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故事其实放在现在来说算是一个比较老套的开始,却是王玉康那一个年代最真实的开场。

家庭条件算不错的小子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歌舞活动认识了来自樱花国的女孩,努力学习华国语言和文化的女孩展现了自己的歌喉,也为以后王玉康进入娱乐圈埋下了伏笔。

所以康仔一见倾心,一颗名为爱情的种子在那一个下午深埋心里,生根发芽。

后来的剧情就很简单了,康仔想尽办法了解女孩,靠近女孩,最终他们如愿成为了朋友。

剧情的大概,江漾是已经了解过的,所以他对于电影的发展其实并没有很大的期待感,他的视线大部分都是放在认真看电影的余幼安身上。

好像时不时伸手扒拉几颗爆米花到嘴里眸子却紧紧盯着大荧幕的呆瓜更好玩一些。

电影的前半个小时其实都算是比较平淡的,名为情愫的东西开始滋生的时候才是电影真正的开始。

《小手拉大手》的伴奏在各大影院同步响起时,便是这部电影的第一个高潮点。

电影院里边,包括余幼安在内的观众,他们看着饰演王玉康的康仔终于鼓起勇气约会女孩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出现不一样的表情。

为什么王玉康会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表现出那么大的情绪,就是因为这一首歌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部电影,也是他半部人生的甜。

康仔约会女孩,从小城的傍晚开始,到小城的深夜,那时候的街道,那时候的话语仿佛还在王玉康的脑海里边回响,也在电影里边以另外的方式呈现。

观众们听着余幼安欢快不已的歌声,看着荧幕里边男女主的甜蜜互动,他们的第一次牵手,第一次在夜里看烟花,第一次接吻,很多很多的第一次在这首歌里边完成。

他们最终确定关系,然后带给了观众们很长一段时间的甜蜜。

这期间的康仔甚至已经半只脚踏进了那时候的娱乐圈。

电影还在继续,观看的观众们却已经觉得,这电影应该好好宣传一下的,怎么就不宣传呢!

先不说剧情,光是这一首还不知道名字的插曲就异常的出色好吧!

那歌声,甜成什么样了?!

超过一半正在观看电影的观众都觉得余幼安这犯规的歌声甜到发慌,也是因为这个歌声让他们觉得这个电影从一般上升到了好看!

包括那些也在观看的影评人们,他们如今的想法竟然不是先点评电影剧情怎么样,而是觉得一首插曲居然可以给电影剧情带来那么厚重的滤镜!

唱歌的人女声到底是谁,这首歌又叫什么名字!?

这是许多人现在都比较想知道的事情。

小手拉大手在前期出现的频率很高,几乎是只要男女主互动就会响起,这也让观众们只要听到旋律响起就知道又要开始撒糖了!

至于当事人是怎么评价这个事情的,江漾也很想问一下,但转头时,当事人已经把自己藏在爆米花桶后边了。

从表现来看,江漾觉得她应该也是挺满意的,毕竟有他在指导,唱的确实很不错。

余幼安是怎么想的呢,从电影的第一个暧昧画面开始,从她的歌声响起的第一个瞬间,她就感觉自己的脸和耳朵十分的烫,连吸了几口可乐也无法缓解下去。

之后的画面呢,余幼安还是很认真的在看着,但只要是自己的歌声响起,她就知道里面的男女又要画风转换了!

“原来这是一部酸臭的恋爱片啊!”

这是大部分人看到目前为止的想法,从初识,到确认关系,再到恋爱的酸臭味弥漫,观众们确实看舒服了,但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部电影确实不能算得上出色。

