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茅山道释 > 第1011章 修复青羊宫大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于是,一行人在道释的引领下,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开始有条不紊地修复青羊宫的大阵。

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道释和葛小帅犹如指挥若定的将领,负责主导修复工作;明心道士和明道则如同勤劳的搬运工,负责搬运材料;明月与清风恰似两位得力的助手,在一旁协助;青城子道长则像一位高瞻远瞩的军师,在一旁指点江山,每一道符文、每一块材料都经过精挑细选与巧妙布置。

时光荏苒,被破坏的八卦亭逐渐恢复如初,大阵的光芒愈发璀璨夺目,宛如一颗即将绽放光芒的明珠,散发出令人心醉神迷的魅力。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灵气,如同一股清泉,沁人心脾,令人心神激荡。

终于,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大阵修复竣工,一道强大的能量波动如火山喷发般从阵中喷涌而出,直冲云霄,仿佛要将这片天空撕裂成碎片。

修复后的八卦亭,有几条若隐若现的能量锁链如灵蛇般与三清殿和玉皇殿紧密相连,然后交织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大道锁链,最后在青羊宫的外边,形成一道穹顶状的能量光罩,闪耀着耀眼的光辉,宛如一顶神圣的王冠。

望着眼前修复完成的大阵,众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它重放光彩,守护这片土地的宏伟景象。那座古老的八卦亭在灵气的滋养下,宛如获得了新生,符文闪烁,灵气如波涛般汹涌澎湃,恰似天地间最坚固的堡垒。

青城子道长移步到道释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闪烁着钦佩与感激的光芒:

“道释道友,此次真是全仗你那出神入化的道法和高深莫测的修为,若不是你,我们真的是束手无策。你的大恩大德,青羊宫全体上下没齿难忘。”

道释微微一笑,谦逊地摆了摆手:

“青城子道长言重了,我们皆是为了大夏国的长治久安而来,理应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守护这片土地,是我们每一个修道之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葛小帅健步如飞地走了过来,他的眼神犹如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战斗的光芒,拳头紧握,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再次与敌人一决雌雄:

“没错,那些恶贯满盈的家伙敢来捣乱,我们就让他们有来无回!有了这坚如磐石的大阵守护,我们更有信心守护好这片土地。”

明月与清风如影随形般围了过来,他们紧紧地握住了手中的法器,眼中闪烁着坚定不移的光芒,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对责任的担当。

明月轻声呢喃:

“我们虽然年轻,但也会竭尽所能,守护好青羊宫,守护好大夏国。”

明心道士目睹着这感人的一幕,心中如波澜壮阔的大海般充满了感动与感激,他步履蹒跚地走上前来,热泪盈眶,深深地向道释等人鞠了一躬:

“多谢诸位道友仗义相助,青羊宫遭遇如此大难,若非你们及时雪中送炭,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这份大恩大德,青羊宫上下将没齿难忘!”

道释小心翼翼地扶起了明心道士,他的脸上绽放出如春风般和煦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温暖柔和的光芒:

“无需言谢,我们本就是一家人,守护这片土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是无法攻克的。”

随着大阵的修复大功告成,青羊宫犹如浴火重生的凤凰,再次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古老的建筑在灵气的润泽下,宛如获得了新生,每一块砖石都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仿佛在娓娓道来青羊宫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无上的荣耀。

那座八卦亭宛如一座顶天立地的巨人,静静地矗立在大阵中央,犹如铜墙铁壁般守护着这片神圣之地。

众人昂首挺胸地站在大阵前,目光如炬,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清晰地看到了大夏在他们的守护下安然无恙、繁荣昌盛的美好未来。

青城子道长气沉丹田,双目如炬,远眺远方,缓声道:

“从今往后,吾等须齐心协力,守护好这片广袤的土地,守护好大夏国的每一寸锦绣山河。”

道释颔首,其眼神坚定如磐石,决心似钢铁,那是一种面对千难万险都绝不退缩的坚毅:

“诚然,只要吾等众志成城,便无物可阻吾等前进之步伐。纵前路荆棘密布,吾等亦能披荆斩棘,一一攻克。”

葛小帅、明月、清风等人亦纷纷颔首,其心中皆充盈着紧迫感与责任感,每一步皆迈得铿锵有力,宛如每一步皆踏在守护大夏的康庄大道上。

青羊宫内,众人欢呼雀跃,明心道士更是激动得涕泗横流,他们深知,此刻,他们不仅修复了一座古老的大阵,更点燃了一片土地上的希望之火与信念之光。

那光芒恰似初升的朝阳,温暖而充满希冀,照亮了他们前行的康庄大道。

修复好青羊宫的阵法后,青城子道长携道释等人马不停蹄地赶赴青城山。

青城山乃青城子道长的修道之所,修复青城山法阵,实乃其梦寐以求之事!

青城山乃道教张道陵于此修道而逐渐发展壮大,历史源远流长,白素贞亦曾在此修炼。

古建筑群以天师洞为核心,涵盖天然图画、五洞天及接仙桥、凝翠桥、山荫亭、真武宫、朝阳洞、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等,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青城山古建筑群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道法自然”的光辉。

它与山体的自然形态水乳交融,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随着山体的起伏,建筑的功能和地位如变色龙般发生着奇妙的变化。

青城山建筑群以建福宫为序曲,山门则是这一宏伟乐章的开篇,随着山势的攀升,建筑等级如阶梯般逐级上升,直至山顶的老君阁和上清宫,成为建筑的巅峰之作。

而后,建筑等级如潮水般逐渐退去,以供奉诸神的圆明宫作为完美的谢幕。

依山而建,顺势而成,布局灵活多变,犹如一幅天然的画卷,展现出自然天成、天人合一的绝妙境界。

天师洞犹如一位神秘的隐士,背靠着一面绝壁,宛如坚不可摧的屏障,其他三面则是幽深的沟壑,仿佛是大地的裂痕。

建筑群坐西向东,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不强调中轴线,却依地势和使用功能在总体上分为四个区域,如同一座迷宫,在纵向和横向布置成十多个大小各异、形状独特、气氛迥异的院落,由曲折环绕的石道连接成一座完整的古建筑群,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

三清大殿庄严肃穆,供奉着三清神像,殿后石壁上刻着的青城山一百零八景图,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出青城山的壮美景色。

再往后是供奉轩辕黄帝的黄帝祠,祠右的三皇殿中,有背刻“唐开元十一年”铭文的伏羲、神农、轩辕石像,宛如三位历史的巨人,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

神座前的开元十二年唐玄宗解决青城山佛道争端的敕诏书碑《大唐开元神武皇帝书碑》,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