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且说僖负羁,原本去劝告曹共公善待重耳,谁知道曹共公来了这么一出,僖负羁要阻拦曹共公去偷看重耳洗澡,被曹共公并且警告僖负羁,你最好少管闲事,气得僖负羁无奈之下,撒手不管了。
僖负羁回到家中,妻子吕氏见到僖负羁闷闷不乐,于是便询问吹僖负羁何故,僖负羁便把曹共公此人荒诞不经,晋国公子重耳流亡路过曹国,他不但不以礼相待,反而要去偷看人洗澡,将这件事原原本本讲述给妻子吕氏听。
吕氏听闻道:“我可听说重耳此人名声远扬,跟着他的都是晋国显赫家族,我今天上街上,正好遇到他们进城,我发现这些人颇有气质,有文有武。
倘若国君无礼偷窥别人,重耳一旦真的返回晋国继承君位,那只怕咱们曹国就会有大祸降临。
我看这样吧!既然国君无德无道,又不听你的劝阻,为了避免引火烧身,咱们可以私下结交重耳,也好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僖负羁点头同意吕氏所言,于是二人商议之后,立即准备了鸡鸭鱼肉数盘,用食盒装好,美酒五坛,僖负羁又拿出了一块上好的玉璧,放在食盒之中,以表示尊敬!也相当于赠予重耳的盘缠。
僖负羁立即带着酒肉前来馆驿,这时候重耳已经沐浴更衣,几个人坐在馆驿厅堂生闷气,大家都沉默不语,饥肠辘辘。
这时候外面传话过来,说是曹国大夫僖负羁求见公子,重耳让他们请进来。
僖负羁进来后,立即行叩拜之礼,然后又跪地上磕了三个头。
重耳见状大惊,赶紧上前扶起僖负羁道。
我乃流亡破落公子,僖大夫何必行此大礼,僖负羁深施一礼道。
我磕三个头以示歉意,
第一:我们国君荒诞无道,做出如此失礼之事,我代表国君向您致歉。
第二:“国君无道,作为臣子未能阻止劝谏,这是我的罪过。
第三:“微臣卑弱,不能以最好的条件来照顾公子,此乃我的罪过。
这些酒肉薄礼以示我对公子的敬仰,还望公子不要嫌弃”。
僖负羁说罢命人把食盒酒肉奉上,供众人享用,重耳和众人赶紧致谢。
重耳道:“曹国国君无道,这不是您一个臣子的错,没想到曹国还有您这样的贤臣,倘若我有朝一日能够回国继位,我定会报答今日之恩”。
随后僖负羁命人摆好饭菜,重耳看到随着饭菜端上来的珍贵白玉璧,然后施礼道。
“多谢僖大夫宽厚待人,使我等流亡之人能够有饱腹之食,不至于风餐露宿,我们已经感激不尽,这玉璧如此厚重之礼我万不能再接受”。
僖负羁道:“鄙人为官清廉,家中单薄,这玉璧还是先君赏赐于臣,如今送给公子以做游资,略表心意”。
重耳坚辞不受,再次表示对僖负羁的感谢,僖负羁无奈只好收走玉璧,施礼拜别。
重耳和众人边吃边商议,这曹国是待不下去,咱们还是早点前去宋国求援,众人点头同意。
次日,重耳和众人收拾行装,离开曹国陶丘,直奔宋国边境,出了城就看到僖负羁在城外等着众人。
僖负羁上前施礼道:“公子远行,我特意来送行,我怕曹共公怪罪与我,所以城外给公子送行,我特意准备了一些干粮和衣服,望公子不要嫌弃”。
公子重耳立即上前拱手施礼,表示万分感谢,然后大家寒暄一番,这才告别踏上行程。
众人星夜赶程,一个月后来到宋国都城睢阳,还没进城就发现不对劲,一路上全是新坟冢,路边也是麻绳孝布满地,三五成群的宋国人似乎都在出殡安葬亡人。
公子重耳觉得不对劲,于是就让舅舅狐偃先行入城打探情况,狐偃进城后,直奔司马府来找公孙固。
这一路上全是路人哭哭啼啼,睢阳城一片悲伤之境,来到司马府,只见里面的人忙忙碌碌,这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狐偃上前找到门房,告诉他,我是晋国狐偃,公孙固的故交,前来求见。
门吏听闻施礼道:“请先生稍候,我这就进去禀报”,不多时公孙固急匆匆出来,见到是狐偃,赶紧施礼 ,把狐偃请进厅堂,命人倒上茶水,双方先是客气一番。
狐偃道:“子固兄,我见睢阳城一片哀鸿之景,怎么全是披麻戴孝,莫非贵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公孙固叹气道:“哎……说来话长,我们国君不顾自身实力,一心想要称霸,这就和楚国杠上了。
你说杠上也就罢了,他又盲目的推崇仁义之道,这不,刚刚结束的泓水之战,宋国大败,精锐尽失,宋国军队损失超过六成,现在都是在埋葬自己战死亲人”。
狐偃大吃一惊,心说宋国也算的上实力大国,为何会一战损失这么多精锐。
公孙固把当时情况诉说一番,听得狐偃惊心动魄,心中暗自思忖,这世间还会有像宋襄公这么推崇礼法仁义的人吗?
狐偃摇头叹息,只是劝慰公孙固,公孙固问他怎么来到宋国了。
狐偃听后微微点头,然后开始详细地讲述起他们一路上的经历以及所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
从逃离晋国时的惊心动魄,到流亡途中的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再到每一次面临生死考验时的惊险万分,狐偃都一一道来,听得公孙固时而眉头紧皱,时而惊叹不已。
待狐偃讲完之后,公孙固不禁感叹道:“原来你们竟有如此曲折的经历!”稍作停顿,他接着说道:“不过我们国君虽有些迂腐,但他的心地却是极为善良的。
而且他向来十分尊重礼法,对于那些贤能之士更是求贤若渴。如今宋国刚刚战败,正处于需要人才的时候,依我之见,你们诸位皆是英雄豪杰,如果能够留下来帮助宋国重新崛起,相信宋侯必定会对各位委以重任啊!”
说罢,公孙固便热情地邀请狐偃先返回城外等待消息,并表示自己马上就要进宫去面见宋襄公,极力向他推荐众人入朝为官。
狐偃见此情形,知道不好推脱,只得谢过公孙固,随后转身出城去找重耳等人会合。
见到重耳后,狐偃赶忙将刚才与公孙固之间的对话原原本本地告知了重耳。
重耳听完,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说道:“宋公的确称得上是一个好人,只是却并非一个合格的君主。
身为一国之君,对内不仅要有仁德之恩惠百姓,同时还需树立威严以使臣民敬畏;而对外则应当做到仁义与兵戈相互结合运用。
然而像他这样一味地盲目自信,过度推崇古代的道义,实际上不过是一种迂腐的行为罢了。这种做法,对于宋国的国民而言无疑是一种残忍啊!”
欢迎阅读下一章,宋襄公厚待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