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转眼到了下午,淮河两岸早已人山人海。

百姓们挤在岸边,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位老农攥着锄头,风尘仆仆的赶来,皱着眉道:

“这草原人也太刁钻了!好好的比试偏出这种偏门题,明摆着欺负咱们大宣没人!”

旁边一位书生模样的人点点头,又担忧地看向场中王平:

“状元郎诗才格物确实有本事,可这辨木寻梢的题太古怪,还说不损伤木头,

希望他真能有办法,别让草原人看了笑话。”

一位妇人抱着孩子,小声对身边人说:

“听说草原说了,他们辨根梢可是要破木的,状元郎这是借河水,要是真辩出来,咱们肯定赢了,状元郎这创造多少不可能了,我相信状元郎肯定能赢。”

身旁,有个年轻小伙攥着拳头,愤愤道:

“草原人就是不安好心!苏合那模样一看就没安好心,王大人可得争点气,用无损的办法赢了他们,让他们心服口服!”

就在百姓议论之际,宣帝仪仗抵达,岸边百姓纷纷跪地行礼,高声呼“陛下万岁”。

霎时间两岸山呼海啸般的问好声响起,宣帝笑着抬手示意众人起身,神色随和,有这种与民同乐的机会,他还是更享受的。

一旁的武将们此时却与宫里不同,一个个神情严肃,站在宣帝两侧,侍卫更是紧绷神经,警惕地盯着场内——陛下安危,绝不容半分差池。

很快,苏合与禄赞带着草原使臣到场,看到穿着与自己人不一样的草原众人,他们露面便引来众多百姓的满天嘘声。

禄赞却神色淡定,左右打量一圈,笑着道:

“大宣百姓对于我们草原使臣倒是热烈欢迎!”

闻言,一旁的众多大宣文臣,不由得心里直翻白眼,这哪是欢迎你,这禄赞脸皮子倒是够厚的。

不封大宣文臣说话,禄赞紧接着朝着宣帝拱了拱手,道:

“陛下,既然一切都准备妥当,不如便就此开始吧,我等倒是迫不及待想知道王郎中的智策了。”

话音落下,众人看向远处的王平。

远处.......

程初钢三兄弟,张量,皇甫家的两位,李建仁,牛虎几人都到了,还有河对岸的林芷若等明月院的人,都来观看此次比试了。

因为当年草原南下的关系,百姓们对于草原本就有些仇视,前些日子听到朝廷与草原要比试,这热度一下子就不低了,众人都等着出一口气呢。

可没想到连输两场,这给百姓们打击的不要不要的,如今被寄予厚望的王平出场,已经赢了一场,而且这第二场,状元郎还提议要在淮河边比。

可不就是给他们一个观看的机会,任谁今日不得过来支持支持。

人多了自然也得维持秩序,光凭长安城内的人手肯定是不够的,这不,调了城外的军营,这几兄弟这才有机会来参加,过来给王平加油。

当然,林芷若他们在对岸,王平肯定是看不见的。

这时,几兄弟正在聊天打屁,几人也不猜王平能不能赢,反正一句话,程初钢这货不顶用,害得他们输了不少钱,这几场可都压在王平身上了,王平若是赢不了,就天天去他家蹭饭。

看着这几个混不吝的样子,王平都给气笑了,正要义正言辞的指点一二。

就见程初铜望着远处,急忙开口提醒道:

“平哥,好像要开始了,你快过去吧。”

王平回头看了一眼,转身跟几人说了一声,直接走了。

几人笑嘻嘻的摆手,随意的道:

“去吧去吧,等下一场赢了,等你请我们吃饭!”

“对,请我们吃饭!”

“啊,大哥,不应该是咱们给平哥请功吗?”

“初铜你还小你不懂,大人的话小孩子不要插嘴。”

几人一脸的无耻,还教坏小朋友,王平听的一个趔趄,边走边转身,忍不住骂道:

“我请你们大爷!”

“我们大爷?牛叔?”

“你小子还挺尊老,不过听你小子口气,估计输不了。”

“这下好了,咱们有的赚了。”

“你们压多少?”

“一千两?”

“靠!两千两,臭不要钱,拿自家兄弟赚钱啊。”

“狗日的,你压的可不比我少!”

几人打作一团,王平就装听不见,赶紧远离这几个货。

等到了地方,韩清瑶笑吟吟的点了点头,亮晶晶的眼睛看着王平,小声道:

“师兄加油!”

“好!”

见王平到了,岸边再次响起阵阵呐喊声,太监说开始以后,禄赞也不废话,直接开口道:

“我草原辨木之法,全凭树木生长之理。

树木年轮,根处密集色深,梢处疏朗色浅,只需在木端轻划观察,无需破坏木材便能辨明根梢,准确且便捷。”

说罢,他示意手下演示,用小刀在圆木两端轻轻划出浅痕,露出的年轮差异清晰可见。

随后,禄赞抬手示意太监点燃燃香:

“燃香为记,比试开始,还请王大人亮出你的无损之法。”

燃香袅袅升起,淮河两岸瞬间安静,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王平身上。

王平却并未露怯,凝视圆木片刻,又抬头看了看秋高气爽的天空,忽然微微一笑,越众而出,对着宣帝和百官拱手:

“陛下,诸位大人,草原智者之法,确实符合树木生长之理。

不过,微臣的‘静水浮沉辨向法’,同样无需损伤木材,且操作更简。”

“哦?”宣帝眼中闪过兴味,

“王爱卿有何妙法,速速道来。”

王平不疾不徐地说:

“万物之理,不出格物,存乎细微,树木生长,水分与养分自根部向上输送,根部承重且积累更久,材质必然致密沉重;

梢部生长活跃,材质相对疏松轻便。虽外观一致,但其质量分布,实则根重梢轻。”

他顿了顿,指着淮河继续:

“将圆木轻轻放入静水之中,因其重心偏向根部,较重的根部会自然下沉,浸入水中更深;

较轻的梢部则微微上翘,浮出水面更多。

只需观察浮沉姿态,便能分清根梢,全程无需触碰木材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