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崛起 > 第524章 汉旗重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汉旗重逢

高加索山脉的晨雾裹着寒意,在嶙峋的岩石间流转。

明军海军陆战队先头部队的靴底碾过碎石,发出细碎的声响。

队长林锐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 —— 背上的半自动步枪、腰间的短铳,再加上随身的弹药袋,足有三十斤重,可比起脚下这条盘旋在悬崖边的山路,这点重量倒算不得什么。

为了这次的远征,李奇可是下了血本,把军中舍不得用的半自动步枪给配发到了远征的海军中,这些步枪因为钢材的强度不够,使用的是黑火药,一场战役基本就要报废,但在短时间内火力是真的够猛,量大管够,不过精度也就那么回事。

“都打起精神!检查手里的‘快利枪’!” 林锐压低声音,指尖叩了叩腰间的半自动步枪 —— 这枪是大帅李奇特批给远征军的宝贝,枪身刻着 “大八军械所” 的小字,木质枪托还带着新漆的光泽。

只是他知道,这玩意儿在连射的时候,虽然火力是够猛,但撑不了一场硬仗,军中都戏称为“快利枪”,快那是真的快,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消灭敌人,以一当十不是什么笑话,是真的利害,但那枪管的磨损也是真的快,坏得也快。

黑火药燃烧的残留物让枪快速损坏,一场战役下来,不进行维修保养的话,基本不能使用,这也是这么多年半自动步枪只存在亲卫营的原因。

制造困难,容易损坏,就不具备大规模装备的可能。

队伍里的绿水书院学员陈砚正举着望远镜,镜片扫过对面的山林。

这是明军穿越波斯湾后,向里海推进的关键一程 —— 高加索山脉是必经之路,山间小道狭窄难行,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谷。

此刻,他们两百人的先头部队已行进了半日,除了偶尔掠过的山鹰,连个人影都没见着,可越是平静,林锐心里越发紧 —— 手里的快利枪虽猛,却经不起折腾,一旦陷入缠斗,麻烦就大了。

突然,一阵尖锐的哨声从头顶的山林里炸开!

“有埋伏!结密集阵!快利枪自由射击!” 林锐猛地嘶吼,话音未落,无数石块从山坡上滚落,伴随着密密麻麻的箭矢,朝着明军队伍射来。

紧接着,穿着兽皮、手持长矛的部落士兵如潮水般从树林里冲出,足有五六百人,脸上涂着油彩,嘴里喊着听不懂的战吼,直扑明军阵列。

明军士兵瞬间卧倒,两百支半自动步枪同时举平。

“呯!呯!呯!” 间隔极短的枪声瞬间撕裂山谷,与燧发枪的闷响截然不同 —— 这是快利枪独有的节奏,子弹不需要手动装填,只需不断扣动扳机,就能连续射击。

老兵赵铁山跪在最前排,左臂紧夹枪身,食指不断扣动着扳机,枪口焰将他的脸映得通红,铅弹密集地打在冲最前的部落士兵身上,瞬间倒下一片。

“别停!压着他们打!” 赵铁山吼着,枪身已经开始发烫,他腾出左手摸了摸枪托,竟能感觉到木材传来的灼热,可手里的动作半点没慢。

不一会儿,阵地就硝烟迷漫,阻挡了视线。

部落军显然没见过这样的火力,前排士兵成片倒下,可后面的人依旧踩着同伴的尸体往前冲,有人举着厚重的橡木盾,试图硬顶子弹。

“盾牌!他们有盾牌!” 新兵王小六慌了神,快利枪的子弹打在盾牌上,根本穿不透。

就在这时,林锐从腰间摸出一颗圆滚滚的手榴弹 —— 绿水书院制的 “震天雷”,扯掉引信绳用力往前一扔:“慌什么?给他们尝尝这个!”

王小六咬着牙,看着部落军的盾牌阵离自己只有三十步,也学着样子从腰间摸出手榴弹,猛地将手榴弹扔了出去。

黑色的铁壳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弧线,落在盾牌阵中间,“轰隆” 一声炸开!

碎片带着风声四处飞溅,橡木盾被掀飞好几块,藏在后面的部落士兵被炸得血肉模糊,阵型瞬间乱了。

“好机会!瞄准缺口打!” 陈砚大喊着,他手里的快利枪一直没停,此刻更是朝着混乱的部落军持续喷射子弹,枪管已经有些变形,可他顾不上 —— 刚才若不是赵铁山拽了他一把,一根长矛早就刺穿了他的胸膛。

一名部落士兵趁着爆炸的烟尘,举着马刀扑到赵铁山面前。

赵铁山来不及换弹匣,猛地将快利枪往前一送,枪托砸在部落士兵的脸上,趁对方踉跄的瞬间,拔出腰间短刀刺进对方小腹。

可他刚拔出刀,另一把马刀就划向他的右臂,“嗤啦” 一声,鲜血瞬间染红了袖口。

“老赵!” 王小六眼疾手快,快利枪对准那部落士兵的后背连开两枪,对方应声倒地。

“没事!” 赵铁山咬着牙,用布条胡乱缠了缠伤口,抓起地上的快利枪,换上新弹匣继续射击,“这快枪还能撑会儿,咱们不能退!”

