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兰一拿到宫权,就调动了一批人,在各个宫殿都安插了一些人。
没过多久,延庆殿的端妃就暴毙了。
沈眉庄一边和采月说着:“她果真是疯了!”一边加强了人手巡逻和警惕各种吃穿用度的用品。
采月一点没心虚,是她把年世兰搞黑化了,一同和沈眉庄指责年世兰丧心病狂。
没想到更丧心病狂的事发生了。
年世兰竟然想给胤禛下毒,既然他不想让自己生,那就永远不要生了。
采月截获到这个信息的时候,眼睛一亮,决心帮她一把。
年世兰没想到刚把消息送出没几天,就将药拿到手了,这却让她开始迟疑了。
这段时间胤禛对她的无底线纵容,又让她陷入了爱情困境,迷茫自己该不该这样对他。
采月决定好人帮到底,继续帮她一把。
胤禛不小心染了风寒,年世兰很着急的去养心殿侍疾,依然是把其他人赶走,独占胤禛的身边。
在她的精心照顾下,胤禛很快就身体好转,只是当太医复诊的时候,欲言又止,在胤禛不耐烦的眼神里,也只是说请别的太医一起会诊。
当太医院里有点名气的太医都给胤禛诊断完,一直认为,他中了毒,失去了生育能力。
胤禛大怒,下令彻查。
他生病这段时间,养心殿的一切东西都有人专门查验,都没有问题。
那有问题的只有侍疾的年世兰。
事关自己的子嗣后代,胤禛直接让人查封了翊坤宫,结果就真的找到了会令人绝嗣的毒药。
胤禛都快要气疯了,都没给年世兰辩解的机会,直接赐死了她。
尤不解气,趁此机会,直接将年氏一族下了大狱。
因为他没有了生育能力的消息还没有传出,外人只知道他中毒了,与年世兰有关,那些官员纷纷上书,年氏一族劳苦功高,罪不至死。
胤禛怕消息传出导致朝堂不稳,但采月没有这个顾虑,一个晚上的时间,上书的折子就少了许多。
同为男人,他们很能理解胤禛的想法,并对他抱以同情。
胤禛并不想让人知道,毕竟作为男人,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当被大家用异样的眼神看着的时候,他破防了。
直接以谋逆罪诛了年氏九族,顺带着处理了一批为他们求情的人。
就连敦亲王都收敛了许多,可能是可怜他吧,都不再与胤禛作对。
李静言没了宜修压制她,没脑子的她看到胤禛生不出孩子了,以为自己的三阿哥作为长子,必定会是继承人。
整日拉着弘时说让他为他的皇阿玛分忧,还私下联系了一些大臣,让他们多带带弘时。
大臣们觉得既然胤禛都生不了了,那这几个皇子不得好好教导。
而弘时已经成年,是该拉出来历练历练了。
于是不时地上书表示弘时已经到了年纪,该上朝听政了。
但在胤禛眼里便不是这么回事了,他觉得底下这些人就是想换人做皇帝了,阴沉着脸将所有为弘时说话的折子压下来,不同意也反对,就拖着,看看有多少人参与其中。
年世兰死后,宫权又回到了沈眉庄手上。
跟胤禛汇报的时候,见他忧愁不展,便象征性的询问了几句。
胤禛沉默几许,还是犹豫着开口,将事情说了,想听听别人的看法,尤其是她还有一个儿子,算是弘时的竞争对手。
沈眉庄一愣,“后宫不得干政。臣妾不懂前朝的事,只是,弘时年满二十了,院里连个侍妾都没有,臣妾建议,齐妃多去相看些贵女,成家立业,也得先成家,是不是?”
胤禛觉得有道理,让李静言去给弘时相看福晋。
李静言听到消息眼睛一亮,以为是胤禛在给她机会,让弘时娶一个家世好的贵女给他助力,铆足了劲,挑的贵女家世一个比一个高。
成功再一次让胤禛黑了脸。
最后胤禛挑了家世不高的董鄂氏,算是给他们一个小小的警告。
没想到李静言根本不在意,她在意的是成婚之后,弘时就可以上朝听政,离那个位子更进一步了。
胤禛觉得蠢人实在拯救不了,就让那些臣子们感受下弘时的愚钝吧,他还是好好教导小六小七吧。
弘时被几个臣子哄着办了几件事,就觉得自己为皇阿玛分忧了,不愧是长子。
在胤禛将祭祀的事交给他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已经有一定分量了,以孝悌之名向胤禛为八王九王求情。
胤禛没想到这个儿子能蠢成这样,直接将他过继给允禩做儿子,将希望都放在了弘昱弘景身上。
有着采月偷偷给弘景开小灶,虽说弘昱比弘景大了半岁,但是弘景却显得聪明伶俐许多。
饶是胤禛对弘昱有着纯元和甄嬛滤镜,也不得不承认弘景更适合做继承人。
在弘景六岁的时候,胤禛写下了秘密立储诏书。
对弘景更加严厉,请的师傅都是最好的,对弘昱却更多的是宠。
两个孩子十岁的时候,胤禛身体不大好了,底下的官员们又开始蠢蠢欲动。
采月虽然很想就这样让胤禛死掉,弘景即位,沈眉庄当太后。
但是现实情况不允许。
弘昱比弘景大,他亲娘在果郡王府,允礼这些年帮着胤禛干活,手里也有了一点权力,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宗室了,他肯定是愿意帮着弘昱的。
所以,胤禛最好是能活着,至少要活到弘景能顺利即位的时候。
在采月的偷偷投喂之下,胤禛的身体渐渐好转,但是却封锁了消息,甚至还做出病重的假象。
虽然支持弘景能让皇位平稳的过渡,但是谁不想往上走走呢?
但如果支持弘昱上位,那就是从龙之功,那可是泼天的富贵,谁能拒绝?
为了他看中的继承人和最喜欢的儿子,胤禛可谓是花费了心思。
沈眉庄尽管对弘昱也是疼爱至极,但是如果他挡了自己儿子的路,她也说不准自己会做些什么。
思索许久,让采月给果郡王府递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拿着这么大一个把柄,沈眉庄相信,甄嬛不会想不开要跟自己作对的。
允礼也蠢蠢欲动,却在下一刻收到了胤禛的密信,知道了这是一场局,又有甄嬛在旁边劝着,只能叹口气,放下了心思,安安分分帮胤禛盯着那些有小心思的官员。
一场风波过后,被血洗过的朝堂显得异常安静。
果郡王允礼却因此被封为果亲王。
允礼这么多年未娶亲,也没有孩子,沈眉庄向胤禛表达了对这位功臣的关心。
胤禛对这个也颇有微词,“朕不是没想过给他赐婚,就算家世不好,只要他愿意,朕也不是不同意,可是他说心里有一个女子,只愿娶她为妻,但是那女子已不在人世了,朕也是对他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