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酒色财气 > 第1371章 芯片难题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与几位老兵进行深入访谈后,李焕被那段尘封的历史和质朴的情怀深深触动。他当即郑重提议,待电影《大史》上映后,将从票房收入中拨出五百万元,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关怀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生活。

这个充满敬意的提议,立刻获得了导演郭帆和投资合伙人黄鑫海的全力支持。

在广西停留数日后,李焕乘坐专机返回江州。飞机刚落地,一个期待已久的消息便传来——贺知秋带领的技术研发团队,在芯片设计研发上取得了关键突破。

李焕立即带领橙子科技的几位高层赶往实验室。一进门,他便开门见山:\"贺老师,快说说芯片的进展。\"

贺知秋脸上洋溢着技术人特有的兴奋:\"我们这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跳过了行业常规的45纳米和35纳米制程,直接攻克了32纳米工艺。”

“经过测试,芯片已经基本达到了联发科和高通在2012年的主流芯片水平。\"

\"为什么要选择直接跨越两个技术节点?\"张桦有些好奇地问。

\"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抉择。\"贺知秋调出技术路线图,解释道,\"首先,从投资回报率考量,45纳米和35纳米作为过渡制程,其技术生命周期正在缩短。”

“如果我们按部就班地逐个突破,等我们成熟时,市场可能已经转向更先进的制程,将始终处于追赶状态。\"

\"其次,在技术层面,32纳米是一个关键节点。它标志着平面晶体管技术向3d结构的过渡起点。直接攻关32纳米,让我们得以在同一个技术平台上,通过优化逐步向28纳米、22纳米延伸,这实际上是一条更高效的技术路径。\"

\"更重要的是,\"贺知秋的语气带着技术专家特有的热忱,\"32纳米制程在性能、功耗和成本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与45纳米相比,我们的芯片性能提升了约40%,功耗却降低了30%以上。这意味着在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领域,我们的产品将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他接着分析道:\"虽然32纳米制程在当前市场上已不属于最先进的工艺,但它远未退出历史舞台。这个选择确保了我们的芯片研发成功后,不会陷入'技术突破却无市场'的尴尬境地。\"

\"最为关键的是,\"贺知秋的声音充满力量,\"这是一个关键的起点。通过这次突破,我们终于登上了未来十年芯片产业的大船。从此,我们只需要沿着既定的技术路线,不断提升制程精度即可。\"

不得不说,贺知秋的这一决策展现了卓越的战略眼光。与其亦步亦趋地跟在竞争对手身后,不如集中优势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直接将技术水平提升到与国际主流相当的层次。

当然,这条创新之路的艰辛超乎想象。受限于初创期的人才和技术储备,贺知秋不得不从零开始构建完整的研发体系。

在过去四百多个日夜里,他既要主导核心技术攻关,又要奔走于国内顶尖高校,最终组建起一支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年轻工程师团队。

相比于32纳米芯片的研发成功,贺知秋更引以为傲的是培养出了一支专业化的研发队伍。这些年轻工程师不仅系统掌握了先进的芯片设计理念,更在实战中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这支团队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贺知秋望向实验室里那些专注工作的年轻面孔,语气中充满自豪,\"他们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却已经能够独立承担重要的研发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攻坚,他们建立了对国产芯片事业的坚定信心。\"

李焕深有感触地点头。他清晰地记得一年前初次拜访贺知秋时的情景——那时实验室冷冷清清,贺知秋曾无奈地表示,国内最优秀的理工科人才大多流向了金融和互联网行业,愿意投身芯片研发的寥寥无几。

如今,看着这些年轻人在实验台前专注工作的身影,他仿佛看到了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希望。

\"青橙手机那边的测试结果如何?\"李焕转向一旁的蓝云柏问道。

\"初步测试结果有好有坏。\"蓝云柏沉吟片刻后回答。

\"那就先说说好的方面。\"李焕很清楚,任何新产品都难免存在优缺点,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平衡。

\"最显着的进步是贺老师团队成功解决了芯片发热问题。\"蓝云柏打开测试报告,\"与联发科mt6577相比,我们的芯片在功耗控制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待机时间延长了约15%。\"

李焕满意地点头。能耗控制原本就是德州仪器的技术强项,贺知秋团队成功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优势。

\"不过,问题也同样明显。\"蓝云柏话锋一转,\"我们的芯片在图形处理能力上相比高通甚至联发科都还有差距,特别是在大型游戏运行时的帧率表现。\"

李焕接过话头,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这个结果在预料之中。我们第一代产品的定位非常明确——主打续航和稳定性,目标是快速切入中低端市场。\"

他进一步解释道:\"对于青橙这样的千元机目标用户群体而言,信号的稳定性和电池的续航能力是核心痛点,图形处理能力反而退居次要位置。\"

\"现在,我们面临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价格。\"李焕轻轻叩了叩桌面,语气凝重。

情况确实不容乐观。贺知秋团队研发的芯片由于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成本难以分摊,导致出厂价明显高于市场上成熟的联发科同类型产品。

\"根据财务核算,\"一位技术人员调出数据报表,\"我们自研芯片的成本,比联发科同类产品高出约百分之二十。\"

这个数字让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李焕微微颔首,他完全理解这个差距的由来:芯片部门作为初创团队,研发投入巨大,生产线尚未完全优化,这些因素都推高了单片成本。

然而,如果将这百分之二十的成本增幅完全转嫁给手机部门,不仅会削弱青橙手机的市场竞争力,更可能在两个兄弟部门之间埋下矛盾的种子。