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 第200章 民者,水也。国者,舟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0章 民者,水也。国者,舟也

众人听了张笛的话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的确,一个国家的安稳不仅仅取决于强大的武力,更关键的是全国物资的合理调配以及军队粮草物资的及时供应。而且,历任秦国君主都对百姓坦诚相待,从不隐瞒任何事情。正因为如此,大秦每次都能成功地度过难关,靠的就是这种上下一心的团结精神。

然而,就在大家都沉浸在对大秦稳定的思考中时,李斯却突然沉默了下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说道:“诸位所言甚是,百姓的想法对于国家的兴衰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思考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如果百姓的所思所想尽是一些悖逆之念,那么这就会成为国家的祸乱之源。”

众人听到李斯的这番话,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他们意识到,李斯所指的不仅仅是物资调配和君主与百姓的关系,还涉及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李斯接着说道:“如今大秦尚未统一六国,但已经有人在四处散布谣言,说我大秦在灭掉六国之后,将会屠尽六国贵族,并专门实行暴政。这种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

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带着一丝愤慨和无奈。众人都静静地听着,没有人打断他的话语。

“然而,我们不能对这些谣言掉以轻心。如今,可以说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我们既要引导百姓思考如何为大秦效力,又要警惕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借思考之名,行谋逆之事。”李斯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每一个大臣的脸上。

听到这,众人的神情顿时凝重起来。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不仅要应对外部的敌人,还要防止内部的动荡和分裂。

嬴骜坐在龙椅上,他知道李斯的意思。历朝历代,一个国家混乱的开始,往往就是从国家稍微稳定后开始的党争引起的。宦官与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前朝与后宫的明争暗斗,贫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激化,这些都是导致国家混乱的因素。

而最容易引发这些问题的,无非就是人的那张嘴巴。谣言、谗言、蜚语,这些口头上的攻击往往比实际的武力更具杀伤力。它们可以在人们心中种下猜疑和恐惧的种子,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就在这时,张笛一脸忧虑地开口问道:“那么依老师之见,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

李斯的目光异常坚定,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对舆论的管控力度,对于那些传播不实谣言的人,一定要严惩不贷,以此来纠正视听。其次,要加大对百姓的教化力度,大力宣扬大秦统一六国乃是顺应天命之举,为天下带来了和平与安宁。”

嬴骜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老师所言极是。目前我们对待谣言,确实也只能如此了。毕竟,我们现在还无法用高压手段来强行压制住它们,所以,堵不如疏,只能先想办法抑制住谣言的传播,然后再慢慢地去化解。”

嬴骜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补充道:“当然,父王将那些已经亡国的王室贵族都带到了栎阳,好生供养着,这其实也是在告诉他们,即便我大秦灭掉了他们的国家,但他们这些王室贵族依然可以活得很好。看看他们现在的样子,每天都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这也是向六国贵族表明我大秦并无屠尽他们之意,只要他们顺应统一大势,自可保其富贵。”众人纷纷点头,觉得如此双管齐下,或许能缓解当下紧张局势。

“因此,当今世上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然而,在大秦统一天下之后,我们毫无疑问地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规则,以确保百姓们能够在合理的框架内进行思考和行动。”

李斯的目光坚定而锐利,他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他坚信只有通过明确的规范和准则,大秦才能在百姓们齐心协力的支持下,稳如泰山,长治久安,昌盛万年。

思想的解放对于大秦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它将不仅推动文化的繁荣,还会在其他各个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然而,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那些不良的思想,那么被扰乱的民心将会轻易地引发大秦的动荡和不稳定。

“民者,水也。国者,舟也,民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我大秦的未来,即便君主只是中庸之辈,但只要大臣们能力出众,且百姓的思想能与国家保持高度一致,那么我大秦必定能够繁荣昌盛。然而,如果百姓的思想与国家背道而驰,那么,即便国君再有雄才大略,国家也难以长治久安。”

言及此处,嬴骜不禁想起了那位与国同休的崇祯皇帝!

人们常说崇祯无能,可别忘了,他并非按照太子或皇帝的标准来培养的。可以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他就被硬生生地推上了皇位。那么,他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难道真的是因为他天生就具备当皇帝的资质吗?非也,那不过是因为当时的他最符合文官们的利益罢了。

东林党之所以选择崇祯,是因为他们认为崇祯未曾学过帝王之术,容易被他们所操纵。然而,事实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尽管崇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帝王教育,但他的血脉中似乎天生就蕴含着对政治的一定敏感度。

如果不是当时文官已经压制武官长达数百年,导致京都的军队根本不听从他的命令,那么他完全有可能坐稳皇位。仅仅从这一点,就可以想象到他的政治手腕有多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