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上回书正说到,石磊经过半月的治疗休养,伤势已然痊愈,一众北辽残兵经过了这半月的休整也已然恢复了体力和状态。
石磊一看都恢复得差不多,也是时候该回大辽去了。随即便下令整军准备返回大辽。
不过,如今石磊手下仅剩下区区三百兵马,若是就这么回去,未免有些太过狼狈,而且一路上的安全只怕也会是个不小的问题。
为了保险起见,石磊便调金云关的五千辽军精锐随自己一同返回大辽,将金云关的守备完全交给了曹氏父子二人。
石磊深知金云关的重要,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让曹天雄父子二人务必小心把守此关。曹天雄当即领命,让石磊放心,有他们父子二人在此,定保金云关固若金汤。
石磊见曹天雄如此说,这心才放下了些许。
待得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之后,石磊便提马上前,将手中的那杆青龙戟一挥,代替军令“大军启程!”
说着,石磊便催马向前。耶律峰、耶律翎。拓跋昊等一众将领在一旁是紧紧跟随。
那五千三百北辽番兵一看自家主帅已然催马向前,不敢怠慢,各自催动战马,在后头是紧紧跟随。就这样,这支数千人的队伍缓缓向大辽进发。
金云关属于中原地带,要想从此处回到大辽,最方便的办法唯有横穿七州,不仅如此,这次过七州,石磊还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他们的首要任务便是走过七州。
就这样,北辽大帅石磊率领手下的一众将士,催动战马直奔离着金云关最近的灵州而去。
虽说灵州乃是离着金云关最近的七州之一,但两地相隔也有着近千里的路程,说近其实也算不上很近,如此说法只是较于其余六州而言,想要到灵州也绝非是一日之功。
再者,如今金云关附近的大片土地依旧是大齐领土,现在石磊手下兵少将寡,实在不宜在齐境内明目张胆,快速行军。
石磊自然是深知这一点,他一出发便传下了将令,让手下的一众将士偃旗息鼓,小心行军万万不可被齐军察觉,以免招来诸多的麻烦事。
随着石磊的军令传下,一众北辽军将士只得照办。他们取下队伍中军旗藏了起来,又把皮帽和头盔上的雉鸡翎也取下藏好,又解开了花狐尾,用布巾代替。将这些辽军的标志统统取下,避免被齐军注意引来麻烦。
不仅如此,石磊还传下军令让手下一众将士昼伏夜出,趁着夜间人少快速行军,以便能早日到达灵州,好安下心来。
就这样,一帮去了标志的辽军偃旗息鼓,昼伏夜出,直奔那灵州而去。
一帮番兵一边走,一边心里头觉得别扭极了。要知道,这些番兵从小便在草原之上驰骋,骨子里都有着一股子硬气。
他们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像今日一般,偷摸狼狈,心里头别提能有多憋屈。有不少人都会恨不得撒开战马一路飞奔直到跑到那灵州,在这一路上偷摸着行军对这些番兵而言实在太难受了。
但如今他们身处齐境而且势单力薄,自然不可如此嚣张行事。而且石磊有令在先,让一众军卒务必遵守军令,若是有人敢违抗那是定斩不饶。
自身处境极为不利,大帅又下了严令,一众番兵被这两座山这么一压,也只好忍下心中的那股子憋屈和不满,依令而行,悄悄地往灵州而去。
您还真别说,石磊的这一套办法还真颇为有效。昼伏夜出碰上的齐军果然不多,不仅如此,由于他们尽力隐藏身份走的又都是些偏远道路,就算有时白天行军也没被齐军注意。
当然还有一点,这片地方虽说是大齐的领土,但此处的城镇和守军都不多,这也让辽军这段行程安全了许多。
只不过如此一来,安全系数虽然提高了许多,但行军的速度却远比不上平日。一众辽军为了保险走的都是些偏僻崎岖之路,这让他们的马难以施展,速度自然就慢了许多。
就这样,石磊领着一众番兵番将一连走了能有十几天,离着灵州是越来越近了。石磊在马上看着越来越近的灵州地界,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下了一些,如此,辽军算是正式进入到了奴境之内。
奴境乃昔日大齐江北七州,数十年前,齐辽大战,齐惨败南迁,江北七州尽数落入北辽之手。
北辽得到七州后将之定为奴境,意为大齐乃辽之奴也,齐人乃草原之奴仆。并在此实行以齐治齐之策,扶持那些归附的齐人为各州官吏,并收编山贼盗匪,编出一支奴军专门镇守此地,至于其余的降卒则被编练为了灰衫军入辽军随辽征战。
那位说,北辽既然得了七州为何不亲自统治还得扶持齐人势力,书中交代,起先北辽也想着亲自统治,但花了十年时间却毫无起色,反而七州齐人的反抗越发激烈。
后来北辽无法只得扶持那些归附的齐人为官前去把守七州,同时只留下少量的辽军在此监督镇守,主力仍回归草原。
至此后,北辽不在七州常驻大军,只是时不时逼着七州的齐人上缴各种苛捐杂税。并在此收罗各类珍宝以供玩乐,同时也收集各种粮米布匹等物以充国库俨然将七州当成了他们的补给站。
数十年来,北辽在七州大肆掠夺,七州的百姓是苦不堪言。但北辽根本不管这些齐人死活,若齐人稍有反抗轻则被抓入狱,重则枭首示众,性命难保。
不仅如此,北辽还有这一众奴军为帮凶,这些奴军最为可恨,他们身为齐人,但对待七州的百姓却比那辽人还要狠毒好几倍。
那些奴军的统领们,为了讨得北辽主子的欢心,换着法子折磨七州百姓,今日上门要粮食,明日上门夺财宝,若有反抗当场格杀绝不留活口。
不仅如此,那些奴军仗着有北辽在后撑腰,在七州胡作非为,烧杀抢掠,奸淫掳掠各种坏事都做尽,做绝了。七州的百姓对这帮畜生是又怕又恨
七州虽然沦陷但七州齐人血性仍在,面对辱国之耻以及北辽的无情压迫,一众有血性的齐人们纷纷组成了一支又一支的义军是揭竿而起反抗北辽,誓要恢复七州。
这一支又一支的义军就好像一点点星火逐渐点燃了七州百姓心中的希望,无数的年轻人纷纷投身义军,拿起刀枪和北辽人展开了厮杀,只为争得那一线生机。
一时间七州大地是风起云涌,战火一度燃遍了江北。
由于有百姓的支持,义军好似滚雪球一般不断壮大,北辽在七州的统治是岌岌可危。
北辽皇帝耶律基见状,大怒,当即调集重兵入驻七州清剿义军。在辽军的强大攻势下,义军损失惨重,余部被迫藏身山林,七州明面上恢复了平静。辽军主力也随之退去。
但义军却并未从此断绝,那藏于山林的义军余部运用游击等各种战术与辽军拼命周旋,数十年来未曾断绝,成了无数番兵和奴军心中的噩梦。
闲言少叙,书归正文。却说,北辽大帅石磊率领手下的一众人马,进入了奴境之中。一众番兵番将的心里头不由得是一阵轻松。
在他们看来,到了奴境那便是到了自己的地盘,自然平安无事。
石磊在马上,心中也是一阵的高兴,东躲西藏了这么些天,总算是到了自己的地盘上。
石磊的心里头越想越高兴,把掌中的青龙戟一挥,大喝一声:“来呀,给我竖起大旗入灵州!”
“得令!”
一众北辽军闻言,皆是大喜,齐声应和,随后无数旌旗竖起,大军浩浩荡荡向前进发。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