你家娘四个,只分了两亩多,交了公粮只够吃吧,如果想过好日子,只种田远远不够,”

除非搞经济作物,或者出外打工,她穿来的地方,有大量的农民工,就是守着土地也只够吃饭啊。

刘壮沉默了,姐说的都是实话,出来这几天,他也有了感触,就像刚才二姐说的,打过折的衣服也有二十块钱利润,刨去房租和人工费用,最少落下十块钱,粮食一斤才几分钱,能买一百多斤了。

“我不退学了,可我娘一个人也太累了。”

“你放心吧,农忙时我去请你舅舅们,他们肯定能帮忙。”

“舅舅们也不能白干,我和惠惠可以出钱。”

香香口渴的厉害,一进来就接了话。

“都是一家人,给钱太外道了,给粮食就行。”

“妈,外公家也都包了地,他们最缺的不是粮,你别管了,到时候让惠惠去说,这可是她的长项。”

刚才她都吓了一跳,以前她们很少同时在店里,还以为是衣服好,才卖的那么快,没想到二妹这三寸不烂之舌,起了很大的作用。

“姐,这批货款出来,还不能还给你,我想开学前再跑一趟,这次进点薄点的。”

“今年少进点春装,店里这些就不少了,听一个研究天气的专家说,今年春天很短,五月份就很热了。”

卖服装的最怕极端天气,有时候刚进了春秋季,人家一秒入冬入夏,就没钱再去进货了,挣的钱得压半年,到了来年,款式都过时了,如果资金雄厚的还好,小本买卖就完了。

所以说,做生意的风险也是很大的。

不过,这不是她听说的,而是前世的记忆。

听说还有这种奇人,三婶也惊奇不已,自从来了城里,听到的都是新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