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帝:山河少年行 > 第1102章 董卓同意撤离,张绣留在了望塔上吸引秦子玉的注意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02章 董卓同意撤离,张绣留在了望塔上吸引秦子玉的注意力

四人看似随意地过了几招,便如同心有灵犀一般,各自收势,转身回到了自己的营地。

董卓回到县衙后,屁股还没坐稳,李儒便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满脸忧虑地说道:“主公,渭源县城怕是难以守住了,我们必须要早做打算啊。”

董卓听了李儒的话,嘴角泛起一抹苦笑,缓缓说道:“先别急,再看看吧。以秦子玉手上的那点兵力,根本就对我们构不成威胁。”

李儒自然知道董卓心中所想,他轻叹一声,继续劝道:“主公,切不可贪恋这一城一地的得失啊,否则一旦陷入绝境,恐怕就会万劫不复啊。”

董卓闻言,脸色微微一沉,有些不悦地说道:“军师,你这是何意?难道你认为我会输给秦子玉那小子不成?”

李儒连忙解释道:“主公误会了,我只是觉得如今形势对我们不利,应该尽早谋划退路,以免到时措手不及。”

董卓摆了摆手,打断了李儒的话,自信满满地说道:“军师不必担忧,我自有胜算。这一仗,我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打赢。”

李儒见董卓如此固执,知道再劝也是无用,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转身离去。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暗中悄悄安排退路,以防万一。

且说北门守将徐荣,当他听闻梁军进城的消息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在他看来,梁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足为惧。然而,他的这种轻敌态度,很快就给他带来了惨痛的教训。

就在徐荣还在对梁军嗤之以鼻的时候,项羽率领着陌刀营如同一股狂风般杀到了他的背后。陌刀营的士兵们个个勇猛无比,手中的陌刀更是威力惊人,所过之处,如砍瓜切菜一般,轻易地粉碎了大多数的流言蜚语。

与此同时,韩信站在城外观望着城中升起的信号,心中暗喜,他知道,等待已久的攻城时机终于到来了。他迅速招来龙且、彭越和钟离昧三位将军,眼神坚定地对他们说道:“三位将军,时机已至,全力攻城!”

龙且闻言,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急忙问道:“将军,那攻城的序列该如何安排呢?”

韩信微微一笑,似乎早有计划,他胸有成竹地回答道:“不必如此繁琐,就按照之前划分的片区,三个营同时攻城即可。”

龙且、彭越和钟离昧三人对视一眼,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对韩信的军事才能深信不疑,既然将军已有定夺,那他们只需执行便是。

随着韩信一声令下,龙且、彭越和钟离昧身先士卒,率领着各自的部队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城墙。士兵们士气高昂,喊杀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这座城池一举攻破。

徐荣站在城墙上,看着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心中不禁有些慌乱。他原本以为自己的防守固若金汤,但面对征东军团如此凶猛的攻势,他才发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

龙且挥舞着手中的长枪,率先杀上了城头,他的勇猛让敌军士兵们望风披靡。彭越和钟离昧也紧随其后,与龙且相互配合,很快就在城墙上站稳了脚跟。

徐荣眼见城墙即将失守,无奈之下,只得放弃城墙,率领残部突围。然而,他的突围之路并不顺利,征东军团的士兵们如饿狼一般,死死地咬住他的部队,让他难以脱身。

韩信在远处观察着战场的局势,见龙且等人已经成功登上城墙,心中稍安。此时,他看到项羽率领着陌刀营赶来,便迎上前去。

韩信见到项羽后,立刻询问下一阶段的作战计划。项羽没有丝毫犹豫,将秦子玉的手令交给了韩信,并主动说道:“主公有令:接下来的战斗由征东将军自主决策,陌刀营配属征东军团作战。”

韩信接过手令,心中对秦子玉的信任充满感激。他立刻对手下的将领们下达命令,安排项羽带着陌刀营找个地方休整,以恢复体力,准备迎接接下来更为激烈的战斗。

张良风尘仆仆地赶到西城,他此行的目的是觐见秦子玉,并呈上韩信拟定的协同作战计划。

秦子玉在书房里接见了张良,他接过张良递来的计划书,快速地浏览起来。只见他的目光如闪电般迅速,仿佛能在瞬间将整页文字尽收眼底。不一会儿,秦子玉便将计划书看完了。

他抬起头,看着张良,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然后毫不犹豫地说道:“此计划甚好,我批准了。”接着,他又对张良说:“你可直接与诸葛亮对接,共同商讨接下来的作战安排,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张良点头应是,然后直言不讳地说道:“丞相,我认为吃独食乃是大忌。如今我们虽有优势,但也不可掉以轻心。我建议将渭源南的张辽和渭源东的征南将军白起也拉入我们的阵营,共同对县衙发起总攻,这样胜算会更大一些。”

