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五点半,东海上的薄雾还没完全散去,像一层轻柔的白纱裹着近海的水下古城遗址工地。

第一缕阳光从东方海平面钻出来,透过薄雾洒在布满脚手架的工地上,给钢筋和木板镀上了一层暖金色。

海风带着海水特有的咸腥味,顺着海岸线吹过来,撩动着工人们的衣角,也让考古队帐篷前的帆布轻轻晃动。

王教授蹲在帐篷外的临时工作区,膝盖上垫着一块厚帆布,手里捧着一片刚从海底清理出来的竹简。

这位年近六十的考古专家,头发已经有些花白,此刻正眉头紧锁,鼻梁上的老花镜滑到了鼻尖,他却浑然不觉,只是用手指轻轻拂过竹简表面。

竹简约莫三十厘米长,三厘米宽,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细小裂纹,像是老人脸上深深刻下的皱纹,原本应该清晰的墨字,此刻只剩下模糊的褐色印记,像是被雨水打湿后晕开的墨团,只能隐约看出几个断断续续的笔画。

“王教授,怎么样?能看出上面写的是什么吗?” 一个年轻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说话的是李阳,刚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不到一年,脸上还带着未脱的青涩。

他穿着一件蓝色的考古队工作服,裤脚沾满了泥土,手里拿着一个装着工具的木盒,眼里满是期待地看着王教授手里的竹简。

这是他第一次参与这么大规模的水下考古项目,从海底将这些沉睡千年的文物打捞上来时,他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如今看着这些珍贵的竹简可能无法解读,心里满是焦急。

王教授轻轻摇了摇头,将竹简小心翼翼地放在铺着白色绒布的工作台上,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拿起放在旁边的放大镜,再次凑近竹简仔细查看,语气里满是无奈:

“难啊!这竹简在海水里泡了近千年,竹子的纤维早就被海水腐蚀得脆弱不堪了,稍微用力碰一下,都怕它碎成渣。咱们之前用的那批进口修复液,你也知道,渗透速度慢得像蜗牛爬,而且每次只能用棉签蘸取一点点,还得控制好涂抹的力度,就怕剂量多了把字迹冲得更模糊。你看这上面的字,要是再解读不出来,这些关于北宋望海县的户籍、赋税记录,说不定就要永远埋在时间里,再也没人知道了。”

李阳顺着王教授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竹简上的字迹几乎和竹简本身的颜色融为一体,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勉强看到一些微弱的褐色痕迹。

他心里一阵失落,伸手摸了摸口袋里的笔记本,那上面记录着这半个月来出土的文物清单,光是竹简就有三百多片,可目前能勉强辨认出字迹的,还不到十片。

不远处的另一个工作区,李工程师正带领着三名技术人员围着一堆陶片发愁。

李工程师是文物保护领域的专家,尤其擅长古代彩绘修复,可此刻他手里拿着一片巴掌大的陶片,脸色比王教授还要难看。

陶片的底色原本应该是乳白色,可现在已经褪成了惨淡的灰白色,上面绘制的缠枝莲图案,只剩下模糊的红色轮廓,像是被人用淡墨轻轻描了一笔,稍不注意就会忽略。

“这些彩绘要是保不住,咱们对北宋时期民间陶瓷艺术的研究,就少了最重要的实物依据。” 李工程师将陶片举到阳光下,光线透过陶片,能看到里面细小的气泡,“我们已经试过三种进口的彩绘保护剂了,第一种喷上去,颜色倒是鲜艳了点,可不到两个小时就开始褪色;第二种能把颜色固定住,可会在陶片表面形成一层反光膜,以后研究的时候,根本看不清彩绘的细节;第三种更离谱,直接把陶片上的颜色给融掉了一小块,吓得我们再也不敢用了。”

旁边的技术人员小张皱着眉说:“李工,要不咱们再联系一下国外的实验室?看看能不能定制一批专门针对海水浸泡过的彩绘的保护剂?”

李工程师摇了摇头:“来不及了,这批陶片出土后,一直存放在恒温恒湿的箱子里,可就算这样,颜色还是在慢慢褪。要是等定制的保护剂寄过来,估计这些图案早就看不见了。”

林风站在工地边缘的观景台上,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这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会早早来到工地,看着考古队的专家们为了修复文物愁眉不展,心里也跟着着急。

作为水下古城的发现者和景区开发者,他比任何人都希望这些文物能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 这些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东渔村文旅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就在这时,他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像是黑暗中亮起的一盏灯。

他想起之前系统完成 “发现水下古城” 任务时,奖励了两种文物修复道具 ——“竹简修复液” 和 “古代彩绘保护剂”。

当时系统介绍说,这两种道具是根据古代文物修复技艺结合现代科技研发的,专门针对海水浸泡过的竹简和彩绘文物,能在不损伤文物本体的前提下,快速修复受损部分,恢复文物的原貌。

“之前一直忙着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把这两种道具给忘了,说不定它们真能解决现在的难题。” 林风心里琢磨着,快步走下观景台,朝着王教授和李工程师的方向走去。

“王教授,李工,打扰一下。” 林风走到两人身边,语气沉稳地说,“我这里有两种专门用于文物修复的药剂,或许能解决咱们现在遇到的难题。”

王教授和李工程师同时抬起头,脸上满是惊讶。

王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上下打量了林风一番,语气里带着几分疑惑:

“林先生,您还懂文物修复?我们现在用的,可是目前国内能找到的最先进的修复药剂,连这些药剂都不管用,您这药剂……” 话没说完,但质疑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