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帝:山河少年行 > 第1061章 秦子玉主力尽出谋划金城,马岱察觉到不妙落荒而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61章 秦子玉主力尽出谋划金城,马岱察觉到不妙落荒而逃

随着南凉书院的逐渐发展壮大,各项事务都步入了正轨,南凉军的人才储备也终于达到了一个足以支撑开疆拓土的水平。

当地的村民们在亲眼目睹了纳粮授爵带来的实际利益之后,纷纷踊跃地贡献出了他们压在仓底的余粮。

秦子玉见此情形,心中大喜,他立刻召集六部尚书和五虎将齐聚一堂,共同商议开疆拓土的具体事宜。

在会议上,鲁肃作为兵部尚书,毫不犹豫地提出了将令居、抱罕和允梧这三个地区纳入本次攻略范围的建议。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韩遂也在积极地扩充自己的势力。他成功地吸收了杨秋、成宜、侯选、贾宜、董宣这五名山匪余孽,并由此得到了一支多达十万人的大军。

然而,正当韩遂准备大展宏图之时,成公英却向他进言,建议他以金阳县城作为首府,创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北凉军。

韩遂经过深思熟虑后,采纳了成公英的建议,并任命成公英为丞相,阎行为大将军。而杨秋等五人则摇身一变,成为了北凉军的五骁骑。

尽管如此,韩遂似乎对秦子玉有着深深的恐惧,仿佛被他打出了心理阴影一般,完全没有胆量向南凉发动侵略。

至于西面的金城,由于受起到南凉的秦子玉和西凉的马超的双重威胁,北凉军根本不敢对其有丝毫的觊觎之心。

韩遂的目光如鹰隼一般,紧紧地盯着允水码头。他心中暗自盘算着,只要能成功渡过这条河流,就能顺利地攻略北地郡。

与此同时,其他三方势力也似乎心有灵犀一般,都没有将目光停留在金城这个看似重要的地方。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其他方向,各自谋划着自己的战略。

在南凉城中,秦子玉正紧张地等待着斥候的报告。当他收到消息时,心中不禁一紧——西凉军竟然已经在马超的率领下攻破了海东,如今更是深入羌地,如同一头凶猛的野兽,随时准备扑向海西。

诸葛亮看完斥候的报告后,脸上并没有露出过多的惊讶,他只是平静地对秦子玉说道:“主公,看来我们这边也可以开始行动了。”

秦子玉深知时机已到,他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大声下达了作战命令。

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计划,白起将统领三千铁鹰锐士作为主将,柳枝则带领五万辅兵作为副将,负责攻打令居;韩信统领三千陷阵营为主将,周仓带领五万辅兵为副将,负责攻打抱罕;而赵云则率领三千白马义从如闪电般疾驰,直扑令居。

最后,秦子玉亲自率领一万城卫军和十万辅兵,同时还带着商鞅、鲁肃和诸葛亮等人,佯装进攻金城,以迷惑敌人。

南凉军倾巢而出,如饿虎扑食一般,向世人展示出了他们狰狞的獠牙。

这一动,马超和韩遂顿时坐立难安。他们原本还想观望一下局势,看看是否有可乘之机,但秦子玉的行动让他们意识到,不能再坐以待毙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处于风暴中心的金城,却突然起了左右逢源、待价而沽的心思。金城的官员们似乎认为,凭借金城的地理位置和自身实力,可以在三方势力之间游刃有余,谋取最大的利益。

秦子玉率领大军刚刚踏出南凉城,商鞅便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主动请缨,表示愿意率领一千精骑,如疾风骤雨般奔袭金城,抢占先机。

诸葛亮对商鞅的计划深表赞同,认为此计大有可为,当即表示附议。鲁肃也觉得兵贵神速,时间就是胜利,毫不犹豫地投票赞成。

面对众人的一致意见,秦子玉虽然心中略有疑虑,但也不好违背众人的意愿。最终,他批准了商鞅的奔袭计划,并将城主府直属的五百精骑也交给了他,以增强奔袭的力量。

商鞅迅速从城卫军中抽调了五百精骑,与城主府的五百精骑会合。经过短暂而高效的整合之后,这一千精骑犹如离弦之箭,带着七日的粮草,风驰电掣般地直奔金城而去。

金城令郭泗自以为可以在三方势力的夹缝中巧妙周旋,因此并未对城防进行加固。他完全没有料到,商鞅会如此果断地采取行动,更没有想到商鞅竟然能避开各方斥候的眼线。

商鞅率领着这一千精骑,专挑人迹罕至的林中小路前行。他们犹如幽灵一般,悄无声息地穿梭在山林之间,成功地避开了各方的监视。

第七天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商鞅便如疾风般赶到了金城。他没有丝毫的迟疑和犹豫,径直走向聚集在一起的众人,然后用一种毫不掩饰的口吻说道:“我刚刚已经下令让人把所有的粮食都煮了。这是我们最后的一顿饭,吃完之后,我们就必须攻打这座城池。如果我们能够成功破城,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荣华富贵,山珍海味任你们享用;但若是失败了,那我们就只有饿死在这里了。”

他的话语简洁明了,没有任何修饰和铺垫,却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每个人的心上。一千精骑在商鞅的带领下,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风,疾驰而来。然而,金城方面对此却一无所知,仿佛这座城池已经被遗忘在了世界的角落。

千骑奔腾,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瞬间淹没了金城的外围防线。守军们惊慌失措,匆忙组织起抵抗,但他们的力量在这股强大的冲击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就如同螳臂当车一般。

商鞅身先士卒,率领着精骑们一路冲杀,径直闯入了金城的府衙。他下令让人四处搜捕郭泗,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藏身之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两个小时后,终于有人在城西的一口枯井里发现了郭泗,并将他带回了府衙。

商鞅看着眼前这个狼狈不堪的郭泗,没有丝毫的怜悯和同情,他开门见山地问道:“你究竟是想死,还是想活?”

郭泗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毫不畏惧地回答道:“想死又怎样?想活又如何?”

商鞅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想死很简单,你只要说一句话,我就不用再问了,直接给你一刀,让你痛痛快快地死去。这样对你来说也算是一种解脱,而我也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但如果你想活,那你就得给我一个不杀你的理由。”

郭泗内心十分纠结,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用略带颤抖的声音说道:“我想活!”

商鞅面无表情地看着郭泗,语气平静地回应道:“给我一个理由。”

郭泗定了定神,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不再颤抖,然后分析道:“你们来得太快了,估计还没有惊动西凉军和北凉军的特使。我可以跟他们虚与委蛇,拖延时间,为南凉军主力的到来争取更多的时间。”

商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容,说道:“很好,你成功地说服我了,你可以活下来了。”

郭泗听到这句话,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商鞅在心里完善了郭泗的计划,然后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布置。

郭泗以金城令的名义,分别给西凉军和北凉军的特使写了两封信,信中约定在金城面谈金城的归属问题。

西凉军的特使正是马岱,当他收到郭泗的信后,便立刻起身前往金城。然而,他刚一出门,就迎面碰到了北凉军的特使董宣。

两人对视一眼,瞬间都明白了对方的来意。马岱心中暗叫不好,他立刻意识到事情可能有变,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马岱的反应非常迅速,他毫不犹豫地翻身上马,扬起马鞭,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去。

董宣也是个聪明人,他从马岱的反应中察觉到了异样,心中也涌起一丝恐惧。于是,他同样毫不迟疑地紧随其后,拼命地抽打马匹,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