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少强把闫凤明和杨芳连人带鱼送到北闸口汽车站的时候已经五点多了,他交待了他俩一些注意事项后,坐着人力三轮又回到了鱼行。

杨芳对闫凤明说:“陈少强还挺不错的,还出钱请三轮把咱送到车站了,我看他给咱算的价格也不贵,鱼行里跟他这么大的鱼基本都是这个价,我看他给人家是按一块二一斤算的账,他给咱是一块一毛五算的。咱买的四百多斤鱼省了二十多块,够咱来回车费和住宿费了,以后他的鱼只要合适咱就买他的鱼,生意都是相互照顾的,平时你们两家的关系肯定也不错吧。”

闫凤明看看黑灯瞎火的车站说:”我们和他的关系算不上多好,他对咱的照顾可能是看在国勇和凤娇的面子上吧。”

杨芳不解的问道:“国勇和凤娇的面子有那么大吗?陈少强可是批发鱼的老板啊。”

在杨芳的认知里,能在新阳做生意的老板都是很厉害的,他也不可能买余国勇的账。

闫凤明道:“上前年,陈少强的老婆王晓琴在国勇家里躲计划生育藏了好几个月,有一天夜里被人告了密,计生办的人来抓王晓琴,国勇连夜把王晓琴又转移走了,还把王晓琴藏在凤娇的舅舅小闫塆王桂忠的家里。

王晓琴在他那躲了不久就生了,不过,生的是个女孩儿,王晓琴还想生个儿子,就托国勇把这个孩子送给了王桂忠。去年王晓琴又生了个女儿,她就不想再东躲西藏了,就做了结扎手术。陈少强和王晓琴在跑计划生育那几年里,国勇和凤娇不少照顾他们,所以,他俩对国勇和凤娇一直都怀着感恩之心呢。当他听你说是国勇介绍咱来做鱼生意的,所以,他才对咱这么照顾。”

杨芳听完闫凤明的介绍,她若有所思道:“原来陈少强在难处的时候,国勇哥和凤娇姐曾帮过他的大忙。”

没过多久又有几辆三轮车拉着几个鱼贩子和鱼来到了汽车站,闫凤明和杨芳以为是赶余寨集的同行,他俩心里一阵紧张,心想:这几个鱼贩子买的鱼如果都运到余寨街上去卖的话,还不一定卖完不完呢,如果卖不完的话,第一趟生意说不定就要栽进去了。

正在他俩胡思乱想的时候,那几个人的鱼都从三轮上卸到了地上。

有一个鱼贩子见他俩来这么早,就过来搭讪道:“伙计,你们来的挺早的,你们是赶哪个集的?”

闫凤明见人家主动的给他打招呼,他也不好意思不理人家,就对他说:“我们是赶余寨集的,你们是赶那个集的?”

那个鱼贩子说:“我们是赶王堂和唐河镇的,我看你俩是第一次来批鱼的吧,之前我看只有小曹一个在往余寨批鱼。”

闫凤明和杨芳知道他们说的小曹就是曹辉。

这时,有一个鱼贩子对那个鱼贩子说:“老石,余寨街上就他俩在往余寨街上批鱼,他们街上就一份汉鱼,鱼的行情肯定好,还不如把你的鱼带到余寨去卖呢。”

老石和小陶都是王堂街上的鱼贩子,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他俩都在心里希望对方不在王堂街上卖鱼,自己好独家经营。

闫凤明和杨芳听到那个鱼贩子怂恿着老石到余寨街上去卖鱼,心头一惊就在心里骂那个货缺德,怂恿别人到余寨锅里抢饭吃。

杨芳虽然是第一次做鱼生意她也知道一个街上多一家卖鱼的,她就会多一个竞争对手,她的四百多斤鱼在余寨卖完刚好赚钱,假如老石的几百斤鱼都砸到余寨街上的话,可能超载她和老石的鱼有可能都卖不完,甚至还会赔钱,必须得想办法阻止老石到余寨去卖鱼。

想到这里,杨芳叹了口气道:“天下乌鸦一般黑,只要那个地方有赚钱的生意,就会有很多人扁着头争着去做。你们看我俩第一次到新阳来批鱼的确不错,但我们余寨乡的水库和水塘多,街上的当地鱼一个逢集都能上一两万斤,我俩一直在街上兑鱼卖。

