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晅和姬叔武商议,卫成公逃亡不管卫国了,要是继续和晋文公较劲,卫国可就真的要灭亡了。
于是叔武和元晅答应晋国,立即写信给成得臣,也是和曹共公同样的措辞 ,倘若楚国无能力帮助卫国复国,那么对不起,卫国只能投降晋国自保。
这时候宛春的随从已经回到睢阳,告诉成得臣,晋文公无礼,侮辱楚国使者团,并且扣押了特使宛春,让我们给您回话,谁是晋军要踏平郢都,杀了反贼子玉,活捉楚成王押送雒邑处置。
成得臣听闻火冒三丈,大骂晋文公,心中又怨恨楚成王,嘴中大骂楚成王昏君一个。
当初在郢都要是杀了这个饿不死,弄不残的重耳,不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了,现在好了,他个老不死的,咸鱼翻身,果然成了楚国的心腹大患。
成得臣正在和众人发牢骚时候,卫国,曹国使臣的信件送到了这里。
成得臣以为是曹国和卫国要和他里应外合,攻打晋军,谁知道打开书信一看傻眼了,这两个盟友要叛变晋国。
成得臣道:“如果我们撤退,不和晋国交兵,卫国和曹国就要投降晋国了,势必引起郑国,陈国,蔡国,鲁国,许国背叛楚国。
现在晋文公欺人太甚,自古以来,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他竟然扣押我们使者。
我们要是再退让,楚国既丢了里子,又丢了面子,而我们回国后,斗氏将会被楚王彻底边缘化,现在到了不战不行的地步了”。
斗宜申,斗勃,斗越椒,成大心等人齐声道:“为了楚国的荣誉,斗氏的前途,请令尹下令,我等誓死与晋军一战”。
成得臣得到斗氏一族的拥护,于是决定率领楚国军队攻打驻扎在曹国的晋文公,于是拔营起寨,不再围攻宋国睢阳,直奔晋文公而来。
晋文公早就得到斥候战报,于是紧急召开战前会议,询问道。
“成得臣果然被咱们激怒,解除了对宋国的围困,如今楚国大军已经朝着咱们而来,下一步该如何应对”。
中军将元帅先轸道:“楚国军队先前联合鲁国讨伐齐国,紧接着围攻宋国,现在持续作战快一年了,已经疲惫不堪。
现在我们抓了宛春,瓜分曹卫土地,就是要激怒子玉,让他来曹国和我们交战,我认为咱们应该趁着他大军尚未站稳脚跟,直接突袭楚军,定能一战而胜”。
上军将狐偃却道:“启禀君侯,成得臣乃是楚国令尹,此人勇猛刚烈,杀伐果断,善于治军,咱们在楚国时候已经见识过此人厉害。”
我早就派人观察,他的中军全是斗氏嫡系部队,接近两万人,左翼,右翼是五国联军总计一万五千人左右。
虽然大军从宋国赶来,左右翼稍微有点仓促混乱,但是楚国的中军行军俨然有序,士气高昂,只怕偷袭难以取胜。
再说了,主公当年在楚成王面前曾经说过,为了报答楚成王厚待国君之情,他日要是和楚成王在战场上相见,您要退兵三舍。
现在晋军和楚军将要第一次相遇大战,您不等成得臣大军驻扎稳妥,就要偷袭楚军,这是言而无信之举。
主公以仁义礼智信为本,从不失信于普通人,难道现在要失信于楚成王当年的约定吗?我们何不退避三舍,以报当年楚成王之恩。”
先轸,胥臣,栾枝等人都很不高兴道:“子犯此言差矣,当年主公是有这个约定,但是说的是战场上晋侯遇到楚君退避三舍。
如今他子玉带兵前来挑衅,然后我们退避三舍,成了晋君躲避他一个楚臣,此乃奇耻大辱!断然不能这么做!”
狐偃道:“子玉虽然蛮横无礼,但是当年楚成王对我们的恩惠却不能忘记。我们避的是楚军,还得恩情是楚成王,而不是他子玉。”
胥臣道:“倘若我们退避三舍,子玉不依不饶前来追赶,那该怎么办?倘若他不追我们,转头再去围攻宋国又该如何奈何?”
狐偃道:“如果我们退兵,楚国也退,其实等于是两国各退一步,有可能楚国想要和晋国南北割据,一定不会再围困宋国了,肯定会接受和谈盟约,这样的话,我们礼让有先,仍旧占着便宜。
如果我们退避三舍,而子玉的楚军继续追击,那么这就是成得臣以楚国臣子身份,逼迫我们晋国国君,乃是无礼拒绝和谈,破坏天下安定,这就是他们礼亏。
我们以君避臣,退避三舍希望和平盟会,到时候我晋军将会认为国君受辱,自然人人愤怒,群情激昂。
而楚国军队步步紧逼,以为晋军惧怕楚军,他们必定人人娇纵,正所谓骄兵必败,到时候我们可以一举击败楚军”。
晋文公点头同意:“子犯言之有理!我们退避三舍,不但可以还了楚成王人情,还能把子玉诱敌深入,就这么办。
晋国三军听令。传我军令“三军全部后退,后撤三十里!”
然后晋国大军立即后退了三十里,军吏前来汇报:“启禀君侯,我们大军已经退了一舍地了。”
晋文公道:“楚国军队是否跟来。
军吏道:“楚国大军正在有序的推进,跟随我军前进”
晋文公道:“传令三军,继续后退一舍。”
于是晋国大军又后退三十里,看到成得臣的楚军仍旧继续追赶晋军,晋文公便告诉三军,继续后撤三十里没有停留,而是撤到一百一十里的卫国城濮(现今的山东鄄城西南临濮集。)。
此时晋国大军撤退到了城濮之后,晋文公命令三军安营扎寨,等候成得臣的楚军到来。
栾枝和胥臣等人建议,咱们大军先到城濮,应该立即占据高山,水源等有利地形,倘若让楚军占据有利位置,到时候楚国军队以此据守,只怕对我军不利。
先轸一脸严肃地站出来,高声反驳道:“诸位且听我一言!此次我们的行动目标十分明确,那便是要激怒子玉,从而诱使他掉入我们布置的陷阱。
按照原计划,我们主动退让一百多里,已经超过退避三舍的承诺,向楚军示弱,令其误以为咱们晋军惧怕他们。如此一来,楚军必然会变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然而,若在此处与楚军正面交锋对峙,实则对我方更为有利。
各位想想看,楚国远道而来,战线被大大拉长,补给线也随之延长。
这一点,成得臣不可能不清楚。正因如此,我们应当将军队安营扎寨于高地有莘之上(即如今的山东曹县一带)。
这样做看似不够明智,会让子玉觉得我们晋国将领不谙兵法,所选择的驻军之地并非最佳的战略位置。
可实际上呢?他一旦产生这种想法,必定会越发心高气傲,目中无人。
而这恰恰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可以趁其不备,一举击溃敌军。如此这般,我们便又多了一分战胜楚军的胜算把握啊!”
欢迎阅读下一章,原田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