诸葛亮微微一笑,似乎对张良的建议早有预料,他解释道:“子房先生不必担忧,我早已有所安排。铁枪士营的王陵已率部南下,此刻想必已经与张辽会师了。”

张良闻言,心中大喜,他对诸葛亮的谋略深感钦佩。既然如此,他便顺势建议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不妨让大军再向前推进两百米,给县衙里的人施加一些压力。”

诸葛亮略作思考,觉得这个建议确实可行,于是他转头对秦子玉说道:“主公,子房先生此计甚妙,我认为可以一试。”

秦子玉点头表示同意,然后下令让贾充率领大军按照张良的建议向前推进。贾充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指挥大军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不过,他并未扩大打击范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距离县衙大约三百米处,秦子玉和邱令率领的大军如同一座移动的山岳一般,突然止住了前进的步伐。他们整齐划一地停在原地,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

秦子玉目光如炬,扫视着前方的县衙,心中暗自估量着局势。他深知,县衙虽小,但其中必然隐藏着重重防御和陷阱。若要强行攻破,恐怕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沉思片刻后,秦子玉果断下令,让杨业带领大刀营上前接手阵地。大刀营的士兵们个个身强体壮,手持巨大的砍刀,威风凛凛。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迅速填补了前方的空缺,开始负责打造坚固的防线。

县衙的了望塔上,董卓站在高处,俯瞰着下方忙碌的大刀营。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暗自咒骂道:“这些梁军,真是狡猾得像狐狸一样!如此谨慎小心,简直就是滚刀肉,让人无从下手。”

董卓身旁的李儒见状,连忙劝谏道:“主公,现在可是最后的机会了。若是再迟疑片刻,恐怕就真的来不及了。”

董卓心中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他也明白李儒所言不无道理。然而,他还是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刺史府,毕竟那是他辛苦经营的地盘。

“军师,你也知道,若是咱们就这样走了,刺史府可就彻底废了。”董卓一脸无奈地说道。

李儒叹了口气,继续劝道:“主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眼下渭源已经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倒不如退守汉郡,梁军肯定不会追击,这样我们还能保存实力,以待来日。”

一旁的徐荣也附和道:“主公,属下也赞同军师的建议。如今形势对我们不利,强行坚守只会让我们陷入更大的困境。”

董卓叹道:“军师,咱们倒是可以走,可是大军怎么办?”

李儒苦笑道:“主公,做错了事情就得付出代价。只要咱们还活着,损失再多的大军也能弥补回来。若是被梁军俘虏,所有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主公,若是可能的话,还是尽量多带点儿人走!”徐荣一脸凝重地看着董卓,语气恳切地提议道。

董卓心中有些犹豫,他知道徐荣所言不无道理,但带太多人走的话,行动起来可能会更加困难。然而,面对众人的意见,他也不敢轻易忤逆。

沉思片刻后,董卓缓缓说道:“咱们若是要走,肯定得留下一个人断后。”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似乎已经做出了决定。

听到董卓的话,众人皆是一愣,一时间谁也没有说话。

这时,李儒突然笑了起来,他的笑声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显得有些突兀。众人纷纷看向他,只见李儒胸有成竹地说道:“主公勿忧,我已经安排好了。”

董卓闻言,心中稍安,他知道李儒向来足智多谋,既然他说已经安排好了,想必是有了万全之策。

于是,董卓不再抗拒,带领众人走进了地下通道。

进入通道后,光线变得昏暗起来,只有几盏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董卓的心情愈发沉重,他不禁想起了留在了望塔上吸引梁军注意力的张绣。

张绣是他的侄子,也是他手下的一员猛将。此时的张绣,正孤身一人面对如狼似虎的梁军,董卓不知道他是否能够安然无恙。

望着神色凄苦的张济,董卓的心中更是一阵酸楚。张济是张绣的叔父,也是他的亲信。此刻,张济显然也在为张绣的安危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