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子鱼面色凝重地说道:“国君啊,请您千万不要误会!就在此刻之前,在那睢阳城中,微臣之所以说出宋国已然另立了新君,且不再需要国君您这样的话来,实则完全是出于一种无奈之举啊!
当时面对强大楚国的胁迫,我们宋国可谓是危如累卵、风雨飘摇。
只有说我们另立新君,这样您对宋国显得不再是举足轻重,楚国觉得在扣押您没有用,所以这才能放您回国。
您别忘了,当初蔡哀侯被楚国圈禁到死都没有放出来,我们如果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恐怕您根本不会被楚成王放回来。
到时候整个国家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呀!所以,微臣才迫不得已出此下策,希望能够以此暂时稳住楚人的心,为咱们争取到一丝喘息之机和转圜余地啊!还望国君您明察秋毫,体谅微臣的一片苦心呐!”
宋襄公这才跟着司马子鱼返回睢阳城,等到进入皇宫大殿之后,宋襄公立即召开朝会。
宋襄公当众询问宋国文武群臣,你们之前已经立子鱼为君,现在又请我回来,我想问问,今后这宋国谁是国君。
公孙固等人的意思就是,不管宋襄公,就让子鱼为国君,谁知道司马子鱼固守仁德本分,执意要还位于宋襄公。
司马子鱼听到宋襄公如此质问,当即出来跪地叩头道。
“大王,之前微臣只是暂时摄政,您乃是宋国名正言顺的君主,现在既然您回来了,自然国君还是您的”。
宋襄公眯缝着小眼睛道:“哦!既然我是国君,请问我还能管理宋国吗?这宋国今后大事小情我说了算吗?”。
子鱼道:“那是自然,国君乃是一国之主,宋国大小事务皆有国君决断,臣等定然竭尽全力辅佐国君”。
宋襄公笑道:“好……既然这样,那我今天就些先做一下朝堂调整。
“公子子鱼为人睿智仁德,又有治国理政之才,特任命公子子鱼为宋国太宰,太子太傅,辅佐教诲太子王臣。
公孙固任命为宋国大司马,统领宋国三军,公子荡为上大夫,军司马,协助公孙固治理军队。”
宋襄公宣布完新的人事调整,宋国朝臣全都噤若寒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公子子鱼已经被明升暗降,剥夺了军事指挥权。
宋襄公盂地会盟不但没有称霸,反而被楚成王囚禁,弄得大失颜面,当即就让公孙固和公子荡整军备战,准备和楚国玩命。
这宋国那是楚国对手,你和楚国开战无疑是以卵击石,于是公子子鱼瞅了一眼公孙固,公孙固领会意思,立即阻拦道。
主公不可啊!盂地会盟之所以众诸侯没有归顺咱们宋国,拥护国君为盟主,乃是咱们文德不够,自然不能使得天下诸侯顺服。
我曾听闻,当年周文王外出打仗和结盟诸侯,如果遇到打不赢战事和不能让诸侯归顺,然后就回去修文德,只要国君修文德,兢兢业业治理国政,到时候主公定然能称霸一方。
公孙固原本是劝谏宋襄公别胡来,好好发展才是硬道理,和楚国死磕等于是送死,谁知道宋襄公错误的理解错了公孙固的话,导致后来宋国差点灭国。
宋襄公听闻公孙固所言,沉默许久,然后若有所思道。
大司马所言极是啊!当初我悔不听太宰所言,不行仁义之道,盲目囚禁滕国国君,杀了鄫子,这才造成天下诸侯不满,失去称霸机会,这次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行仁,义,礼,智,信,再争霸天下。
公子子鱼和公孙固听闻大喜,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不管咋说,让他放弃不切实际的争霸念头,好好治理发展宋国才是正道。
谁知道好景不长,宋襄公安稳了不到三个月,立即就心里长草了,整日觉得自己已经潜心改过,德行自然也就上去了,立即又燃起争霸之心。
公元前638年夏六月,郑文公为了表示郑国对楚国臣服 亲自前去楚国觐见楚成王,带着礼物贡赋,郑文公很清楚未来局势发展,自己的郑国地处中原要道。
楚成王一旦称霸,下一步势必入主中原,郑国如果不紧靠楚国,势必会是楚国第一个打击的对象,所以郑文公一开始就不断拍楚成王马屁。
郑文公很清楚,齐国已经衰败,鲁僖公根本没有争霸之心,宋襄公倒是很积极,但是宋国军队的战五渣战力,就连郑国和卫国都会鄙视他。
郑国一旦被楚国攻打,中原各国没有一个能出来帮忙的,所以郑文公不惜放下身段,带着礼物前去楚国拜访楚成王。
宋襄公得知郑文公贴着逼脸又去楚国拍马屁,气不打一处来,心说话这郑文公就是个小人,盂地会盟和亳地会盟,他是上蹿下跳,对我极尽讥讽,又推举楚成王为盟主。
宋襄公早就憋着一口气,现在好了,楚国我打不过,我还打不过你郑国吗?于是立即召开朝会,宣布以周天子名义,讨伐郑文公不尊王,反倒尊蛮夷荆楚为王。
公子子鱼和公孙固看到宋襄公刚安生不到半年,这老毛病又犯了,于是赶紧劝阻道。
现如今郑国和楚国打得火热,你去讨伐郑国,势必引起楚国不满,定然会帮助郑国攻打咱们宋国,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安心发展宋国吧!
宋襄公道:“如果连郑国这样的小国都能讥讽于我,我大宋岂不是成了人人可以欺凌的三流国家,再说了,我打的就是楚国的狗给楚国看,想做盟主楚国得拿出真本事来”。
公孙固听闻此言,心中一紧,连忙快步走出来,劝谏宋襄公,一脸焦急地劝说道:“主公啊,万万不可冲动行事!那楚国实力强大得超乎想象,想当年就连威震天下的齐桓公在世之时,都未能将其击败。
咱们宋国与楚国相比,实力悬殊巨大,如果贸然与之交战,恐怕难以占到丝毫便宜呀!”
然而,宋襄公却怒目圆睁,大声呵斥道:“大司马,你莫要涨他人威风,灭自家士气!为何总是拿齐桓公来与我相提并论?他岂能与我相较?
想当初,他废长立幼,违背礼法,而我则主动让位于兄长,尽显仁义之心。
他到了晚年,竟然重用竖刁、易牙、常之巫这等奸佞小人,最终落得个被活活饿死的凄惨下场。可我呢?一直以来都任用像您这般贤良之才,又何惧之有?”
公孙固见宋襄公已然怒火冲天,心知再怎么劝阻也是徒劳,不禁长叹一声,无奈地应道:“既然主公心意已决,微臣也无话可说。
只是此次出征郑国,事关重大,还望主公多加小心。”说罢,公孙固只得转身离去,立刻下令召集宋国的所有精锐部队。
一时间,整个宋国上下忙成一团,士兵们迅速集结,粮草辎重也纷纷准备妥当。
此番出征,宋襄公可谓倾尽全国之力,只为一举攻克郑国,扬宋国威名于天下。全军将士皆抱着必死之志,跟随宋襄公踏上讨伐郑国这条充满艰险的征途……。
欢迎阅读下一章,仁义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