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孟静娴笑意盈盈:

“你刚晋了嫔位,却因着年关忙碌,册封礼也没有隆重地办,可皇上和本宫都惦记着你的。蜀锦局刚进贡了两匹蜀锦,本宫瞧着颜色鲜亮、花样也好看,待会儿让人给你带回去,也算是祝贺你晋封了。”

闻言,众嫔妃心中哗然。这蜀锦千金难求、十份金贵,每年进贡的数量都是寥寥无几,通常都是只给太后与皇后,皇后竟舍得赏了瑞嫔,就连伺候老十七多年的灵妃和婉嫔也没有,可见瑞嫔是真得皇帝中意,一时间大家的脸上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可玉姝还是那副淡然的模样,起身蹲下恭敬地谢了恩,没有推辞,也没有过谦,倒让孟静娴的笑容里多了几分冷意。

梅香满开,屋檐挂冰,很快就到了除夕夜宴的日子,宫里的人无一不是喜气洋洋,各人手脚麻利地忙着自己的差事,有条不紊地准备着这个大日子。

这日的天还未亮透,各宫就陆续传来淅淅索索的声响,是嫔妃们开始起床梳洗了。孟静娴发了话,让大家伙儿好好准备晚上出席宴会,免了各宫请安,眼下众人的心思皆在今晚如何夺得老十七的几分注意上。

玉姝对宫内的生活驾轻就熟,甚至比平日里还晚了一个时辰起床。等到天色已经亮透,九月才掀开了床帘,唤早已候在内室门外的宫人进来伺候。玉姝坐在妆台前,目光透过窗棱望向院中那棵高大的海棠树,眼前又浮现起当年陪着弘杲在树下荡秋千的日子,直到九月的声音把她拉回了现实。

九月身后齐齐站了几个小宫女,个个低着头、双手都捧着装了新衣的托盘。

“娘娘,这都是内务府昨儿送来的新衣裳,请娘娘挑选。”

玉姝的指尖轻轻拂过华丽的布料,那些刺绣针脚细密紧实,金线和银线折射出的光芒有些冰冷凌厉。九月见她不语,躬身细声道:

“这三件是内务府按吩咐做的,贵人以下两件,嫔位三件,妃位五件,娘娘这三件用的分别是妆花缎、提花漳缎、织金缎。这两件是皇上独独赐给娘娘的浮光锦做的,今年宫里一共得了六匹浮光锦,这两件衣裳用了三匹,咱们库房里还剩下三匹。最后这一件,是用皇后娘娘赏的蜀锦做的,这蜀锦织就时本就用了金线与银线,绣院的人就没再画蛇添足,更多地是在剪裁和滚边上下心思,娘娘您瞧,果真是别出心裁。”

这几件衣裳上的绣纹多是宫里常见的好意头图案,玉姝唯独拎起了那件蜀件旗装细瞧,半晌后笑道:

“果真呢,这蜀锦织法精妙,流光溢彩,若是谁穿上了它,定能艳压群芳。”

捧着蜀锦旗装的小宫女神色一动,正想趁机恭维几句,没想到玉姝却放下了那件衣裳,指了指那件绛紫色的浮光锦:

“就它吧。”

九月微笑着应是,接过那件浮光锦的托盘,露出一抹微笑:

“这件衣裳上绣的芙蓉双鱼纹,就像皇上与娘娘,鸾凤和鸣,如鱼似水。皇上定是特意为娘娘挑的纹样!”

玉姝莞尔一笑,扬了扬手,捧着衣裳的小宫女悉数退下。

夜晚的重华宫还是如从前一般流光溢彩,宫门口挂了一串一串的大红灯笼,衬得宫殿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殿顶更加辉煌;殿内摆满了从南方刚运来的各色鲜艳花朵,地龙和熏笼的暖气一烘,暗香流动;重华宫那些高大笔直的朱红柱子和描金廊檐皆用红绸装点,印着宫灯的烛光,一派喜气洋洋。

玉姝的辇轿来到重华宫门前,由九月搀着慢慢下来。她伫立在宫门前,抬头望着描金的牌匾,恍如隔世,九月小声在她耳边提醒着台阶,门口的宫人高声通传着,她轻轻提起一溜儿裙摆,想到今日会见到的人,稳了稳心神才往内走去。此时殿内已经来了不少宾客,老十七和孟静娴还未到,他尊重孟静娴,应当是会同她一块儿入席的。此时,玉姝的目光忍不住往人堆儿里探寻,果不出所料,两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弘杲也注意到了玉姝,但他很快按下眼里的惊喜,化作面上一抹温和的笑容,朝着玉姝的方向点了点头。弘杲身边的弘泽自然也是注意到了这位眼熟的女子,在与兄长耳语几句后,也笑着同玉姝行了个注目礼,玉姝没有走近,仅远远地微笑颔首。

侍宴的宫人熟练地穿梭在席位间,似清泉般空灵优美的琴音潺潺流淌,各人寻着各自想要交谈的对象,趁着紫禁城最尊贵的三位主子未到前应酬一番。众人皆知老十七身边多了一位索绰罗家族出来的宠妃,想攀附的人自然不少,短短一盏茶的时间,就有三四位福晋过来同玉姝打招呼,而婉嫔江氏作为一宫主位自然也少不得应付几番,鄂尔泰幼女顺贵人也颇为炙手可热,倒显得灵妃坐在一旁有些落寞了。玉姝作为先帝嫔妃时也多次出席家宴,虽然她一向低调,但今晚很多人见到她那张脸时都神情一愣,只是碍于她索绰罗氏的身份,虽然气氛有些古怪,但到底也没人当面说些什么。

好不容易帝后终于来了,姗姗来迟的还有舒太后。殿内的人齐齐恭敬行礼后,宴席正式开始。

孟静娴虽然不十分清楚老十七与玉姝的往事,但每每在宫宴上见面,玉姝大多数都身着各种不同绿色的衣裳。今晚见到瑞嫔身上那件端庄大气的绛紫色宫装,孟静娴时不时悬起的疑心又稍稍落了下去。

终究只是个替身吧。

想到这儿,孟静娴的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了笑容。

酒过三巡,乐师千篇一律的宫廷音乐和舞姬们年年相似的表演终有些无聊,孟静娴忽而笑着转向老十七,道:

“皇上,这宫里的舞曲年年岁岁皆相似,看多了不免乏味。臣妾听闻,教司坊来了一位极具天分的新人,歌舞俱佳,趁着今夜诸位王爷福晋皆在,不如一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