林锐站在阵中,左臂也被划开了口子,可他手里的快利枪始终没停,只要枪不坏,就往坏里用。

他清楚,面对数倍于己方的敌人,全靠这快利枪的连发火力撑着 —— 若是换了以前的燧发枪,此刻早就被冲垮了。

可即便如此,部落军的人力数优势还是在显现,他们一波接一波地冲锋,快利枪的子弹消耗得越来越快,有的士兵枪身已经开始冒烟,明显是快撑不住了。

“再坚持会儿!节省弹药!瞄准了打!” 林锐嘶吼着,目光死死盯着前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撑到援军来,撑到这快利枪还没报废的时候!

就在这阵型快要被压缩到山道边缘时,远处的山道上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林锐猛地抬头,只见尘土飞扬中,一队骑兵如疾风般冲来,马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 不是部落军的装束,那服饰里,竟隐约透着汉人的影子!

“那是什么?” 陈砚指着侧面的山坡,只见一队骑兵如疾风般冲来,他们穿着混杂着汉式短打与游牧皮甲的服饰,马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径直撞向部落军的侧翼。

“杀!” 骑兵们嘶吼着,声音里竟夹杂着熟悉的汉语词汇,马刀劈砍间,部落军的阵型瞬间被冲乱。

部落军本就被明军的火器耗得疲惫,此刻突遭骑兵冲击,顿时慌了神。

林锐抓住机会,吹响了冲锋号:“兄弟们!冲啊!” 明军士兵士气大振,举着刺刀从阵中冲出,火枪在近距离连续射击,将混乱的部落军逐一击溃。

不过半柱香的功夫,部落军便溃不成军,朝着山林深处逃窜。

明军士兵正要追击,却被那支骑兵拦住了 —— 为首的骑兵翻身下马,快步走向林锐,他皮肤是黄种人的颜色,黑发用一根青色的布条束着,虽然穿着游牧皮甲,可眉眼间却透着汉人的轮廓。

“这位将军…… 可是大明的军队?” 为首的汉子声音有些沙哑,开口竟是带着古腔的汉语,只是夹杂着些许本地词汇。

林锐愣了愣,收起刀,仔细打量着对方:“正是大明远征军。你们是……”

汉子突然激动起来,快步上前,从怀里掏出一块用兽皮包裹的物件,小心翼翼地打开 —— 里面是一枚巴掌大的铜牌,上面刻着模糊的 “大明永乐” 四个字,边缘已经磨损,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规整纹路。

“我们是…… 是郑和公船队的后人!” 汉子的声音带着颤抖,“当年船队撤走后,我们这些后勤营的遗民,没跟上大船,留在了这里。后来被本地人打压,没了地盘,只能四处流浪,成了游牧的人…… 可我们一直记得,我们是汉人!”

林锐和身边的明军士兵都惊呆了。

陈砚凑上前,看着那枚铜牌,又看了看汉子身后的骑兵 —— 他们大多是黄皮肤,有的孩子还扎着汉式的小发髻,身上的服饰虽显破旧,却能看到汉式绸缎的碎片,连马背上的鞍具,都残留着当年大明军工的样式。

“你们…… 一直没忘了自己是汉人?” 林锐的声音有些哽咽。

“不敢忘!” 汉子身后的一个老妇人走了出来,她头发花白,手里抱着一个布包,打开里面是半块青花瓷片,“我祖母说,这是当年船上的碗,让我们世世代代带着,等着大明的军队回来。前些日子听说山里来了带龙旗的军队,我们就赶紧聚了起来,想着或许是亲人…… 刚才见你们被袭,就赶紧带兵来帮忙!”

原来,这些遗民几百年来虽在异域流浪,却始终保留着汉人的习俗 —— 他们教孩子说汉语,用汉人的方式祭祀,甚至将郑和船队的故事一代代传下来。

这次听闻明军抵达波斯,他们便从四处聚集而来,刚好在山间遇到明军遇袭,立刻赶来支援。

林锐走上前,紧紧握住汉子的手:“辛苦了!你们受苦了!我们回来了,大明的军队回来了!”

汉子名叫郑安,是当年郑和船队后勤营统领的后代。

他身后的骑兵,足有三百多人,都是遗民中的精壮。

“将军,这高加索山里的部落,大多受罗刹人的挑唆,经常劫掠过往的队伍。我们熟悉这里的地形,愿意给明军当向导,带你们穿过山脉,去里海!” 郑安恳切地说。

夕阳西下时,明军先头部队与遗民骑兵汇合,在山间的开阔地扎起了营地。

篝火旁,遗民们给明军士兵端来热腾腾的羊奶,孩子们围着明军的火枪好奇地看,老人们则给年轻士兵讲当年郑和船队的故事。

郑安将一张手绘的高加索山脉地图递给林锐,上面标注着部落的聚居地、安全的山道,还有可以取水的溪流 —— 都是他们几代人用脚丈量出来的珍贵信息。

林锐看着地图,又看了看篝火旁欢聚的人群,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有你们帮忙,我们一定能顺利穿过高加索,抵达里海。” 林锐对郑安说。

郑安望着天上闪烁的星星,眼中闪着泪光:“我们等这一天,等了几百年。能跟着大明的军队,再为国家出一份力,就是死也值了!”

夜色渐深,营地的篝火依旧明亮。

明军士兵和遗民们围坐在一起,汉语的交谈声、欢笑声在山谷中回荡。

这支跨越了几百年时光重逢的队伍,此刻正将血脉里的羁绊重新连接,而这,也为明军穿越高加索山脉、进军里海,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