倒是里面的插曲出了奇的好。

可故事会是这样一直下去嘛,无论是人生还是电影,很显然都不会一帆风顺的。

在观众们认为这电影就是这样了的时候,女主的父亲要举家搬回樱花国了,并且在知道女主和康仔的关系之后,他表达了自己反对的意见。

分别的那天,暮色如血,像是对青春爱恋最坏的告别。

康仔和女主约定,一定会在再见,也一定会在一起。

离别的火车,是男孩狂奔的承诺,是女孩回望的深情。

汪洋大海的思念是一笔带过的好几年。

康仔在华国初有名气,女孩在樱花国始终等待,最终等来了那花束般灿烂的重逢。

当康仔坐在跨洋的轮船时,江漾可以看到余幼安的身子悄悄坐直了几分,也听到了影院里一些观众的好耶。

在樱花国,他送她刻了名字的项链,她送他朝朝舞台上的西装,他们依然甜蜜,一如最初。

但电影为什么是电影,因为它的剧情总是烂俗令人十分简单就能猜到,可戳人心窝的是。

本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或者仅以此片纪念我那蹉跎的半生。

很显然,王玉康两样都沾了。

所以跨洋的结局最终只能是,康仔放弃国籍,终生留在樱花入赘并且孩子随母姓,这是甜蜜结局的唯一选择。

可是他没有选。

而为了家族责任,女孩也没有得选。

故事的后半段,只剩下一个落寞无比的身影又一次站在暮色夕阳下,站在回过的轮渡上,望着逐渐消失的城市背影,宛若木头。

“时光是琥珀,泪一滴滴被反锁。

情书再不朽,也磨成沙漏....”

没有任何预兆的歌声渐渐而起,画面一幕幕仿若幻灯片,观众看到了他们最开始看男女主相识的歌舞现场舞台,看到他们牵手的小路,看到了他们相伴的游乐场,也看到了那一场烟火。

最终呢,是第一次分开时的火车追逐,很多人都会说,电影里边都是骗人的,怎么会有人追着火车跑呢。

可是偏偏就是有人啊,一次又一次,总是有人会这样做。

银幕里面,女孩在家里的窗前读着康仔走之前给她留下的最后一封信。

伴着余幼安哀伤无比的歌声,信上的内容也一点点展现在画面里。

缘分真的很奇妙,它可以让毫无交集的两个人相遇,然后慢慢成为对方很重要的人。

遇见真的很幸运,就好比江漾不能说的秘密里面路小雨所说的。

我能遇见你,已经很不可思议了。

这句话放在王玉康身上又何尝不是。

遇见她,是王玉康此生最美的意外。

这一场一整个少年的遇见所换来的结果却也很惨烈。

信的最后,王玉康似乎也猜到了结果,所以他说。

如果你不来,那就远远的目送我远去千里之外吧。

他希望她可以去找他,他会等到最后一班轮渡。

可是他终究没有等来。

他还写下了,他会在华国好好生活,如果将来,他的最后一场演唱会上,他希望她能到。

初次遇见的时候,是她给他唱了动人的一首。

所以这场遇见故事的最后,他想给她唱一首。

“陪我唱歌,清唱你的情歌。

舍不得,短短副歌,心还热着。

还好我有,我下一首情歌。

生命宛若,静静的,相拥的河。

永远,天长地久....”

带着些哭腔的深情悲歌最终落幕,就像这一场注定悲剧的爱情一样,带着无限的遗憾,落入时间的长河。

声止,缘灭。

《情歌》宛若无情的眼泪收割机,无情的在全国各地上映《千里之外》的影院里边收割着观众的眼泪。

一场电影,两首情绪拉满的歌曲,并且出现的时机无比的令人舒适,已经有影评人感到无比动容的时候又感到头皮发麻!

不是说这是一部个人传记改编的电影嘛?

这歌的质量放在这里简直绝杀了好吧!

起码把电影质量的高度拔了三拔!

照这样下去,怕不是要争一争五一的票房冠军?

影院里边可以隐约听见一些女声的抽泣声,女孩子的共情能力总是很强,更别说余幼安这自带哭腔的歌声。

观影的大部分男生呢,本来以为这会是一部恋爱的酸臭,而现在,他们又真的希望这是恋爱的酸臭,在大是大非面前,康仔选择了自己国家,牺牲了自己的爱情,换他们来,他们会不会有这样的觉悟,大部分人选择了沉默。

但同时,电影仍未结束,他们仍然希望这会是一部经历过短暂挫折的大圆满电影。

电影嘛,电影总是跌宕起伏,最终圆满的,哪怕你最开始宣传说的是什么,真是故事改编,难道你在电影里边也不给自己一个圆满嘛!?

