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叔和桃子接到周襄王命令后,立即将王师调往温地,然后驻扎在温地和阳樊,装着和王子带对峙。
双方装模装样交战两次,然后偃旗息鼓,颓叔和桃子以计派人回到雒邑,请求周襄王增派军队前来支援。
周襄王一看颓叔和桃子拿不下来温地,于是决定派遣周公忌父,毛伯二人再率领三千人前去增援,如今雒邑都城守军不到一千人。
周公忌父和毛伯带兵出城,前往温地增援颓叔和桃子,谁知道走到半路,就被王子带半路劫击,而颓叔和桃子领兵反戈一击,王子带和颓叔,桃子夹击周公忌父的王师。
周公忌父和毛伯大败,被王子带和颓叔,桃子包围,最后周公忌父和毛伯被王子带俘虏。
公元前636年秋天,王子带任命颓叔为主帅、桃子为副将,带领军队一万多人,加上戎狄三千人正式进攻都城雒邑。
颓叔和桃子立即包围都城雒邑,轮番攻城,最近周襄王大败,雒邑被攻破,当即俘虏了原伯、和富辰。
周襄王看到都城被攻破,于是仓皇出逃,只带了少数侍从向南逃窜,最后只能去郑国避难,周襄王自己做梦都没想到,年前和郑文公开打,年后自己就会流亡郑国,简直丢脸丢到家了。
事已至此面子已经不重要,周襄王赶紧派人求助郑文公,说什么都是姬姓本家,希望郑文公收留他 ,帮他出兵攻打王子带,夺回王位。
郑文公得到消息,差点笑掉大牙,郑文公和叔詹等人道。
“这个煞笔周天子,不知道几斤几两,竟然还敢和我们郑国叫板,这下好了 ,自己被弟弟带个绿帽子,又被撵出雒邑,活该。
来人啊! 把姬郑给我撵出郑国,让他自生自灭好了。”
叔詹立即劝阻道:“君侯不可,周天子毕竟是天下的王,他流亡郑国寻求避难,这对我们有利啊!”
郑文公不解道:“他已经被王子带赶走,已经不是周天子了,有个屁用,再说了他和老子不和,我不愿意救他”。
叔詹道:“正因为他被王子带撵出来,落魄的周天子才对我们有利啊!
你忘记了咱们老祖郑武公,当初就是拥立了周平王,才得到了执政卿的职务,乘机将郑国发展壮大。
周天子毕竟身份在那里摆着,我们收留他,但是不派兵攻打王子带,这样一来,王子带和周襄王都得和我们和谈。
将来谁给的利益大,咱们就帮谁,到时候我们郑国机会就来了,说不定中兴之后能够再次称霸天下,也未必不可能”。
郑文公听闻此言,稍加思索,觉得叔詹说的有道理,于是立即带兵前去迎接周襄王。
随后郑文公把周襄王安置在郑国的汜地,然后又把栋邑的行宫收拾收拾,最后把周襄王安置在栋邑。
而王子带虽然攻破雒邑,但是他害怕王城之内有周襄王的势力,也不敢住进雒邑王宫。
于是他让颓叔和桃子守着雒邑,自己和王后隗氏躲在温地,随后正式自立为王,史称“王子带之乱”。
周襄王到了栋邑,发现郑文公把他软禁在这里了,郑文公这是以他为筹码,准备和王子带谈判,周襄王觉得要是郑文公一旦和王子带达成协议。
郑国拥立王子带为王,私下达成利益交换协议,那么自己一定会被郑文公诛杀,就像当年晋文侯杀周携王那样。
周襄王越想越不对劲,不行,自己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再说了郑文公这个王八蛋,他都敢承认楚成王为天子,他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周襄王决定求助其他诸侯,齐国,陈国,蔡国,宋国个个家中不太平,并且路途遥远,指望不上。
而楚国更不可能会救他这个周天子,楚成王巴不得周王室内乱,他好窃取天下。
周襄王思来想去,只有离雒邑最近的晋国,卫国和秦国能救自己,但是要送信给卫国,不太可能,因为温地和阳樊都在王子带控制范围,郑文公监视着自己,没法送信给卫文公。
就剩下了秦国和晋国,并且现在晋文公杀了晋怀公,刚刚继位,他的晋侯爵位上报到了这里,尚未批复。
这样的话,双方都有求于对方,周襄王于是决定写信给秦穆公和晋文公,请求他们派兵勤王,讨伐逆贼王子带。
于是周襄王偷偷写下求助信,一式两份分别送到秦国和晋国,求助秦穆公和晋文公帮忙。
先说使者偷偷来到秦国,向秦穆公求助,王子带谋反,如今周襄王流亡郑国,秦国乃是周王室最为倚重的诸侯,希望秦穆公能向当年其先祖秦襄公那样,保护周天子安全,讨伐王子带。
秦穆公看完信后,立即与蹇叔,百里奚,公孙枝等人商议,大家一致认为,既然周天子求助秦国,秦国应该立即发兵前去郑国,迎回周天子,讨伐王子带。
因为这是秦国东出的大好时机,一旦护送周襄王回都城复位,秦国就可以以周天子名义插手天下事务,这是称霸的好机会。
秦穆公点头同意,告诉使者让他回去禀报,秦国立即出兵前去帮助周襄王攻打王子带,帮助周天子返回雒邑。
送走使者,秦穆公立即让公孙枝,孟明视,公子挚召集秦军精锐之师一万五千人,战车三百辆,秦穆公亲率军队前去营救周襄王。
但是秦军需要过境晋国,出函谷关才能抵达郑国和雒邑,于是秦穆公立即派人捎书信给自己的女婿晋文公。
告诉晋国军队,秦国军队需要过境晋国,前去营救周天子,希望晋文公不要误会,晋国能够予以放行。
而周襄王的另一路使者来到晋国绛城之后,见到晋文公,告诉晋文公,王子带谋反篡位,将周襄王赶出都城,请晋侯看在姬姓本家的份上,晋侯还是周天子的叔父,请您出面主持公道,勤王护驾。
(按照辈分,晋文公是周襄王的叔父辈)。
赵衰听闻立即拱手上前,向晋文公进言道:“主公!这是天赐良机,咱们晋国称霸天下之机已然来临。
想当年那齐桓公,高擎‘尊王攘夷’之大旗,纵横捭阖,先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然而时至今日,齐桓公已然离世,天下顿失主宰。当下乃是楚、宋两国争雄之际,那楚国击败宋国,虽看似如骄阳当空,势力强盛,但它不过是一介蛮夷诸侯罢了,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僭越称王。
中原各国也仅仅是慑于其强大威势,才迫不得已听从那楚成王之号令,实则内心地处楚国。
倘若此时我等派遣兵马护送周襄王返回雒邑重登王位,那天子必定对我家主公感恩戴德,并委以重任。如此一来,只要能获得周天子的首肯与认可。
那么日后我晋国便也可凭借侯伯长之尊贵身份,广结中原各路诸侯,齐心协力共同抗衡强楚,从而成就千秋霸业!”
欢迎阅读下一章,晋文公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