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他是奸细 > 第38章 准备迁移(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们如果不离开这儿,就无法进行好的发展,”张信看了一眼大伙,神色凝重地说道。

“是的,住在这个地方很安逸,很享受。不过,这可不是我们来这儿的目的。我们是出来创业的,每在这儿安逸享乐一天,都是我们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马上转移,哪怕那个地方再苦,但那总是升起希望的地方。”

“大哥说怎么办?我听大哥的,”吕魁大声说。

他在任何时候都是张信的坚定支持者。

“不,我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大家头上,我是在和大家协商,寻求大家的支持。”

“你准备带我们去哪儿?”有人问。

“大家知道,在这儿住下之后,我曾从这个秘密点离开过几次。除了其中一次是救姚彬外,我都是去做同一件事,即寻找落脚点。”

“找到了吗?”有人问。

“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地方,它叫卧龙山,也是我目前心目中的理想落脚之地。”

“还往北走,那不到传说中的北海了吗?”有人担忧。

“不,那儿可不是传说中的天尽头,只是一片大山的中心。”

“大山的中心?有什么特别美好的地方吗?即然被你看上,一定有其独特的魅力。”

“那儿最大的特点便是安全,”张信说道,“那儿是真正的大后方,如果我们去了那儿,就等于把自己锁在了保险柜里,任多尔衮怎样费尽脑计,他也不会想到我们会在他起家的地方躲着。”

接着,张信向大家说了卧龙山的几大好处。

地方足够大。

方圆几百里,都是连绵的大山。

人烟稀少。

由于周边全是大山,根本没有可以供种庄稼的土他,加上交通又极其闭塞,使这山上,除了有猎人之外,根本看不到人。

山势陡峭,关隘重重。有各种自然形成的关隘。

他们一旦来到了这个地方,就等于公开宣称,周围几百里的土地,完全被他们控制了,他们将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并根据现实情况,对这山进行规划改造,有可能把这儿建设成反清复明的基地,并进行一些军工的研究,以及生产。

这是根据现实情况,作出的战略调整。

只有去了南方,才发现,现在的战争场面,也不是几年前的那种模式了,而是有了新的变化。

便是战场上越来越看重大炮这东西。性它使用起来,天崩地裂,山摇地动,会使多年人被炸死,被炸残。

当年东厂损失惨重,都是大炮的功劳。

因此把卧龙山占为己有后,有可能进行这方面的生产。

同时,国内的斗争形成新的趋势,那就是由内斗演变成反清复明。

无论是过去以围剿李自成为天一第一要务的明残余势力,还是以推翻明政权为目的的李自成残部,现在都摒弃前嫌,共同对付清军。

反清复明,已成为划时代的最强音。

张信自然知道其中的重大意义。

因此他便想把卧龙山,设计成反清复明的大本营。

在山中只做策判,领导机关用。

只负责输出思想,人力,以及财力,来支援内地的斗争。

说白了,就是用他们手中足够多的财力,在中原大地培养自己的私人势力,而且要多地开花,多多益善有关。。

要把三公主,培养成人们心目中的一面旗帜,利用其影响力,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等到力量汇聚到一定程度时,他们这些人,再护送公主,秘密进入中原,国内共同起事。

争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现在他们力量弱小,在中原群雄中,筒直太不值得一提了。

让清军和明军地方势力拼内耗吧,等他们斗的差不多了,那时的他们己形成了气候,正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取得天下。

张信的话,一下子激起了大家的热情。

本来还有人贪图安逸,打算继续在这儿住下去,张信的话,使大家都放弃了这种想法。

大家一致表示支持张信的决定,马上移师卧龙山,意见出奇地一致。

大家的热情被张信彻底鼓动起来了,商量完事情后,大家都开始做准备。

大有一种已经失去了太多的时间,今日要加倍努力,把丢失的时间夺回来的紧迫性。

商议完事后,各人按照分工,忙开了。

王拴俊受命去了肖镇,安排车马,明天一早全部赶回白云寺,打包行李,准备装车。

原先这寺里的五个和尚,也同意加入他们的队伍,张信便根据他们的特长,让他们继续留在寺里。

他们都精通佛经,以后说不定还会有人到寺里许愿什么的,没有人懂这些礼教可不行。

第二天,该装的东西都装上车了,又是满满当当的。

不过与之前比起来,车显得轻了不少。

这是因为车上的金银器,没装那么多。

考虑到白云寺这个地方相对安全,张信因此决定把钱留在这儿一半。

一半自己带走,一半留下,让黑龙在这儿负责看守。

除了这儿存放大量的金银之外,这个地方还有神秘的地下空洞,所以这个地方就显得十分重要。

把黑龙这样一个重量级人物留在这儿,足见张信对这个地方的重视。

除了原先的和尚,张信又给他留下了十名人员。

就这样,上午装好了车,到了下午,便开始行走了。

这是,他们的队伍人数己由一百二十多人,添加到现有的一百五十多人。

他们在肖镇当地,共发现吸收了当地三十多名青年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有了长住地方,随着发展,吸收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将成为常态。

他们顺着一条山间小道,艰难地向前走着。

走了十几天,张信告诉人们,他们现在已经进入卧龙山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