所有人都可以这样想,只有已经哭成小麻瓜的余幼安不这样想,因为她已经知道了结局,知道了电影的最终走向。

王玉康老师是单身的,他没有结婚,没有任何人陪在他的身边,而这一部电影是他的故事,他从一开始就摊牌了,不做任何的幻想圆满。

电影还在继续,年华飞转,女孩最终嫁作他人妇,康仔在华国成为了颇有威望的大明星,却仍未娶妻,只是一场一场开着自己的演唱会。

到这一刻,已经女孩子泪崩了,也有的男生再也绷不住,猛男落泪。

都结婚了,还有什么搞头,再有搞头就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了啊...

所以这一个故事的内核就是悲剧,悲剧就是现实。

画面里,双方都好像将那一段青春遗忘了,谁都没有再提起,再没有向谁提起,好像只当那是一段有点可惜的青春,有点遗憾的爱情故事。

他们好像彼此都不再出现在彼此的生活。

可是在最后的最后,在中年康仔的最后一场告别演唱会上,镜头带过,落定,那一张年华不改的脸出现在荧幕上时,全部观众都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他们在期待着什么发生,可却没有发生,只是,总算在故事的最后,他们在时间的长河里又见了一面,也许是最后一面。

他也看见她来了,他们都看见了彼此,却不知再以什么样的身份打招呼。

于是,在舞台上,他朝她投去了笑容,她也回应了笑容,一如他们最开始在那一场青春里边无瑕的笑容。

宛若告别的风铃般,编钟前奏缓缓响起,荧幕上,现在的王玉康带着温柔笑意拿起话筒,将要开口时画面却急速旋转,最终一个青年身着和王玉康一样的衣服缓缓开口。

“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

时间被安排,演一场意外,你悄然走开...”

“江漾!”

电影院里边,有人忍不住惊呼出声,很显然他们都认出了荧幕里王玉康化身后的人。

当下如日中天的顶流,江漾!

他竟然会出现在电影的最后,这已经算是超级大彩蛋了吧!

当初其实是没有这个画面的,王玉康最开始也没有想过让江漾客串。

这一切都要源自于扑街导演章学义,是他提议的。

既然王玉康的电影是一定要上映的,那为什么不好好利用一下江漾的流量,而且这也没有改变任何一点电影的基调,只能说是锦上添花。

用章学义的话来说就是,你到最后也没给观众舒服,多了江漾起码还能让观众抚慰一下受伤的内心。

你自己的人生故事戳了观众的心窝子,还不能让观众找点慰藉了?

王玉康回去想了好一阵,觉得章学义他没毛,就把江漾喊过去补拍了这一段插入进去。

“闻泪声入林,寻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

天在山之外,雨落花台,我两鬓斑白。

闻泪声入林,寻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

天在山之外,雨落花台我等你来...”

电影里边,已经是末尾了,《千里之外》的歌声一出来就代表着这一部充满遗憾的电影走向了终点。

作为化身的江漾宛如一个故事的穿行者,他出现在故事的最末尾,又用歌声穿行在故事的初始点,中段,一幕幕的带观众重新回望,以一种另外的角度。

在江漾和王玉康轮转的歌声下,观众仿佛又走马观花了一遍这一部电影,他们才明白为什么这一部电影要叫《千里之外》。

故事的开始,她从千里之外而来,故事的中段,他为她去到千里之外,她又目送他远去千里之外,故事的最后,她最后一次只为了他来。

是时间的距离,是空间的距离,是心与心相隔咫尺却天涯的距离,也是始终打不破的世俗规矩的距离,终究是千里之外。

就好像歌词所唱的一样,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是距离太遥远,还是世俗门规的遥远。

两鬓斑白,还等你来是王玉康一生的等待,他最终等来了,谁又说没有等到呢。

江漾的身影消失不见,王玉康的身影独自站在光芒四射的舞台上,在这一场最后的演唱会上,这一段因国族和文化,世俗规矩的鸿沟而最终抱憾的爱情似乎也得到了另外一种圆满。

用一生诠释不将就的王玉康以一生孤独为这个时代喧嚣无比的娱乐圈带来了最后的绝唱。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

........

.......

我送你离开!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

琴声何来,生死难猜!

用一生,去等待......”

歌声是最后的回荡,落幕是电影必经的流程。

荧幕上,最后的最后,也只是一张显得模糊的合照以及王玉康留下的一句话。

“错过最想共度一生的人,余生无法凑合。”

至此,王玉康送给这个五一末尾的电影终于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