你们见到小曹问问看,他从新阳批鱼到余寨卖,他赚到钱了吗?所以,他就不来批鱼了,而是在街上兑鱼卖,像我们买的四五斤的鲢鱼,开秤才卖一块三四,卖着卖着就啥价啥价卖,卖到一半的时候几乎是赔钱在卖。”

老石听了之后也很相信杨芳说的话,因为王堂、余寨,唐河镇和孝王这几个乡的班车都停在北闸口车站院里了,这几个乡的鱼贩子买了鱼后,都会从这里坐车回到他的各自的集市上卖鱼。

因此,他们几乎是每个逢集的这个时候都会在这里等车坐,时间长了彼此也都熟悉了,也都知道每个集市上的行情都差不多。

老石今天没见小曹来买鱼,他听杨芳这么一说他也就相信了。

同时,他也在心里骂着小陶奸诈,想把他支到余寨去卖鱼,那么王堂街上就少一家卖鱼的,小陶就该卖独份了,想不赚钱都不难。

他和小陶在王堂街上卖鱼就像杨芳说的那样,一块二卖鱼,回家开秤就卖一块四一斤,一斤赚两毛钱的毛利,除去舍秤和三毛五毛、块儿八毛的零钱人家不给了,就赚不到什么钱了。再加上最后一点啥价买啥价卖,甚至赔钱卖,最后一盘点,多少赚一点儿,有时搞个园打园就算是不错了。

因此,他跟小陶都是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卖鱼,他俩比谁批发的鱼多,都是开秤就看两毛钱的毛利卖,都想用价格战的方式把对方怼下去。曾经有两个新上任的鱼贩子也是从新阳往王堂街上批发鱼卖。老石跟小陶一商议他俩开秤一斤只看一毛的毛利就卖,

新手鱼贩子不会看行情,更没想到小陶和老石在对待“外来户”时,他们会枪口一致对着新手射击。

新手鱼贩子觉得一斤鱼只赚一两毛的毛利,连舍秤和车费都合不住,更别说赚钱了,他们是一斤不赚个四五毛的毛利他们就不卖。

消费者肯定是一样的东西谁便宜就买谁的,结果可想而知,到罢集的时候新手面前的鱼还有成堆的没有卖完,新手扳着价钱老石和小陶乘机就赚点薄利把鱼给卖完了。

新手的鱼虽然没有卖完,但承包鱼行收费的行夫,照样会收他们十块二十的行费钱,连怼几个集那两个新手就赔的歇菜了。

老石和小陶在一致对外的同时,他俩也是暗自较劲,在新阳鱼行买鱼的时候,都在暗地里偷偷的看着对方买哪一家的鱼,然后去抄对方的后路,再去买比对方价钱更便宜的鱼,然后回来怼着对方的价格卖,都想把对方怼下去。

他两个较量了一段时间后,见都怼不掉对方,他俩就开始合作,在批发市场买同一家的鱼,由于两个人的购买量大,价格可以便宜一点儿。

刚才老石也知道小陶是给他开玩笑的,假如王堂街上少了一个鱼贩子,说不定下一个逢集就会又上一个新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石和小陶现在已经成了很对脾气的伙伴了。

最后,老石笑着说小陶道:“小陶,你今天把鱼带到余寨去卖,我明天给你买条烟吸。”

小陶也不想丢掉王堂的市场,他骂了老石一句玩笑话,见有四道汽车的光柱从东往西的开了过来,他们都说班车过来了准备装货。

杨芳见老石不到余寨街上去卖鱼,她心里舒服多了。

待汽车进院调头开出门口,关掉了大灯后,汽车自动打开了车门,只见小刚穿着皮夹克从第一辆班车上走了下来。

他在班车上通过大灯的光亮,看到了闫凤明和新婚妻子杨芳站在鱼篮子旁边等车,他心想曹辉今天怎么没来买鱼,难道他在后面鱼行里还没过来?

闫凤明见小刚走过来了,他高兴的说道:“是你的新车啊小刚,昨天我和杨芳来的时候在余寨车站怎么没等到你的车呢。”

小刚笑道:“可能是我的车昨天发走了,今天曹辉没来批鱼?”

闫凤明笑道:“曹辉改行了,在街上开油条铺。”

小刚把梁慧介绍给他俩认识后,他们就打伙把鱼装进了汽车里。

班车开到余寨街上天刚刚大亮,小刚说:“凤明,逢集容易堵车我只能把鱼给你放在车站这儿了,你到我大姑家里去把她的架子车借来用下,曹辉之前就是用她的架子车把鱼拉到鱼行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